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同学微信群

踏进初中微信群的大门,热闹与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个个或熟悉或模糊的名字,一个个或陌生或似曾相识的头像,三十二年了,三十二年的时光飞逝后,我们又聚在了一起。

久违的问候还是那么纯真,久违的笑脸还是那么温柔,久违的声音还是那么亲切。没有丝毫的陌生,有的喊着彼此在学校里的绰号,有的说着学校发生的趣事,有的嬉笑打闹,我们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而一幕幕遥远又清晰的画面就逐渐出现在眼前。


走进同学微信群


曾在马路边的小卖部里买过辣椒酱。那时候大多数家里都很穷,学校蒸饭,米是自己背来的,当然有时候还掺杂着一些红苕。菜一般是泡菜,夏天泡菜容易变质。我们就在小卖部里买一角五一两的辣椒酱当菜吃,一两可以吃几天。几个好友你买一次,我买一次,红红的辣椒酱伴着我们度过了漫长的夏天。

曾一个年级挤在一间教室做的寝室里。学校修建不久,没有专门的学生寝室,空着的教室就担当了寝室的重任。先在水泥地面上铺上父母做的草垫子,再铺上竹席,简易的床就完工了。除了中间留下一条通道外,其余地方都铺上了床。住在里面的,一般都是从别人的床铺上跑进跑出。晚上未熄灯时,一屋子的叽叽喳喳,一屋子的嘻嘻哈哈。因为床连成一片,你睡到我的床上了,我睡到她的床上了,这样的事可谓层出不穷。

曾几个女生提着水桶,拿着脸盆,在学校下面的小河里捉过螃蟹。夏天的枯水季节,小河里的水位只到小腿,下午放学后,我们相约去河里捉鱼。一泓清水蜿蜒流淌,别说游鱼,小虾也没见着几只。踩着河底大大小小的石头,有人想起儿时在石头下捉到过螃蟹。于是焉不拉几的几个人顿时来了兴致,你翻一块石头,我翻一块石头。果然,石头下藏着螃蟹呢。螃蟹的大钳子让胆小的人望而生畏,有经验者说捏住螃蟹背上的壳,螃蟹就无计可施了。这办法果然不错,没多久,大家就抓了大半桶螃蟹。我们把螃蟹拿到住在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家煮熟,那天,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尝到了螃蟹的味道。


走进同学微信群


曾听过无数次老师的咆哮。教语文的李老师,教物理的姚老师,性格直爽、脾气暴躁。有时是他们俩因为意见不合在我们教室隔壁的办公室里唇枪舌剑,有时是怒我们不争气而在教室里大动肝火。此时,我似乎还听到因为熄灯后讲话被查岗的姚老师听见后那咚咚的踢门声,听到李老师因为我们考差了那啪啪的拍讲桌声。


走进同学微信群


曾听过无数次老师的激励。班主任陈老师,教化学的黄老师,教数学的曹老师,教英语的赖老师,性格温和,平易近人。错了题,他们都会在办公室不厌其烦的给你讲解。我的理科比较差,常常是这个老师讲完,那个老师马上就喊过去了。有人犯了错,他们会轻言细语的给你分析利弊,让你自己都觉得如果再犯就是十恶不赦。

可记得几个人挤一个被窝的温暖?可记得因为好奇抽烟的刺激?可记得那是懂非懂、似有似无的爱恋?

那个分离的六月,最欢快的歌谣也没能阻挡离别的忧伤。背起行囊,怀揣梦想,泪眼相望离开了亲密无间的好友、朝夕相处的校园。

回想起学校生活的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情景依然是那么清晰,仿佛就在昨天。当我们成年步入社会后,目睹了人生百态,经历了世事沉浮,更加怀念学生时代的纯真与阳光。

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在各自的岗位上驰骋。有的人,是再未相见。三十二年的光阴,已在我们曾经神采飞扬的脸上留下时光的烙印,她长了几根白发,他多了几道皱纹,他胖乎乎的身子已有了小肚腩。三十二年的磨砺,已让我们从少不经事走向稳重成熟,她当上了经理,他成了老板,他的事业正如日中天。三十二年的分离再聚,已让我们珍藏心底的情怀无限扩散,你请我顺路来聚聚,我请他有空来玩玩,大家筹划着举办一次母校联欢。

聊学校,说同学,谈自己,话题一个接一个,微信群里依然是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女少男。同学之间的情感,不因你在天南,不因你在海北,划出界限。微信群,为天涯海角的同学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让同学间的情谊,如一支扣人心弦的歌,在大家心里永久流传。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