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規矩詳解

關注公眾號:書齋君

微信號:Tiffany_Li2019

禪門規矩詳解

禪門規矩詳解


禪堂內分東西兩大廣單,中有佛龕,內供毗盧遮那佛,佛龕後有維摩龕,廣單上每年請職貼單條,分東西兩序。東序有堂頭大和尚等列職;西序有首座、西堂、後堂、堂主。


禪堂每日以鍾板作為禪者行坐參修的主要生活引導,因此,禪堂的鐘板就是大眾的號令。


《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載:“於布薩、誦經、集合眾僧、飯食等,皆可敲鳴鉗椎。”所謂“龍天耳目”,必須相當尊重。鍾板的配合有時是臨濟宗的“一鍾一板一木魚”,有時是“二板一鍾一木魚”,或者“三板一鍾一木魚”,都代表了一些特殊的意義。


總之,禪者的生活,不用語意,每天在單純的號令下,井然有序。


禪門規矩詳解


禪堂司鍾板法則


鍾板者,乃引領大眾梵唱、行坐參修之法器,行者一天的作息,全憑鍾板號令行事,凡司鍾板者應謹慎盡職,如法敲打。臨濟鍾板,一天作為“四止四開”。從一板一鍾至三板一鍾止靜,及揚板開靜,不得錯亂。當值司鍾板,應聽由維那招呼行事,不得擅自敲打。


司鍾板的當值,起香前應打三陣叫香,集眾入堂,叫香應由慢至快,由大聲至小聲,每陣二十四下。當值司鍾板的輕重,應板打八分,鐘敲六分,速度不得參差不齊。當值司鍾板,逢行香時,如有和尚或班首師父在場,送位應如法。


凡司鍾板,聲響不得軟弱無力、無精打采,亦不得匆促急躁、尖銳刺耳,打人閒岔。司鍾板如法,能作為行者的助道因緣,令其攝心正念,精進辦道,集諸勝因良緣,反之,則動人道念,覆行者慧命,不可不慎!


禪門規矩詳解


禪堂法器名稱


鍾板:鍾板懸掛於香桌上方,鐘上板下,規格隨禪堂的大小而有所不同。禪門五家鍾板,各有特色,橫式代表“橫遍十方”,直式代表“豎窮三際”,圓式代表“圓滿報身”。鍾板是禪堂大板香、起香,掛二板講開示、止靜及揚板所用。臨濟宗鍾板一日作息“四止四開”的主要訊號。


催板:靠近鍾板,掛在牆上的一塊較小的板,為跑香中站板及講開示後,催促再次跑香之用。


木魚:放置於維那香桌上,為起香、抽解、小香止靜、開靜之用。


叫香:以兩片長方形木塊互擊出聲,為集眾進堂、跑香中催香;抽解小淨後,警示進堂坐香及開靜後,維那示意下坐之用。


引磬:如碗狀的小鐘,以小鐵枹擊之。於其底部中央貫紐,附有握柄,便於把持。為大板起香、揚板與鍾板三結三交及開靜,問訊出堂之用。


香板:禪林用以警策修行之木板,形如寶劍,依使用目的不同,分有多種。

巡香香板:用以巡查坐禪昏沉者。

監香香板:於禪七時使用,一般由方丈、首座、西堂、維那等執行。

清規香板:是屬較嚴重者,犯了清規時,才會請清規香板來處罰。

堂規香板:用以懲誡違規者。

維那香板:以職取名,維那專用。

警策香板:用以警策用功辦道者。


禪門規矩詳解


禪堂鍾板訊號


禪堂外的訊號:寺院的打板,分為一板、二板、三板、四板、五板等。

起一板:大眾開大靜養息時,由巡夜人員敲擊的訊號。

起二板:夜巡完畢的訊號。

起三板:通知廚房典座人員起床的訊號。

起四板:通知大眾起床的訊號。

煞五板:完成起四板的訊號。


接報鍾:禪堂回應堂外的訊號。

打接鍾:鐘聲訊號與報鐘相接,共一百零八下。

打叫香:示意早齋將開始的訊號。

開梆:飯頭敲擊懸掛在齋堂外的大木魚梆,通知大眾即將開飯的訊號。


禪門規矩詳解


禪堂內的訊號


起香:大板香(一板一鍾二木魚)、小香(二木魚)。

掛二板:大板香(二板一鍾),為講開示的訊號。

站板:(一槌小板)小香跑香進行中停止的訊號。

催板:(二槌小板)聽開示後,再行跑香的訊號。

抽解:(一槌木魚)禪坐前上淨房的訊號。

止靜:大板香(三板一鍾)、小香(三槌木魚),為靜默坐禪參修的訊號。

開靜:大板香(一槌引磬)、小香(一槌木魚),禪者停止坐禪,聽許散動下座之訊號。

揚板:三陣(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臨濟鍾板四止四開,一日作息四次大開靜的訊號。


