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養殖小區的養豬模式,對我國養豬行業有怎樣的影響?

一直以來,我國養豬行業中小養殖戶佔比較大,有實力的規模養豬場相對較少,各養殖戶的管理水平也是良莠不齊,而且缺乏一定的市場分析能力,導致跟風現象較為突出,抗風險能力偏弱,這也使得生豬價格每隔2-3年就出現大起大落,也就是業內所說的“豬週期”。為了規範養殖,提升自身實力,部分資金實力強的企業,就順勢推行“公司+農戶”的養豬模式,出欄量大幅度提升,企業的市場佔有率穩步增長,而對於合作的農戶來說,解決了銷路、資金、技術等難題,可以說形成了雙贏的局面。

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不少規模養豬企業已經發現了“公司+農戶”養豬模式的不足之處,特別是2018年出現非洲豬瘟後,很多散養戶的管理措施不到位,導致生豬存活率偏低。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又將養豬模式升級為“公司+養殖小區”,公司統一標準建養豬場,並提供仔豬、飼料、技術扶持等,到出欄時按照協議價回購。這種模式投資額往往較大,相關扶持措施也比較多,也是目前養豬行業主流的合作方式,那麼養豬模式調整為“公司+養殖小區”,養殖戶從中可以受到哪些啟發呢?個人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公司+養殖小區的養豬模式,對我國養豬行業有怎樣的影響?

一、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是未來的大方向

原來“公司+農戶”的養豬模式,對普通散養戶來說是福音,因為這種模式下,散養戶的收益有保障,比如說回購價設定為15元/斤時,即使生豬價格跌至10元/斤,這裡面的5元/斤的差價就不用散養戶承擔。但隨著行業的發展,粗放的管理方式需要升級為精細化、標準化,也就是說行業標準化是大勢所趨,原因有以下兩點。

1、規模化比例提高,更有利於穩定豬價。各地在鼓勵養殖戶補欄復養時,無一例外都在想辦法扶持規模養豬場,年出欄量10000頭以上的養殖場不斷增多,一方面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規模養豬場可以起到示範作用,對當地生豬存欄量有著明顯的提振作用,可出欄豬源多了,豬價更容易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2、標準化操作,有利於降低養豬成本。2020年1-3月豬肉進口量為95萬噸,平均價格為10.75元/斤,進口豬肉價格之所以比較便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養殖成本偏低。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我國養豬行業同樣需要升級發展,就需要推進行業標準化,這樣養豬成本才會有效降低。

公司+養殖小區的養豬模式,對我國養豬行業有怎樣的影響?

二、養豬門檻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依然激烈

公司+養殖小區的養豬模式,與公司+農戶相比,雖然只是將農戶升級成了養殖小區,但這樣的轉變意義卻不同,原來零星的散養戶也可以加入“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可養殖小區卻不是普通散養戶可以承受的,因為養殖規模有很大的提升,對資金投入、管理水平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對此需要養殖戶注意以下兩點。

1、小規模散養戶很難滿足養殖小區的發展。早些年養豬,很多覺得沒有什麼,通過自繁自養,或者從外面引進仔豬,然後育肥出欄即可,但如今養豬科技含量明顯提高,自動餵食、全方位檢測、精細化管理等,這些都不是小規模養殖戶能夠實現的,僅環評設施方面就讓不少養殖戶拉開了差距。

2、規模養豬場不斷增多,對中小養殖戶是很大的衝擊。同樣是養殖戶,規模養殖場和中小養殖戶之間,是有一些差異的,總的來說中小養殖戶的抗風險能力、議價能力等是偏弱的,如今出欄量萬頭以上的養殖場明顯增多,一旦規模上來了,對中小養殖戶來說會形成很大的壓力,再加上生豬價格迴歸正常水平時,部分養殖戶會被淘汰出局。

公司+養殖小區的養豬模式,對我國養豬行業有怎樣的影響?

