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同學微信群

踏進初中微信群的大門,熱鬧與溫馨的氣息撲面而來。

一個個或熟悉或模糊的名字,一個個或陌生或似曾相識的頭像,三十二年了,三十二年的時光飛逝後,我們又聚在了一起。

久違的問候還是那麼純真,久違的笑臉還是那麼溫柔,久違的聲音還是那麼親切。沒有絲毫的陌生,有的喊著彼此在學校裡的綽號,有的說著學校發生的趣事,有的嬉笑打鬧,我們又回到了學生時代,而一幕幕遙遠又清晰的畫面就逐漸出現在眼前。


走進同學微信群


曾在馬路邊的小賣部裡買過辣椒醬。那時候大多數家裡都很窮,學校蒸飯,米是自己背來的,當然有時候還摻雜著一些紅苕。菜一般是泡菜,夏天泡菜容易變質。我們就在小賣部裡買一角五一兩的辣椒醬當菜吃,一兩可以吃幾天。幾個好友你買一次,我買一次,紅紅的辣椒醬伴著我們度過了漫長的夏天。

曾一個年級擠在一間教室做的寢室裡。學校修建不久,沒有專門的學生寢室,空著的教室就擔當了寢室的重任。先在水泥地面上鋪上父母做的草墊子,再鋪上竹蓆,簡易的床就完工了。除了中間留下一條通道外,其餘地方都鋪上了床。住在裡面的,一般都是從別人的床鋪上跑進跑出。晚上未熄燈時,一屋子的嘰嘰喳喳,一屋子的嘻嘻哈哈。因為床連成一片,你睡到我的床上了,我睡到她的床上了,這樣的事可謂層出不窮。

曾幾個女生提著水桶,拿著臉盆,在學校下面的小河裡捉過螃蟹。夏天的枯水季節,小河裡的水位只到小腿,下午放學後,我們相約去河裡捉魚。一泓清水蜿蜒流淌,別說游魚,小蝦也沒見著幾隻。踩著河底大大小小的石頭,有人想起兒時在石頭下捉到過螃蟹。於是焉不拉幾的幾個人頓時來了興致,你翻一塊石頭,我翻一塊石頭。果然,石頭下藏著螃蟹呢。螃蟹的大鉗子讓膽小的人望而生畏,有經驗者說捏住螃蟹背上的殼,螃蟹就無計可施了。這辦法果然不錯,沒多久,大家就抓了大半桶螃蟹。我們把螃蟹拿到住在學校的班主任老師家煮熟,那天,我們班好多同學都嚐到了螃蟹的味道。


走進同學微信群


曾聽過無數次老師的咆哮。教語文的李老師,教物理的姚老師,性格直爽、脾氣暴躁。有時是他們倆因為意見不合在我們教室隔壁的辦公室裡唇槍舌劍,有時是怒我們不爭氣而在教室裡大動肝火。此時,我似乎還聽到因為熄燈後講話被查崗的姚老師聽見後那咚咚的踢門聲,聽到李老師因為我們考差了那啪啪的拍講桌聲。


走進同學微信群


曾聽過無數次老師的激勵。班主任陳老師,教化學的黃老師,教數學的曹老師,教英語的賴老師,性格溫和,平易近人。錯了題,他們都會在辦公室不厭其煩的給你講解。我的理科比較差,常常是這個老師講完,那個老師馬上就喊過去了。有人犯了錯,他們會輕言細語的給你分析利弊,讓你自己都覺得如果再犯就是十惡不赦。

可記得幾個人擠一個被窩的溫暖?可記得因為好奇抽菸的刺激?可記得那是懂非懂、似有似無的愛戀?

那個分離的六月,最歡快的歌謠也沒能阻擋離別的憂傷。背起行囊,懷揣夢想,淚眼相望離開了親密無間的好友、朝夕相處的校園。

回想起學校生活的一樁樁、一件件,一幕幕情景依然是那麼清晰,彷彿就在昨天。當我們成年步入社會後,目睹了人生百態,經歷了世事沉浮,更加懷念學生時代的純真與陽光。

畢業後同學們各奔東西,在各自的崗位上馳騁。有的人,是再未相見。三十二年的光陰,已在我們曾經神采飛揚的臉上留下時光的烙印,她長了幾根白髮,他多了幾道皺紋,他胖乎乎的身子已有了小肚腩。三十二年的磨礪,已讓我們從少不經事走向穩重成熟,她當上了經理,他成了老闆,他的事業正如日中天。三十二年的分離再聚,已讓我們珍藏心底的情懷無限擴散,你請我順路來聚聚,我請他有空來玩玩,大家籌劃著舉辦一次母校聯歡。

聊學校,說同學,談自己,話題一個接一個,微信群裡依然是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女少男。同學之間的情感,不因你在天南,不因你在海北,劃出界限。微信群,為天涯海角的同學搭建了交流的平臺,讓同學間的情誼,如一支扣人心絃的歌,在大家心裡永久流傳。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