禪堂乃是選佛場,禪宗要地,規矩嚴謹,所謂:“開萬聖之圓乘,闡佛祖之慧命,弘宗門之大範,造學者之佛國。”舉止要有規則,自然肅靜無聲,大眾方能安心參禪,剋期取證,行住坐臥,自班首乃至清眾,均有儀規可循。


禪門規矩詳解


行香


行如風,如風之行止無跡,不得回互盼顧,穿長褂不能抄手,須大步經行,如猛虎下山。


行香擺手左手擺三分,右手甩七分,須順圈子而走,不得穿堂直過。


進堂不問訊、不合掌,不得抄手而行,須兩手垂直,不得東張西望,不得低頭或昂腦,不得掉頭顧視,不得交頭接耳,必須將頭靠衣領,端嚴整肅。


行走與前人相距三塊磚,行走近人之前,而失行之威儀。


禪門規矩詳解


住立


立如松,如松之挺直無有偏斜,不得以兩手抄後,不得叉手而立,必須雙手垂直,站立腳跟對齊,前八後二站定,端正無偏則心地公直矣。


禪門規矩詳解


坐香


坐如鐘,如鍾之安穩,不稍動搖,凡坐香皆跏趺坐,單跏趺即右腳在下左腳在上;雙跏趺即先左腳放右大腿上,再右腳放在左腿上。


將底下兩大服角,先包右腿,後包左腿,再包兩膝,名為“兩把半”。膝頭平位邊,頭靠衣領,手捧彌陀印,坐香必須端身正坐,身端則心正,心正因直,因直則果自不紆曲矣。不但坐香,即一切處,人前背後亦然。


禪門規矩詳解



臥如弓,佛制四大威儀,臥時皆右手枕頭,左手搭膝,兩腿相疊,不得掉舉,不得仰睡,仰睡名修羅睡;不得左手枕頭右手搭膝,此名畜生睡;不得覆睡,覆睡名餓鬼睡;不得伸兩腳睡,伸腿名死人睡,皆不吉祥臥。


吉祥臥者,十方諸佛同臥,歷代祖師同臥。不依吉祥臥者,乃蠢動含靈,六道四生同臥,所以天堂、地獄,凡聖兩途,只在臥時一念。


禪門規矩詳解


禪堂的規約


繁不勝舉,如“禪堂出入往返儀規”、“禪堂上下廣單日行儀規”、“禪堂調香儀規”、“禪堂期頭大進堂儀規”等等。若依來果老和尚所訂《高旻寺四寮規約》,禪堂規約有近百條。


每年七月期頭,大進堂人數稍多,要齊集韋馱殿學習進堂,演練規矩。如和尚教規矩,即雲:“今天演習禪定日行規矩,此一堂佛事大非等閒,何以開萬聖之圓乘,闡佛祖之慧命,弘宗門之大範,選學者之佛因。然老參師父或諸方住過叢林之大眾,雖大同小異。初發心之人,要加倍留心,眼晴要看好,耳朵要聽好。老住的人可在位上坐,新進堂的人,一齊站在佛前來。”和尚言畢,即教規矩。


所教如下:

第一散香演習,請交、敲、卓散香之規矩;

第二散香演習,散杯、倒茶、收杯。

第三散香演習,吃包子。

第四加香後散香事。

第五巡香演習,請香板、下香板、巡香大小規矩、散杯子數、倒茶、收杯子、卓香板、交香板。

第六吃茶事。

第七加香後同巡香裝香事,又巡香四種香板:衝盹打呼、前衝後仰、東歪西斜、靠壁扒位。

第八鋪卷棕墊蒲團。

第九演習衣、袍、具之搭抽及使用時機。

第十演練盤腿方法。

第十一位子上下。

第十二廣單上下。

第十三演習簾子之推放。

第十四演習架房規矩。

這些規矩是禪者必修的儀規。


禪門的規矩是為了奮迅而設,因此有“禪七”,剋期取證之禪修。禪七,通常以七天為單位,可連續七個星期,長達四十九天。禪七中只能在吃飯、大小解,離開禪堂,餘此都在禪堂內跑香、坐禪。打七期間不上早晚殿,早晚殿由悅眾師父誦持。


