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兵家學派還是學科!孫子學說的發展滅亡與兵法常識性錯誤解讀

兵家學派法學派與學科之爭!諸子百家的異類還是獨特性


戰國兵家是在戰國年代僅次於法家的重要學派。兵家的代表人物除了孫臏和孫子之外,其他代表人物諸如吳起兼具法家,或者為各國將軍。若說它是一個學派似乎我們並沒有發現這一學派的創始人。若說是一個學科,兵家的代表人物卻有實打實的作為戰國時期的重要人物為後人所知。


戰國兵家學派還是學科!孫子學說的發展滅亡與兵法常識性錯誤解讀

同時孫子兵法作為孫子學說的發展,更作為戰國時期兵家的集大成之作。它的形成,發展與滅亡也伴隨著整個戰國時期以及兼併統一步伐,可能也是因為在學派建設上,兵家並沒有儒家等其他學說更成體系,雖然被歷代統治者珍藏運用,但似乎一直到思想開放以後,兵家也沒有再作為一個系統性的學派,這在諸子百家當中十分特殊。


甚至對於戰國兵家的諸多論著,我們也有著巨大爭議。他們是由本人所寫,還是由後世追夢寫成?如今似乎已經不可考證。但是諸多代表人物都與戰國時期的一大強國齊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不論是二孫還是吳起。可以說戰國兵家興於齊魯大地,是由齊國文化孕育而成的,只不過在孫氏發揚光大以後,又融入了吳楚文化的特色。崇尚權謀,巧詐至偽。


戰國兵家學派還是學科!孫子學說的發展滅亡與兵法常識性錯誤解讀

與三晉秦一貫的兵學理論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三晉和秦更多的源自於在戰場上的直接經驗所得,而齊國的兵學文化則除了戰場閱歷之外,更注重對兵學的研究。所以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我們所知更多的是研究過後齊國兵學文化的結晶——孫子兵法。而三晉和秦的兵學文化,我們只能在史書當中以軍徵例子的形式窺得全貌。


對於戰國時期兵家究竟是學派還是學科?


其實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從理論概念上來講,學科是以自身職業為依託,它的來源比較單純,擁有實踐性較強的特性。而學派則更多的出身於學術領域,與職業其實沒有什麼聯繫,一個學派的人物可以進入到各個領域當中。而且學派有自身的封閉性,當被確認為是某一個學派的代表人物以後,他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整個學派的標尺。


戰國兵家學派還是學科!孫子學說的發展滅亡與兵法常識性錯誤解讀

但是戰國時期的兵家,更像是一個學科。兵家的一些著名論作,大部分都是被其他各家或者是追慕者所研究。並沒有如其他學派一樣招攬大量學生或者從事社會實踐。而學習兵家者絕大部分都是其他各派的學術研究者和實踐者。兵家更像是一個工具,而非一個理論體系。當然受諸子百家環境的影響,兵家可以建立自己的學派,作為一種完全的實用之學,很容易獲得當時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可,尤其是戰亂頻繁的戰國時期。

戰國兵家學派還是學科!孫子學說的發展滅亡與兵法常識性錯誤解讀

但是兵家最終沒有這麼做,包括後世學者歸納的三教九流也沒有提及兵家。但這並不代表丁家沒有傳承,兵家的地位會受到動搖。我們便觀其他諸子百家都可以看到各行各業都十分重視兵家的理論體系,並且也都涉足於軍事領域的探討。比如說商鞅的法家也曾留有兵學著作,只不過最終失傳,尤其與政治聯繫更廣泛的學派,對於兵學的研究則更為精深。只不過在研究中更多體現的是自家學派的理論特點和政治立場。


正是由於戰國兵家這種似乎沒有門檻的學術流派,也使得兵學在諸子百家當中極具廣泛性和適用性。大批的著作在期間問世,尤其在齊國兵學家們相互論證辯駁,也是蔚為壯觀的一場文化盛宴。


戰國兵學的傳承與孫氏之派的發展衰落


戰國兵學的代表人物便是孫武。由於孫武和孫臏之間的一種歷史模糊性使得在很長時間以內,大家認為孫子兵法只有一套。但是隨著考古發現的證明,我們得知孫武和孫臏各有一部兵法。但是兩者的來源似乎都與顯而易見的作者沒有太大聯繫。他們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後人根據前人的思想主張進行初步的學術傳承,並在數十幾百年後不斷的概括總結而形成的一種初步的兵學思想體系。


