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疫情過後就離婚”的人們,多半還是離不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在2020年開年之初,與家人們一起被關在了家裡。疫情之下,有的一家人團結協力共抗疫情,有的家庭雞飛狗跳一日不得安寧。在網上看到了很多“等疫情結束就去離婚”的文章,我老家的一個表姐前兩天也在追逐這股“潮流”,讓我們微信裡一頓好勸。我仔細想了想,疫情過後真的會離婚的人,肯定會有,但還有很多是離不了的,而且多半都離不了。


說“疫情過後就離婚”的人們,多半還是離不了


01

表姐和我們說起她決定要離婚的原因,除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我算是看清這個人了。”

是疫情讓婚姻”原形畢露“了嗎?一個月的朝夕相處,誠然是會看到伴侶這樣那樣的問題,可是這些問題以前沒有出現過嗎?表姐嫌表姐夫從來不進廚房、嫌他在家裡太懶、嫌他不會帶孩子,問題是,表姐夫以前不也是這樣的嗎?

很多婚姻都是這個樣子。結婚以後的多年相處,每個人都已經向對方展現出了最真實的一面,沒有人可以做到持續多年偽裝——如果真的有高手可以一直偽裝很多年,那麼也不差這一個月吧。問題一直都有,只是過往太忙,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面對這些問題,而這一場疫情,讓夫妻二人有了直面問題的時間。


說“疫情過後就離婚”的人們,多半還是離不了


02

當問題出現,以前可以迴避,現在迴避不了了,總得解決吧。“離婚”這個詞,在很多人眼裡,就是感覺過不下去了之後的一種最簡單、最直接以及“看似”最便捷的解決方案。好像離婚了,就可以解決當下的一切問題了,而且這個方法又是如此簡單——不過就是籤個字、換個證而已。離婚,涉及到資產分割、孩子歸屬、家人感受等等各類複雜的問題,我不是離婚專家,想不到太過具體的事項,但是僅想象可知,這個解決方案不僅不簡單,而且非常複雜,不見得就是最優的解決方案。

而這個時候,夫妻二人的吵架,其實給了夫妻二人溝通的方式。我見過很多出現問題的夫妻關係,最核心的問題就在於夫妻之間缺少溝通。疫情,給了雙方不得迴避問題的前提條件;吵架,給了雙方解決問題的機會。一場架吵下來,夫妻雙方都把自己心裡的問題說出來了,而且吵的越深入,越能夠把最深層次的原因講出來了。那些曾經在非疫情事情積攢的怨氣也都在吵架中可以得到釋放。吵架的過程,其實也是夫妻問題的一個解決方案,雖不是最優的方案,但是對於丈夫經常性迴避問題的家庭來說,可以說是比離婚更為常見的解決方案。

說“疫情過後就離婚”的人們,多半還是離不了

03

疫情帶給我們的不止是長時間的閉門不出,還有緊張、恐慌和焦慮等情緒。在這些情緒的作用下,一點點小事情都特別容易激起怒火。別說女人,很多男人也是如此。夫妻二人都在以過往的生活方式繼續著這一個月的生活,為什麼以前矛盾少,而現在天天鬧矛盾,這種情緒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離婚的決定,往往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做出的。

而疫情終會過去,疫情期間的這些緊張、恐慌和焦慮的情緒,在疫情過去後是會消失的。當疫情過去,少了焦慮的情緒基礎,小事不再演變為大事,小問題不再演變為大問題,離婚也就成了一時的氣憤之語。某一次吵架後的釋然、稍微的一個臺階、一次小小的感動、一個瞬間的包容,可能就會想到:“還是算了吧,不離了”。

說“疫情過後就離婚”的人們,多半還是離不了

04

最後一點,我們生活中其實都存在著逃不開的“心理舒適區”。“舒適區”並不見得就是舒適,只是我們已經適應了這個狀態,很難再做出改變。比如說,我在北方有個朋友,天天抱怨現在的工作無聊、沒意義、工資低,我給她建議說試著找找某某方面的工作啊,她就睜著一雙閃亮亮的眼睛說“好主意”,但是從來不見她有任何行動。這就是“心理舒適區”,因為熟悉而舒適,因為習慣而有安全感,婚姻也是如此。哪怕這裡有很多的看不慣,當人們已經習慣了這些“看不慣”,也就“那就這樣吧”。疫情期間太過焦慮,無法容忍這些“看不慣”,當焦慮褪去,生活還是習慣的生活,人生還是熟悉的人生。


說“疫情過後就離婚”的人們,多半還是離不了


後記

夫妻關係其實就是需要由夫妻雙方共同來經營的,猶如兩個人共同投資開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的運營好壞與兩位”股東“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固然會有些“公司”因經營不下去而破產,但是我們希望更多已經建立起家庭這個“公司”的股東們,能夠更多溝通,共同努力度過這個特殊時期,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迎來幸福和甜蜜的暖陽。

#情感寫作小能手# #夫妻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