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司春招熱:築臺置黃金,良才無處尋

教育公司春招熱:築臺置黃金,良才無處尋

一撥機構還在苟延殘喘,而另一撥機構,已經開始加速招攬人才。

撰 文 | 周繼鳳

疫情突如其來,業務停擺,沒有現金流入帳,人力成本卻還在增加。停止招聘變相減薪似乎成為了不少公司的無奈之舉。“春招停滯”、“最難就業季”等字眼頻頻出現在報道中。

在線少兒英語機構DaDa就被爆出不合理裁員,崗位涉及銷售、網絡運維等多個部門,人數約在20至60人之間,現任員工也遭遇強制降薪。松鼠AI也決心全員3.5折工資5個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資,一月統一半折。

而在另一邊,字節跳動高級副總裁陳林於3月13日發佈了一則消息稱,字節跳動教育業務仍在持續招人,今年將會招聘超過一萬人。除了巨頭,一些中小型企業也彎道超車,準備加速招聘計劃。

對於這一次疫情,業內人士都判斷這將是一場分水嶺。

水面之上是流量與模式之爭;水面之下,是儲備人才打出提前量的競爭。人才的爭奪,才剛剛開始。

線上與線下,冰火兩重天

“從2月份到現在,教育企業的招聘需求或多或少受到了不少影響,無論是招聘需求總量,還是招聘節奏、進度。”才鹿招聘創始人裘夢媛向藍鯨教育表示。

才鹿招聘是垂直教育市場的招聘創新機構,主要服務客戶為成長型的客戶,其中在線教育的比例大概佔到60%。

在裘夢媛的觀察看來,往年的第一季度都是招聘旺季,基本上100家企業中,接近90%的企業都有招聘需求或者快速釋放招聘需求。而今年一季度,只有50%—60%的企業積極招聘,將近40%的機構暫緩停滯招聘。

但對比疫情下的全行業,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官馮麗娟透露,其實疫情對於教育賽道的影響較小。

從前程無憂的數據統計來看, 2015年之前,教育行業的招聘不成體量,招聘量排名在全行業十名之外,但是從2015、2016年開始,教育行業的招聘量就不斷上升。2020年教育行業的招聘量躋身前三前四,與芯片、半導體的招聘量相當。

馮麗娟進一步指出,教育行業的職業保有量相當於去年同期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這一比例只有生物製藥能夠媲美,其他行業保有量平均在60%至70%。教育行業算是最堅挺的行業,也是今年上升最快的行業。

人才招聘與細分賽道密切相關。

“對於線下機構來說,第一季度的主要任務還是生存,尋求合適的平臺,穩住線下的學生。”裘夢媛表示:“真正釋放人才需求和招聘需求的,其實是在線教育。”

精銳教育首席人力資源官梁勇也在調查了整個行業的情況後得出了相似的結論:“疫情下,教育行業的招聘情況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火爆的其實是線上教育。”

北京新東方優能中學部總監、東方優播網絡科技公司CEO朱宇曾算過這樣一筆賬,目前全國K12階段在讀學生為1.7億,其中只有20%左右完整接受過互聯網課程學習。然而此次疫情導致接近60%的學生被迫系統性接受互聯網學習,其中不乏邊遠地區的學生,而且這個比例會隨著停課時間延長而不斷抬升。

疫情影響下,在線教育滲透率提高,加之免費課的推廣,線上迎來大量用戶。

“坦白來說,從教學教研到老師名師的招聘需求在第一季度大量釋放,但是主要是一些頭部公司在擴容,非頭部企業的需求沒有那麼強烈。”才鹿創始人裘夢媛表示。

比如2月21日,新東方面嚮應屆畢業生的大型線上招聘活動,招聘人數預計3000+,共開放教師、培訓生、顧問、技術、培訓師/教研員、管培生等7大類崗位,同時面向社會人士的春季招聘也如期開展。再比如,精銳教育創始人兼CEO張熙近日宣佈,斥資一億元,開放1000多個核心崗位,招攬“戰略性人才”。