戰國兵家學派還是學科!孫子學說的發展滅亡與兵法常識性錯誤解讀

雖然沒有明確的學派建立和學派的創始人,但是隨著追慕者日多,使得戰國兵學以孫子兵法為主。也出現了學術研究和學派特徵,但是它始終是一個小團體,因為這種極具實踐性的學術,用武之地在戰場而非憑口舌之能。雖然追慕者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團體,但我們仍可以認為孫子兵法對於整個先秦時期的兵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在戰國時期的多部兵書,都引用孫子兵法當中的基本理論。


而這又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戰國時期的孫子兵法早已廣為流傳,那麼身為孫武后人的孫臏,是否也在編輯整理孫子兵法的作者之列呢?而且事實證明,孫臏的兵法其中的很多基本理論和意圖也與孫子兵法相吻合。由此也形成了戰國兵家的一個更為細分的流派孫子學派。


如果孫臏參與了孫子兵法的整理和編輯,那麼這一流派最大的特點就是血緣親屬之間的學術傳遞。這種更加細分的學派,也被兵學愛好者追暮。並對兩部孫子兵法進行進一步整理。如果沒有後世的這一傳承,那麼戰國大家孫臏以及戰國的很多兵法都難以如其他比較系統的理論學派一樣傳播於後世。


同時兵家也與戰國時期的法家這些極具社會實踐性的學說一樣,在戰國時期廣為流傳,並且相關人員深受各國重用。但當社會的基礎條件發生變化以後,如法家一樣也隱晦在了儒家的霸權體系之下。這個既像學派,但更像學科的一套理論體系也經歷了自己的衰落。而這一切都直接與當時的社會大環境相關聯。


戰國兵家學派還是學科!孫子學說的發展滅亡與兵法常識性錯誤解讀

戰國兵家衰落以至消失的具體過程並沒有那麼複雜,大致是從秦統一六國以後到漢代獨尊儒術。在統一以後的漢王朝,基本實現了國內安定,這種領兵作戰的書籍也一定會被禁止。同時將所有的讀書者學者束縛到儒家的一種治國文化體系之下。並將其與官位地位和家族相掛鉤,對於兵學的理論研究也不像以前般那樣恢弘。


具體來看秦統一天下以後,兵學思想就與各個學派一樣。當然這一切也有一個過程和波及,漢朝的博士學館是仿效秦朝而建立的。在統一天下以後,秦始皇在咸陽設立博士學館,召集天下名士,著書立說。也希望以秦政府認可的形式進一步發展諸子百家,但最終雙方因為政見分歧,秦政府不但暫停了博士學官,反而嚴令各種學說留步天下。

戰國兵家學派還是學科!孫子學說的發展滅亡與兵法常識性錯誤解讀

戰國兵學作為體量並不大的一個學派,在其中遭受到了很大打擊。秦朝用商鞅韓非之法統一六國,進行極為嚴格的統治。在民間不允許異說出現。雖然官方的理論研究並未禁止,但終究這種維護大局的形勢也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再加上統一以後,這樣的學派團體的出現和生存,就成為歷代統治者最頭疼的問題。


尤其作為一個實用派的學說,當人們認識到重要性以後,就會引來無數人的研究和圍觀。在戰國後期,孫子兵法以及其他兵學著作在民間氾濫,也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重視。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就曾對此表示擔憂,境內之民皆言孫吳之書。這樣根本不利於國家的統治,因此對兵書的禁絕處置,防止其大面積的流傳,也成為政府的常規操作。


戰國兵家學派還是學科!孫子學說的發展滅亡與兵法常識性錯誤解讀

由於戰國兵家集聚學派和學科的雙重特點,再加上其他各學派也都對兵學進行深入研究和理論探討,外加門檻相比於其他學派更低,指不必擔憂所謂的門派紛爭。所以冰兵學存在時間,成體系的存在時間其實很短,但是這並不妨礙它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歷史遺產。


在中華文化博大的體系淵源之內,舉足輕重。而且隨著整個戰國時代的演進,戰國兵學的理論體系反而是不用刀兵。從原先的以戰止戰,以戰息戰,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隨著社會的演進,當時社會的戰爭觀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並日益趨同。這一方面也得到了戰國諸子百家的一致承認。


