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禮 作揖

作揖,漢族民間傳統的一種禮節,拱手為禮,是古代賓主相見時常用的禮節。兩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彎,表示向人敬禮。因為不需要觸碰手部,它相比於外國人的握手有更衛生的特點。然而,近代隨著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中國人接受並使用握手禮,像作揖這樣優美的見面行禮方式卻漸漸地被中國人所摒棄甚至遺忘。

作揖根據不同場合有不同用法,右手在內左手包於外上稱為“吉拜”,常用於過年等喜慶場合,反之則是“兇拜”,一般用於弔喪。女性的手勢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於其上是“吉拜”。

行禮標準

一、作揖時候,手掌在外,因為男左女右,所以是男人的手掌在外在左,女人則在右。

二、男女為陰陽,陰為虛,陽是實。所以男人右手握拳,女人的倆手都不是握拳狀。

三、左掌在包蓋右拳,左掌為上,為對方,右拳為自己,右拳形狀恰似趴下磕頭狀。

四、作揖時,抱拳晃動三下,類似磕三個頭。

五、右拳代表攻擊,被左掌包蓋,表示禮貌、善意、尊重,如同兇器不暴露一樣。

拜年正確動作是:兩手抱拳高抬,身體略彎,兩腳並放,以示敬意。古代有以左為尊的說法,作揖時,左手在上,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晃三下就可以了。這是我國古代傳下來的行禮形式,稱為“作揖”。

拜年的正確手勢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對右拳或包或蓋,這樣的作揖手勢是“吉祥”。傳統的拜年手勢自古男女有別。標準的男子作揖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壓手。

傳統手禮   作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