三國後期,蜀漢政權為什麼會出現“蜀漢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局面

在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個政權的人才逐漸凋零,而其中要屬蜀漢政權人才凋零的最嚴重,蜀漢政權後期更是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樣一句話,那麼為什麼在蜀漢政權後期出現這樣一種人才匱乏的情況呢?

三國後期,蜀漢政權為什麼會出現“蜀漢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局面

想要分析出蜀漢政權後期人才匱乏的原因,我們就先看看蜀漢政權的用人標準。

首先我們看文臣方面。

諸葛亮:徐州琅琊人,蔣琬:荊州零陵人,費禕:荊州江夏人,董允荊州南郡人,這四人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四大名相,有三個劉備在荊州帶過來的,一個是劉璋舊部遺留下來的,每一個是益州人

三國後期,蜀漢政權為什麼會出現“蜀漢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局面

其次,在看武將方面。

張飛,黃忠,趙雲,魏延這些就不用說了,都是劉備剛入蜀是帶的人馬,姜維,王平是曹魏政權投降過來的將領,在永安和諸葛亮一同被託孤的李嚴,是荊州南郡人,後來諸葛亮死後,誅滅魏延三族的楊儀,也是荊州襄陽人,當時的益州籍貫武將只有張翼等寥寥兩三人。

劉備、諸葛亮、劉禪在統治蜀漢期間,對待本地益州勢力的態度是打壓、防備的政策,因為在當時除了朝廷之外還有一個勢力叫“士族集團”,而在當時的社會形態下“士族”又是人才儲備最多的勢力。

三國後期,蜀漢政權為什麼會出現“蜀漢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局面

所以在蜀漢政權後期,先前劉備在入主益州時所帶領的人馬,經過時間的流逝,都已經相繼離世,而蜀漢政權對本土士族的勢力又是實行的打壓、防備政策,這樣就是的蜀漢政權缺乏人才的來源,也是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