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功臣英年早逝,朱元璋亲自为他另选墓地

明朝的开国功臣当中,卫国公邓愈是比较低调的一个。

邓愈是安徽虹县人,处在淮河以北。元末天下大乱,邓愈的父亲邓顺兴在临濠起兵,算是一股独立的力量。后来邓顺兴和儿子邓友隆先后去世,十六岁的邓愈被将士们推为首领。

邓愈年纪小,但处事稳重、缜密,不怕劳苦与危险,带兵时纪律严明,对于归降的士兵又很善于安抚。如此一来,他在乱世当中就很有号召力,力量不断壮大。

邓愈不是朱元璋最早的嫡系,但在朱元璋渡江之前率军前来投奔,资格很老。随后他率军四处征战,立功不少。


明朝开国功臣英年早逝,朱元璋亲自为他另选墓地

当然邓愈也有打败仗的时候,最惨的一次是在抚州。陈友谅的部将夜袭抚州,邓愈只带了几十骑仓皇逃走,随从死伤殆尽。邓愈的坐骑又接连摔倒,最后换了养子的马,夺门而逃,过程相当凶险狼狈。

邓愈逃回应天府,朱元璋并没有责怪他。随后邓愈跟随徐达夺回了抚州等地,陈友谅亲自率军来攻,这一次邓愈顽强坚守了三个月,终保抚州不失。

总体来说,在跟随朱元璋创业的过程当中,邓愈的表现相当出色,和李文忠一起成为最年轻的高级将领。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之后,邓愈为右御史大夫,总管御史台事。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赏开国功臣,封六人为公爵,二十八人为侯爵。封公爵的六人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邓愈的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对此朱元璋是这样解释的:“御史大夫邓愈自幼相从,屡更任使,虽经摧挫,口无怨言。”

意思是说邓愈很能干,随便朱元璋把他放在哪里,就在哪里尽心效力,毫无怨言。


明朝开国功臣英年早逝,朱元璋亲自为他另选墓地

这以后,邓愈几次挂印出征。洪武十年,吐蕃在川藏一带阻断了西南的贡路。朱元璋派邓愈为征西将军,沐英为副将,率军征讨。明军在昆仑山一带大获全胜,留兵戍守交通要道。

邓愈退守河州,朱元璋召他回朝,途中患病,十一月走到寿春时病死,时年四十一岁。

朱元璋为他辍朝三日,灵柩运回时,又亲自到三山门临奠,并这样评价邓愈:“愈事朕二十二年,东征西讨,勋劳至甚,历镇八州,有功无过。”

邓愈最初被安葬在凤台乡,后来朱元璋认为那里地方太狭隘,不合适。他亲自在城南的西山选择了一个宽平开阔的地方,营建一个新的墓地,不但把邓愈的墓迁了过来,还把他的母亲和弟弟的墓一起迁了过来,中间的费用全部由朝廷承担。

这恐怕不单单是皇恩浩荡,朱元璋的动机绝不单纯。我不知道邓愈的新旧墓地的具体位置,依他的地位和财力,家人自然会为他精心挑选一个聚气藏风的好地方。


明朝开国功臣英年早逝,朱元璋亲自为他另选墓地

古人对于阴阳风水的笃信程度,远非我们现代人能够想像和理解。朱元璋接触过许多高人,在这方面比较用心。对于某些人,他不但在他们生前重点关照,即使他们死了,也一样严加防范。所以他要重新给邓愈挑选一处平庸的地方,连他的母亲、兄弟一起葬过来,免得他们的后代获益。

邓愈被追封为宁河王。史书中提到他两个儿子,一个是邓镇,一个是邓铭。其中大儿子邓镇继承了公爵,改封为申国公,而邓镇夫人的家世不简单,是太师李善长的外孙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善长的关系网有多么的绵密,他的大儿子娶了朱元璋的大女儿,他的侄子娶了胡惟庸的侄女,现在邓愈一家又被纳入这张大网当中。

李善长出事之后,邓镇也受到了连累,被划入奸党集团而处死,非常冤枉,因为在朱元璋生前,就有人公开为李善长鸣冤。邓镇身为公爵,只因为姻亲的关系而丢掉爵位和性命,如此处置,很不公平。


明朝开国功臣英年早逝,朱元璋亲自为他另选墓地

邓愈的另一个儿子邓铭是锦衣卫指挥佥事,在远征西南时死于军中。

到了明孝宗时代,邓家一个名叫邓炳的后代得到一个锦衣卫世指挥使。明世宗时代,邓炳的儿子邓继坤被封为定远侯,一直传到了明末。最后一代定远侯名叫邓文明,死在农民军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