戰國兵家學派還是學科!孫子學說的發展滅亡與兵法常識性錯誤解讀


而唯一可惜的就是兵家作為極具實踐性的一個學派在後世很難形成一個成體系的繼承組織。人們更多的是將它作為一種工具。將著名的論著作為一種工具書,在現代應用於商場,政界外交。而不如像儒家墨家道家一樣作為純屬的理論學派恢復自身的身份和研究價值。但這種情況也帶來了一個好處。


那就是所有戰國兵家著名論著的人心目當中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並根據自己的社會實踐進行靈活運用,其運用程度超過諸子百家任何一門派。不如後世的儒家一般,將其學說理念固定化並統治階級化,從而導致了學術思想很難順應時代,做到及時的改變和發展,最終陷於僵化。這對於戰國兵家和孫子學派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欣慰。


最後我們再簡單的羅列出,我們所認為的軍事常識和孫子兵法對於這些常識的反駁


在我們的常規理解當中認為孫子兵法就是以巧制勝


但其實孫子兵法真正的意思表達是要確保幾方有壓倒性的優勢才能出兵打仗。孫子兵法非常明確的指出,從來都沒有以小博大,出奇制勝的概念,所有的都是以大博小,強力壓人。我們所認為的這些孫子兵法當中的誤解更多的是源於一些歷史演義和傳統歷史小說。


戰國兵家學派還是學科!孫子學說的發展滅亡與兵法常識性錯誤解讀

先戰勝後開戰


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我們都認為。戰爭是先發生的,而戰勝和戰敗是戰爭的結果。但實際上孫子兵法告訴我們戰勝並不是戰爭的結果。反過來戰爭才是戰勝的結果。你必須能有戰勝的能力和現實的依託根據,才能夠發動戰爭。否則必然失敗,這也是我們的常規邏輯與孫子兵法的不同。


百戰百勝從來都是笑話


唯一能做的只有一戰定勝負。從來都沒有常勝將軍,也不存在百戰百勝。這同樣是歷史小說和歷史演繹演繹出來的虛無縹緲的事實。所謂百戰百勝的將軍都是在每一個特定的戰場上謀定而後動,在沒有十足把握和對敵揣測胸有成算之前,絕對不會貿然出動。


戰國兵家學派還是學科!孫子學說的發展滅亡與兵法常識性錯誤解讀

以正和以奇勝


這句話最大的誤解就是在於奇。它對應於奇偶數。與偶數相比,奇數富餘。在兩軍對戰過程當中,雙方軍力包括綜合實力的對比,你比人家多出來的東西就是奇數。你有對方也有的東西,兩者相抵叫做偶數。以正和就是軍事作戰當中的正面戰場,你有敵方也有,正面戰場以正和,是保證你的軍事作戰不在雙方對戰,剛接觸的時候就失敗,保證不輸。但是想要戰勝對方,必須要找到自己比對方多出來的那個優勢。否則整個戰場就會陷入焦灼,兩敗俱傷。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我們更多的認為知己知彼在於知道敵人。但實際上孫子兵法更強調知道自己。敵人如果擁有絕對強大的實力,即便你知道再怎麼多也絕不可能打贏這場戰爭。只有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輸,最好在戰爭之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輸。自己的優勢在哪兒?才會根據戰場瞬息萬變的變化,找到自己的偶數。在片刻之間找到自己優於對方的那一個點,就是奇數。而這對於軍事將領的要求太高,並不是每一個領兵打仗的人都可以找到這個點。甚至如果對方的綜合實力確實過硬的話,你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這一個突破點的。


戰國兵家學派還是學科!孫子學說的發展滅亡與兵法常識性錯誤解讀

輸在己,勝由敵


軍事作戰的勝利,不論是誰都會吹噓自己,因為自身的實力而贏得了戰場。但實際上孫子兵法給出了明確的解釋和獨特的理論,你能否失敗在於自己,你如何能夠戰勝,在於敵人。你把自己做得再好,也只能保證戰場不輸,但卻無法保證戰爭的勝利。而你的敵人,他們的漏洞才是保證你如何能夠贏得這場戰爭的關鍵和核心。而如果對方比你還要清醒,那麼己方是不會在這場戰爭當中獲得最終勝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