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關村全國首發智能測溫標準 測溫時長不超1秒鐘

測量誤差應在±0.3℃以內,測溫時間不超過1秒鐘,可同時並行篩查人數至少6人……昨天,中關村管委會線上發佈首個《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技術規範》,疫情期間在車站、地鐵、商超等人流聚集場所站崗測溫的AI智能測溫裝備在全國首次“有章可依”。

智能測溫標準工作組組長、曠視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於有意選用智能測溫設備的使用者來說,標準發佈後,面對市場中參差不齊的非接觸式測溫產品,他們將不再無從選擇。

根據標準,智能測溫設備在測溫誤差、測溫時間等方面都需滿足具體的指標,還要滿足可智能告警、佩戴口罩檢測準確率等要求。例如,體溫超過告警閾值會觸發告警,體溫正常但手持高溫物品時,系統需要智能排除,不能觸發誤報。

“企業的技術路線、應用元器件等均有差異,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作為參考,一定程度上會限制產品在防疫場景下的產業化推廣。”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陳文奇說。

疫情發生以來,以曠視、中電科11所、百度、格靈深瞳、久譯、千方、同方威視等為代表的企業,紛紛推出多款紅外智能測溫產品,解決大客流下快速精準測溫的難題,對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作為防疫需求下形成的新技術新產品,紅外智能測溫產品“百花齊放”,如果技術標準跟不上,會導致產品性能差異較大,妨礙疫情防控的效果,更限制智能測溫產品的持續優化和加速推廣。

據悉,首個智能測溫標準由曠視、中電科11所、同方威視、百度、久譯、千方、格靈深瞳等12家業內知名科技企業、專業機構共同制定。工作組通過視頻會議高效完成立項、標準提案評估、專家審議、標準發佈等環節,用時僅29天,在保證標準質量和程序要求的前提下,大大縮短了標準創制週期。下一步,中關村將進行相關國際標準提案申報,爭取將該標準轉化為全球同行認可的國際標準。

除智能測溫系統外,中關村還將圍繞納米抑菌防護用品、抗疫機器人等防疫抗疫相關領域加強標準佈局,爭取形成一批防疫抗疫技術的中關村標準。(記者 孫奇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