標杆人才供不應求,馬太效應初顯

及時的轉型線上和整合,也讓頭部機構嚐到了甜頭。

以精銳教育為例,精銳此前很早就佈局培育出一批在線教育品牌,包括在線一對一賽道的溢米教育、在線少兒英語賽道的UUabc、在線少兒數理賽道的佳學慧等等。“但當初都沒有統一的品牌。大家都不知道這些品牌是精銳的,並且我們判斷未來線上線下融合OMO模式趨勢,所以我們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整合統一對外發聲,計劃是在今年三月份整合完畢。” 精銳教育首席人力資源官梁勇說:“沒想到正好遇到疫情。提前做好了佈局。”

由於快速佈局線上業務,精銳發現線下轉線上的比率高達70%。新籤銷售也比預想要強得多。梁勇表示:“所以我們的招聘計劃就重啟了,因為急需相關的人才。”

而在另一邊,不少線下機構也在匆忙間轉型線上,尋求轉型幫助。獲得場景視頻的聯合創始人兼CEO董世永觀察發現,以此疫情不少機構都來尋求轉型的幫助。“分為好幾類。一類是本就有想法轉線上,但是一直在觀望的機構。還有一些機構則在此之前完全沒有考慮過線上的業務,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地方培訓機構。還有一部分是既有線上業務又有線下業務,但主要以線下業務為主的機構。” 董世永指出。

“萬事開頭難,線下機構往往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知道怎麼做、沒有人幫他做。所以可以利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多做一些招聘。”麥奇教育科技掌舵人楊正大建議轉型線上的機構要找到懂在線教育的人。

但招人並非易事。“缺人,尤其是缺優秀老師和懂在線教育的人。”一位中型企業負責人直言。

裘夢媛坦言,儘管收到的簡歷依舊絡繹不絕,但普遍是非標杆人才,有賽道標杆公司背景的人才基本只能靠挖。

“懂在線教育的人才其實是供不應求的。”精銳教育首席人力資源官梁勇直言。梁勇指出,這雖然市面上經常有在線教育崛起於2014年這一說法,但其實各家都在摸索模式,都還未跑通。“在線教育看似發展了6年,實際上整個行業還處於初級階段,人才短缺、人才的年輕化非常明顯,這意味著懂教育的人不懂在線,互聯網出身的人,又不懂教育。”梁勇表示。

但疫情帶來了機遇。馮麗娟和企業交談發現,疫情對於一些頭部機構或者獨角獸也是一次利好。往年最具有吸引力的企業往往是國企央企,而在如今這樣一個招聘收窄的時期,我們看到很多獨角獸企業有機會吸引一些原本吸引不到的優秀人才。

兜裡有錢,平臺有流量的企業,往往藉此機會大舉招聘,寒冬時期,卻也利好頭部公司。

對此,伴魚創始人黃河看得很清楚:“在寒冬期人才是相對集中的,因為創投熱潮時期,大部分優秀的人才都要自己創業,人才密度比較稀疏。而寒冬時期就是抱團取暖,人才密度比較高。除此之外,一些企業面臨困難,市場上很多優秀的人在不斷地尋找新的機會。所以這個時間節點對伴魚來說是一個機遇,我們也是準備大舉擴招。”

事實上,人才招聘激烈的背後,是越演愈烈的市場競爭。

黃河對藍鯨教育表示,2020年是在線教育一個比較難得的機遇,整個在線化教育的滲透率加速提高,所以,今年將是在線教育雙加速的一年,既加速發展也加速競爭和淘汰,跟不上速度的公司將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

也不止一位投資人、業內人士斷言,此次疫情相當於互聯網教育、乃至整個教培行業發展的一個催化劑,在線教育發展被按下了快進鍵。本來3-5年後要發生的事情,1年之內就呈現出來了,也就呈現出了分水嶺的狀態。

而要想競爭與發展,要想在疫情結束後一搏高下,各家都明白,人才尤其是一些標杆型人才是核心與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