為了禪七做好準備,增加一回合的跑香和靜坐,是打“禪七”的預演,稱為“加香”。加香將至,和尚表堂警策,並招呼大眾演習加香法則。維那擬好監香名單,呈和尚審定。


十五日,起養息香,掛過二板吃茶畢,等茶壺出堂,維那表堂道:“班首師父慈悲,恭喜師父們,常住替你們加香了。加香這一堂佛事,專為你們加功進步,平時動靜閒忙,總有一點疏散,加香後請各監香發心,成就你們的道念,你們當要向道上會。被監香,下香板不能稍有動念。監香共有八種香板,那八種呢?輕昏點頭,彈指抓癢,靜中講話,嘻笑放逸,衝盹打呼,東倒西歪,前衝後仰,靠壁扒位。如有犯此八事,監香儘可下香板。稍刻收過杯子,各監香聽報過名字,就位站定。正副悅眾捧香板跟維那後走,交監香。交待過了,各人留心記好。”


維那表堂畢,卓杯子,候杯籃出堂。取監香名單,即報雲:“奉和尚命,請內外寮各監香,請某某書記……為監香。”


一一唱過名字,眾監香一齊就位站定。維那便從東繞到佛龕西前,悅眾捧監香香板隨後。維那橫持監香香板,對監香。監香對維那持的香板問訊,維那後將香板掉頭交監香,監香橫持向上一舉,維那對監香香板問訊。從西前到西后,又從東後到東前,交香板。交時新報名的監香就位站起立定,不動腳不轉臉。監香按過香板,隨將香板橫放位後,就位坐下。


維那交過香板後,歸位坐下。警策表堂雲:“監香師傅,既受常住職,必當盡職,不得有誤公事。輪到監香時,答‘起’字時,必奮勇向前,不能一日退後。香板頭上出祖師,到下香板時,必審定仔細,如下到那一位的香板,他有爭香板之處,立即告訴我,雖是助道,定要耐煩。交代過了,各人留心記好。”


當值打催板,大眾跑香四、五個圈子。維那催香,打“連二香板”,即喊頭一個“起”字,眾監香和後,和尚、班首次第而喊。當值師平常經行跟維那後,至加香日起,不走維那後,就在外圈經行,但聽末後“起”字尾音,打鉗錘。散香不卓,維那候和尚到本位放香板,方舉步,從東繞西。散香、監值二人隨維那後,走至門邊,如常站立。惟散香不卓,維那歸位卓香板。監值掛簾子,進堂鋪拜墊。散香至堂外,敲同平常,大眾小圊回堂坐香。


當值師敲三板一鍾止靜,行禮畢,監值收蒲團,關門歸位。當值出香盤。巡香出位請香板,從東繞西,檢看草鞋可齊,至門口立定。稍後,監香下位,與巡香並立。皆依監香先動步為主,開步二人監巡。監香有一半警策,略謂八種香板:輕昏點頭,彈指抓癢,靜中講話,嘻笑放逸,衝盹打呼,東倒西歪、前衝後仰、靠壁扒位,巡香下後四種香板。


巡香香板,手拿懸肩,香字平耳朵。監香合掌香板,側掌當胸,板尖齊眉。凡監香、巡香,行步離人之坐位二尺許,在第三塊磚上行。如靠近了則有衣風,如離遠則不夠下香板,打香板要指實掌空。


下香板時,須限領縫為度,正打在肩膀挑擔的部位,不得傷人頸耳,不得打在脊背上。見有昏沉,前衝後仰,東倒西歪,低頭打呼者,如欲下他的香板,必手速眼快,胳膝對胳膝,腳到手到,下過便走,不準互相眥望。


既下香板,須當響亮,操手香板,不可太多,多則令人動念,亦不可久立,立久則巡照不周。不得觀望不清,便亂下香板,亦不得見已有昏沉者不下香板,亦不得打報復香板,亦不得無故打人,既受斯職,必須認真發心供養,乃助道因緣。


監香看香不多,先行歸位。巡香候香到開靜交香板。大眾吃包子畢,維那打叫香三下,放腿子,凡加香後,放腿子皆聽叫香。大眾行香,至打站板,眾人聽鉗錘一響,即立定,猶如鐵柱一般,不得動搖,面前有空地者罰。班首站在四角,監香靠兩邊位立,香板平執。


和尚講開示,如和尚不在堂,即班首開示,各依次講。前人在堂,後人無事不可外出。如班首不在堂,維那立本位講規矩,如班首替代維那可出位開示。當值聽招呼打催板,香到打抽解止靜。