三、職業農民的發展更有利於提高綜合收益

從目前的情況看,“公司+養殖小區”的養豬模式,要需要不少管理人員,但在養殖場裡的人和原來的散養戶有所不同,基本上是既要懂得日常管理,能把豬養好,又要有經營頭腦,而且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也就是說屬於職業農民,想要把豬養好,需要做好兩個方面。

1、養殖戶需要加強學習,向職業農民方向發展。任何一個行業,都是不斷變化的,就拿養豬行業來說,也同樣充滿挑戰,非洲豬瘟及其他豬病還在繼續,將來也可能出現新的豬病,如果養殖戶不主動學習,不往專業化發展,那麼後期遇到的困難就會比較多。在非洲豬瘟的影響下,養豬如今是一個技術活,因為一旦中招,整個養豬場將帶來很大的影響,這不是一般養殖戶能夠承受的。

2、養殖戶需轉變觀念,增強主人翁意識。如果養殖戶加入了養殖小區的合作模式,那麼就需要改變原來的觀念,向規模化、標準化邁進,日常管理要更加科學、規範,同時要讓自己有主人翁的意識,推動養豬場不斷髮展壯大,並帶動周邊農戶就業、創業,也使得生豬養殖進入一個新階段。

公司+養殖小區的養豬模式,對我國養豬行業有怎樣的影響?

四、集約化養殖方式更有利於行業發展

早期實行“公司+農戶”合作養豬時,各養殖戶之間是比較分散的,牽頭的企業管理上難度較大,相應的管理費用也很難降下來,但發展為“公司+養殖小區”後,資源相對集中了,而且市場活力更大,可以減少養豬對周邊居民及環境的影響。當然,在執行集約化養豬時,要認真落實以下兩點。

1、統一標準、合理佈局。在引進“公司+養殖小區”時,不能被這一概念衝昏了頭,而是要讓養殖小區真正落實下來,在選址、環評、佈局等方面,都要有嚴格的標準,豬舍、生活區、物料區等都要嚴格分開,只有標準統一了,後期管理上才好操作,養豬收益也才能達到預期。如果養殖小區規劃之初,就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那麼養殖戶將很難從中受益。

2、重視配套服務措施,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近幾年各地引進了不少“公司+養殖小區”的養豬模式,但真正能做好的不是很多,很多養殖小區也面臨著一些實際難題,比如說周邊的配套服務措施跟不上,選址較偏,而交通問題遲遲無法改善,導致運輸飼料、生豬等成本較高。還有的沒有將環評設施運轉起來,存在隨意排放豬糞、汙水等現象,不利於可持續發展。

公司+養殖小區的養豬模式,對我國養豬行業有怎樣的影響?

五、加強合作更有利於降低養殖風險

每年都有新的養殖戶開始養豬,當然也有養殖戶退出,對於那些出局的養殖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收益不達預期,有的是嚴重虧損,也有的養殖戶收益較為穩定,善於觀察市場變化,同時又知道通過開展合作來降低養殖風險。

1、抱團取暖式合作更有利於降低風險。

無論是養殖還是種植,都是存在一定風險的,普通的養殖戶很難應對大的波動,規模養殖企業不斷擴大養殖規模時,資金壓力是比較大的。採取“公司+養殖小區”的合作模式,實際上雙方都是有好處的,企業可以將風險分化,部分進行轉移,而養殖戶可以依託企業提高收益,擴大養殖規模,這也是互相合作帶來的好處。

2、跨界合作可能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傳統的養殖戶對養豬行業較為了解,多年的打拼,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很多時候思維難放開,使得行業發展較為緩慢。近幾年不少企業跨界養豬,比如一些互聯網企業,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加入人工智能相關要素,更加科學管理,提高豬肉品質及生豬存活率,同時進一步降低成本,這種合作方式也同樣是值得探索的。

公司+養殖小區的養豬模式,對我國養豬行業有怎樣的影響?

總之,傳統的養豬模式,必然會被更加科學的方式所取代,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目前“公司+養殖小區”的模式正在逐步推進,這也是一大進步,畢竟認真執行下去,可出欄豬源就有保障,豬價大起大落的現象就會明顯降低。當然,這種養豬模式也是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各地的消費習慣、氣候條件等存在差異,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合作模式,養殖戶的積極性才會明顯調動起來,收益上也會得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