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後成了我家的‘致富口袋’!”

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院落,一條條筆直的水泥路,街道旁和房前屋後,一棵棵李子樹、杏樹和123果花香四溢。這裡是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巧什營鎮代洲夭行政村草場自然村。

“曾經長滿雜草、堆滿柴火的房前屋後,如今乾淨整潔、綠樹叢蔭……”說起近些年村裡的變化,貧困戶雲院生不由感慨。

在“庭院經濟”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下,草場村房前屋後的“髒亂差”變身成了“淨美富”。

暖陽下,雲院生正在用拖拉機深耕果園行壟,準備在林下種植雪豐698籽用南瓜。

“2015年,我家被識別為貧困戶後,在鎮裡及村委會的幫助下,利用自家門前的5畝土地發展庭院經濟,種了李子樹、大甲杏和123果樹等700餘棵。這些樹種也全部都是免費的,去年李子樹初掛果,收入就2000多塊錢,如果到了盛果期,一棵樹的收入至少在600塊錢左右,房前屋後成了我家的‘致富口袋’!”雲院生告訴記者。

近年來,代洲夭村兩委積極引導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發家致富,為14戶貧困戶發放123果樹80株,大甲杏109株,葡萄苗57株。

同樣,在巧什營鎮忽通兔村,貧困戶董俊義在自家院子裡栽種了16棵李子樹、3棵葡萄樹。去年,這些樹開始掛果。

“李子收穫不算多,除了自家吃,還送給了親戚鄰居,今年,雖然受了點氣候影響,但也估計每棵樹的產量在200斤以上,按照每斤3塊錢算,16棵樹預計收入9600元。”董俊義妻子給我們算起了收入賬。

董俊義2017年因病被識別為貧困戶後,駐村工作隊協調愛心企業為他家贈送5只寒羊,現在已經發展到20多隻。2018年董俊義脫了貧。

2019年,生長了40多天的4只小羊羔就賣了3200元,再加上糧食直補995.6元,低保金15680.6元,玉米補貼859.4元及種植收入16250元,董俊義一家3口的家庭純收入達到9495.2元。

巧什營鎮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對產業發展的要求,以建設集體果園為抓手,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創新特色產業發展模式,進而實現“農村美、農民富”。

機器轟鳴,人頭攢動。巧什營鎮忽通兔村林果觀光示範園項目一期建設正在熱火朝天的施工中。

一排排李子樹、大甲杏幼苗已經栽種,部分樹苗已經吐芽。為實現全鎮庭院經濟的規劃、品種引進、果園管理、銷售等示範帶動效應,巧什營鎮在忽通兔村規劃了約334畝土地,以小蘋果、李、杏、葡萄等鄉土樹種為主,整體按照經濟+生態+觀光旅遊產業模式設計,形成園區和農牧互動的旅遊觀光+農家樂一體化休閒產業鏈,帶動當地發展鄉村旅遊,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巧什營鎮包村幹部趙明升告訴記者,忽通兔林果示範園由村集體投資,通過發展林果經濟,吸引周邊的人們前來觀光旅遊,項目建成以後,當地的貧困戶可以優先來這裡打工,也可以優先進行承包,等樹苗掛果的時候,貧困戶就可以直接見到收益,村集體經濟也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也可通過發展農家樂,帶動村民致富,持續鞏固脫貧成效。

“巧什營鎮共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324戶,其中221戶都有自己的庭院經濟,依託巧什營鎮忽通兔村林果觀光示範園項目,今後還將引進林果深加工企業,讓更多農民的庭院有產出,有銷路。”巧什營鎮黨委書記雲龍規劃著這個林果經濟示範鎮的美好未來。(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鄭學良 實習生 胡文彬 王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