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又有新動作!多項舉措、全民保護,讓“自家寶寶”安居

廈門又有新動作!多項舉措、全民保護,讓“自家寶寶”安居

昨天,國家海洋三所吳博士在調查廈門海域白海豚種群時,拍攝白海豚活動。  晚報拍客周清 攝

廈門又有新動作!多項舉措、全民保護,讓“自家寶寶”安居

火燒嶼海域的白海豚。  晚報拍客周清 攝

  昨天是第三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這個宣傳日起源於廈門。

  中華白海豚有著“海上大熊貓”之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廈門人說起中華白海豚,就像聊起“自家寶寶”。因為這裡是全國唯一一個在城區就能見到中華白海豚的城市,而為了呵護這個可愛的“寶寶”,廈門人做了許多努力。

  據瞭解,今年中華白海豚救護繁育基地將進行提升改造,引入更多現代化技術,更好地進行科研和宣傳。


  全民保護

  為中華白海豚設立宣傳日 創多項“全國第一”

  設立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是廈門第一個提出來的。

  2017年,廈門提出將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民間傳說中媽祖的生日),設立為全國“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這個提議得到了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及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的認可。2018年5月8日(農曆三月廿三)的第一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主會場就設置在廈門。

  為呵護中華白海豚,推動全國中華白海豚保護科普文化事業的發展,廈門創下多項“全國第一”:

  發起成立了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第一個全國性(含港臺)聯盟;建立了全國第一個中華白海豚志願者隊伍;創作傳唱了全國第一首中華白海豚之歌《換我來守護你》;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中華白海豚劇團;建立了全國第一個“中華白海豚文化廣場”;製作了第一部白海豚保護動畫短片……

  全民參與,全民保護,成為廈門保護中華白海豚的特色之一,也體現了廈門人對“自家寶寶”的喜愛和“寵溺”。

廈門又有新動作!多項舉措、全民保護,讓“自家寶寶”安居

廈門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晚報拍客劉凡 攝

  提升改造

  更新基地海豚館馴養臺 加入光影等高科技手段

  火燒嶼雖然不是知名景點,但在廈門人心中的地位卻很特殊。為呵護“自家寶寶”,廈門在這裡建立了全國首箇中華白海豚救護繁育基地。

  早在1993年起,廈門就在全國率先開展系統的中華白海豚生物學、生態學、行為學、保護學的研究。2011年,救護繁育基地建成,主要在鯨豚的救護、人工繁育和野化訓練等方面開展工作,為廈門及周邊海域的鯨豚救護工作以及擴大廈門海域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提供科研平臺和科普教育基地。

  據瞭解,今年市資源規劃局將對中華白海豚救護繁育基地進行提升改造,更新海豚館馴養臺、抽水檢查井等舊設備設施,修復提升綠化植被,同時引進更多現代化技術,加入光影等更生動形象的高科技手段,更好地進行科研實驗和科普宣傳。目前,改造方案正在設計中。

廈門又有新動作!多項舉措、全民保護,讓“自家寶寶”安居

中華白海豚救護繁育基地。 晚報拍客周清 攝

  立法推廣

  讓瀕危旗艦物種安居

  推動多地建立保護區

  作為近岸海域的瀕危旗艦物種、海洋生態環境的指標物種,中華白海豚在廈門海域種群數量穩定並逐步提升,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60頭,增長到近幾年的80多頭,並穩定在這個數量上,棲息地的生活環境也得到明顯改善。

  這些,都離不開廈門人近年來通過各種方式對它們的保護。

  1997年,廈門建立了全國第一個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升級為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7年10月,廈門在全國第一個出臺了中華白海豚種群及棲息地保護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廈門市中華白海豚保護規定》,並推動了廣東江門、湛江及廣西欽州等地建立保護區。

  廈門還與泉州、漳州簽訂了全國第一個區域性中華白海豚保護合作機制,帶動其他區域簽訂保護合作機制,在國內外鯨豚保護界引起強烈反響。

  受農業農村部委託,廈門牽頭組織編制《2017-2026全國中華白海豚行動計劃》,並牽頭組織實施了2017-2019年全國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引起全球矚目。該行動計劃成為我國長江江豚、斑海豹、中華鱘、海龜等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行動計劃的參考藍本並被加以推廣。

廈門又有新動作!多項舉措、全民保護,讓“自家寶寶”安居

上個月在翔安小嶝碼頭髮現白海豚。  晚報拍客周清 攝

鏈接

  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是海洋哺乳動物。它是我國唯一現存的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海洋鯨豚,與白鱀豚、大熊貓、華南虎屬同級別的珍稀瀕危野生保護動物。在我國主要活動於兩廣和閩南一帶近岸海域,廈門和珠江口是主要棲息地。中華白海豚在廈門被市民稱為“白鰗”,閩臺一帶尊稱其為“媽祖魚”“鎮港魚”。


(廈門晚報記者 林依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