巡香請香板走過,監值鋪棕墊,打開一、二尺,不可太長。監香下位同上。到開大靜鉗錘後一拜,當值不拜,聽悅眾打引磬問訊,接木魚兩下,起六枝香。


在開大靜當值揚頭陣板時,散香師至佛前請散香,煞二陣板,散香請下問訊。煞三陣板到佛龕後聽二椎木魚,西敲三下,東敲三下。諸師小圊吃開水,回堂經行不跟圈子。


大眾散行,惟監香一位跟著維那。喊“起”字時,維那與監香平喊平答。第一個“起”字在香桌前,維那先喊,監香後答。第二個“起”字,到司水角,監香先喊,維那後答。第三個“起”字與第一個相同。


打抽解,維那卓香板,大眾不出門,各歸位坐。散香出外,敲三陣,收一下進堂,交過歸位坐香。當值打木魚止靜,監值關門,巡香請香板,走草鞋圈子如常。監香不下位。六支香三個圈子,行坐共三寸香。


巡香不下香板,香板斜持胸前,大頭向下。見稍有輕昏點頭,對面丁字步,站形如虎勢,卓香板一下。彼人即下位至棕氈跪參。


如彼不知,死睡不醒,用手推醒,將彼草鞋拖出,三圈皆如是。至開靜交香板,開門掛簾子進堂,眾人下位,聽引磐禮佛三拜畢,各人小圊養息。


次日早起吃開水畢,收過杯子煞報鍾。巡香下位請香板,不走草鞋圈子。三個圈子巡法皆一順,從西至東。左肩搭衣,倘有昏沉,不便下鉗錘,故而香板決定下在右肩,皆下順手香板。走圈子,耳朵要聽大鐘,快鍾站佛前,慢鍾走圈子,扣好鍾畢,聽掛二板一鍾,交香板,餘者照常。


禪門規矩詳解


起七


是禪七的開始,按照江西雲居山《雲居暫行儀規》的規定:


起七的當天早上,僧眾早晚殿後回到禪堂,班首、維那在佛龕前站立,眾人分東西站立,不問訊,等候傳牌。大和尚的侍者捧“起七”牌進堂,居中一舉,再向西一舉,中間一舉,向東一舉,中間一舉。走向佛龕東邊,向維那一舉。維那合掌問訊接牌,向上一舉,維那師將“起七”牌交給香燈師,接放佛龕東邊,後掛禪堂門口。


同時,當天上午灑淨,晚上禮祖,然後到方丈樓向大和尚“告生死假”,表明自己的決心,希望通過禪七中的修行,能夠了脫生死。


僧眾回到禪堂後,在佛龕兩邊站好,監香出位行禮。然後,維那師率領悅眾或方丈寮,迎請大和尚主七。


到達禪堂,大和尚執香板,然後說法。說後,將香板卓地立:“起!”當值師催板,眾監香答“起”。這也是改變腳伐的號令。僧人低著頭,身彎三分,兩手重於腿側,踮腳跑,每一個班首喊一個“起”,從首座順序喊,維那末後接一個“起”字。維那喊“起”字時,隨手將香板繞一圈,走向香桌。


這時有去解手的可以出堂,稱為“小圊”。維那還喊“小圊趕快”,催眾抓緊時間。所有的人回到禪堂,開始坐禪,稱為“養息香”。開靜後,護七散杯子,勘茶水、發包子,吃過,收杯子,開始跑香。


禪七開始後,每天坐香12支香,跑香12支,總共24支。坐禪的12支香分別稱為:早課香、早板香、早四支,早六支香,午板香、午四支香、晚課香、養息香、晚四支香、晚六支香、晚八支香、晚十支香。


禪七每天所行的二十四支香,有著完整規矩,這是一個寺院主修特點。規矩者可參考《雲居暫行儀規》。


經過一個禪七或七個禪七的磨鍊,主七和尚要考察大眾的成就,這稱為“大總考功”。主七大和尚考完後,還有持香板打警策,講開示等。


大眾開靜後,排班到韋馱殿請主七大和尚解七。主七和尚到禪堂後,先說法,然後直指圓相,說道:“解”!接著,大眾禮拜感謝主七和尚、班首等職事的奉獻。晚殿前,還要禮祖,到方丈樓“消生死假”。整個禪七就告一個段落。


禪門規矩詳解


有關法卷


據法光法師講,法卷肇始於龍池幻有禪師,他是明末人,他年輕時,從江蘇乘船逆江而行,至湖北荊州,本想去終南山習定,因患眼疾,又遭明武宗滅法,隱住於荊州鄉下的一個縫鞋匠家中數載。


武宗滅法後,有一天,他問縫鞋匠,你去城裡縫鞋,看見是否有出家人,答道:已看見,師說:我有一物要賣,貨賣出家人,不賣俗人。說著從衲衣中打開背心一處。一塊黃布上有四字“正法眼藏”,你明天進城放在擔子前面。


第二天,鞋匠照辦,坐在城南門口做活,不一會兒來了一個“癩頭和尚”,一見此物,便問鞋匠,您這物從何處得來?


