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與他的偶像荷爾德林:詩人的靈魂總是不苟和的

海子與他的偶像荷爾德林:詩人的靈魂總是不苟和的

海子,一位天才詩人,關於他的天才以及他的悲愴,無須我在多言。現在的年輕人知道海子,估計是因為他的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然而這種看起來滿滿正能量的詩,卻終究沒有幫他戰勝那種陰沉的憂鬱。這種憂鬱來自現實與理想的衝突。詩人總是感性的,總是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不過感性在現實面前往往很脆弱。

記得原來看過一篇叫《背叛》的小說,小說裡有一位詩人,叫方子云。方子云愛詩,但是,但市場經濟的狂潮中,哪裡還有詩歌的天下。用方子云的話來說:“我越來越活不明白了,遼闊的山山水水竟然容不下幾首詩。”

是的,快節奏的社會,誰還有閒情逸致去看詩。於是方子云想“曲線救國”,先下海掙錢,再用掙來的錢來拯救詩歌,畢竟出版詩集是需要經費的。


海子與他的偶像荷爾德林:詩人的靈魂總是不苟和的

荷爾德林

然而方子云“入佛門六根不淨,入商海狼性不足”,他無法接受商海里面赤裸裸的狼性,因為他始終無法擺脫文人的底色。這種強烈的撕裂感,最終迫使他選擇了自殺。

海子的偶像荷爾德林,被稱為“瘋狂詩人”。跟海子一樣,他寫出來的詩總是直面生命的湧動,有的時候看起來是那麼的美好。然而這種外在的美好,不過是用來平衡內在的強大撕裂感。

詩人在遇到內心與存在的巨大裂痕時,會選擇用詩歌來撫慰、治癒那種極端的張力,那種可能讓他們爆炸的張力。所以張力越大,寫出來的詩有時反而出奇的美,出奇的平靜。

荷爾德林的那句“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讓很多人看到了生命的本真,或者說看到了那種與存在的合一感。後來著名的哲學家海德格爾在創造他的存在主義哲學時,還借用了這句話。


海子與他的偶像荷爾德林:詩人的靈魂總是不苟和的

可惜的是,荷爾德林並不能詩意的棲居,那不過是他的美好願望。因為無時不在的分裂感讓他幾乎瘋狂,所以他需要詩意的棲居。所以他說:“人忘卻靈魂中的憂慮,一如春花綻放,燦爛的窒息。”

荷爾德林與海子一樣,他們擁有詩人的心,但肉體卻需要面對塵世的繁雜與慾望。不管是愛情還是事業,他們同樣都渴望,當這種希望得不到滿足時,常人可能會放棄或者向現實投降。

然而詩人的靈魂總是不苟和的,他們永遠都是高高在上的,不管現實有多麼的落魄。詩人的存在,不在於他真的幹過多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他們固守了人性深處的美好,而且他們用語言寫了出來。

荷爾德林這位“瘋狂詩人”最終瘋了,他最終陷入極度的混亂,並且把自己封閉在了一個自我的小天地裡,外人已經無法與其進行任何有意義的交流。


海子與他的偶像荷爾德林:詩人的靈魂總是不苟和的

然而即使這樣,他仍然沒有拋棄那種高貴,那種驕傲,真正的詩人永遠會固守著人類的家園,不,是存在的家園。

所以有很多人說海子的自殺多多少少受到了荷爾德林的影響。海子還曾經寫過一首關於荷爾德林的詩,這首詩是海子向荷爾德林致敬的,其中海子問荷爾德林:

荷爾德林,告訴我那黑暗是什麼,他又怎樣把你淹沒,把你擁進他的懷抱,像大河淹沒了一匹駿馬。

實際上人與存在的分離,是一個永遠都不會過時的話題,只不過這種分裂在詩人的身上表現得異常強烈,因為詩歌就是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