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乞討、夜總會舞女,香港影后的人生比戲劇還傳奇

1960年,惠英紅出生在山東一個家境頗為殷實的家庭中,父親成長在官宦之家。WG期間,社會動盪,由於身份敏感,落魄後的父親帶著妻妾子女偷渡到了香港。

然而,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父親被騙,財產流失,惠氏一家陷入困頓。隨後而至的風球及大火更令惠家一無所有。由於生計所迫,3歲的惠英紅便開始了沿街乞討的叫賣生活。

“小的時候很窮,連住的地方都沒有,那時我們住在調景嶺的木屋,有一次颱風吹過,整個木屋都沒了。

那時全家都睡在樓梯底下,家裡窮到很多兄弟姐妹都養不起,餓死了,我最大的幾個哥哥姐姐都送走了。

我那時由於年齡小,很多跟班師傅都不要,吃一些酒樓的剩飯剩菜,那時很多窮人都是這樣。”


街頭乞討、夜總會舞女,香港影后的人生比戲劇還傳奇

受傷、遭受白眼,卻依然露出天真的笑容。路人行色匆忙,卻依然能機靈的跑過去抱住別人的大腿乞討,這就是童年的惠英紅。

殘酷的環境鍛鍊了惠英紅擦眼觀色的能力,討人歡心幾乎成了一項本能。在惠英紅的記憶中,灣仔有時像一個天堂,有時又像一個地獄,在這裡,她見過太多的生離死別。這段謀生的經歷,讓她失去了童年的東西,但也讓她打開了眼界。在她的意識裡,明星就是人上人,脫貧成為她最大的理想。

街頭乞討、夜總會舞女,香港影后的人生比戲劇還傳奇

在意識的促使下,13歲的惠英紅一腳踏進了夜總會,自此,開始了自己的戲劇人生。

也許是機緣巧合,又或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跳舞的時候,香港著名導演張徹在挑選《射鵰英雄傳》的時候,發現了在舞池中大放光彩的惠英紅。

童年的特殊經歷,讓她有了超乎年齡的成熟。在試鏡之後,惠英紅成功的出演了她影視生涯中的第一個角色——穆念慈,真正成為邵氏的簽約演員。沒有功夫的她,憑藉自己的記憶力及舞蹈功底,將武功高強的穆念慈演的惟妙惟肖。

街頭乞討、夜總會舞女,香港影后的人生比戲劇還傳奇

一年之後,17歲的惠英紅被人熟知。隨後,在李翰祥的《金玉良言紅樓夢》中,惠英紅扮演了麝月一角,雖然只有兩場戲,卻讓李翰祥記住了這個能吃苦的女孩。

街頭乞討、夜總會舞女,香港影后的人生比戲劇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