鞋匠答曰:是住在我家的師父,今日要我賣給出家人,價錢由我師父面定。


隨後二人回到鞋匠家,這時幻有禪師坐在堂中,出家人隨即三拜,幻有禪師就勢按住那和尚的頭,說:“好一個癩瓜。”


那人休息二天,收拾背架接幻有禪師乘船而去江浙,弘宗演教,續佛慧命。那個和尚名叫“密雲悟祖”。


法卷有兩種寫法,虛雲老和尚是傳統寫法:“正法眼藏,佛祖源法。”八個大字。從釋迦牟尼佛靈山拈花,迦葉尊者破顏含笑,始為西天初祖,至廿八達磨菩提,至慧能六祖一花開五葉,五宗各宗的祖師傳承順序而寫。


如,傳臨濟第四十、傳曹洞四十、傳溈仰第、傳雲門第、傳法眼第,再寫法偈一首,某某禪人善自護持,後書法派,佛曆:歲次 年 月吉日,蓋寺院及傳法師父的印章。謹識!


另一種寫法是:“正法眼藏。”大字寫在黃綾上,從上諸祖備在傳燈,茲不重出,略書近代,以表源流。傳臨濟正宗第四十幾世,空林堂上第幾代,再寫付法偈一首,某某禪人善自護持,後書法派,佛曆歲次 年 月吉日,後蓋寺院大印章,正法眼藏大印,傳法師父印章。謹識!


五個宗派敲板和鐘的規矩也不一樣:


臨濟宗、曹洞宗、法眼宗每日四次,即早課後、早粥後、午齋後和晚課後。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鍾、二板一鍾、三板一鍾,共九下,四次共三十六下。


豹仰宗、雲門宗每日三次,即早粥後、午齋後和晚課後。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鍾、二板二鍾、三板三鍾,共十二下,三次共三十六下。這些規矩都是不能隨意變動的。


故《禪門日誦》上說:“五家鍾板,總同三十六下。若多若少者,非為佛子之道也。西來大意,正法眼藏;人天路上,佛法為尊;祖師清規,尊重尊重。”


照板,長約一尺四寸,高約八寸,厚約二寸,上書“謹白大眾,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各宜醒覺,慎勿放逸”字樣,屬於報時的板。


此板由巡照師掌握,每天打兩次。第一次在凌晨,繞寺院一週,邊走邊敲。每敲四下,好像是在呼喚:“上、座、師、請起!”然後再打一次催板,將起床信息交給禪堂報鍾。第二次在晚上,接止靜的鐘聲,最後打五下,收板。


禪門規矩詳解



簽在叢林寺院中的作用非常特殊,它朗是僧眾生活起居的信號,又是曉偷僧眾遵守叢林清規的執法象徵。籤由籤板和籤片兩部分組成。


籤板是用一根長約五尺的大斑竹或摘竹對剖、打磨、上漆而製成,凸面的上部刻著“鐵面無私”四字;凹面的上部刻著“徇情者罰”四字。


籤片長約丫尺,寬約八分,共二十四片;每十二片重疊為一組,將兩組並列,用絲繩通過板孔固定在籤的中上部。籤片二十四塊,分寫《叢林清規》二十四條:


一、破根本大戒者出院。

二、不遵聖制、破壞清規者出院。

三、住不滿期會、私逃者擯。

四、刁唆是非、鬥構兩頭者擯。

五、私立徒眾者擯。

六、出言粗獷;交拳撕打者罰,執拗不受罰者擯。

七、惡口罵詈、我慢自高、攪群亂眾者罰,執撤不受罰者不許共住。

八、私自化緣入己,錯昧因果者不許共住。

九、飲酒食肉者不許共住。

十、有犯清規、不遵議罰者不許共住。

十一、細小不忍、動氣發粗者罰。

十二、您情散誕、惡人警策者罰。

十三、大小執事,如不盡力者罰。

十四、馳騁機鋒、混濫佛法者罰。

十五、聞犍椎聲避懶坡事,不隨眾者罰。

十六、有事他出,歸期違限者罰。

十七、殿堂廊廡及山門間三五成群,閒談雜話者罰。

十八、以常住化緣,私用者罰。

十九、兩序執事,不上方丈告假,去三五日,私應外緣者罰齋供眾,如過半月不回,去職隨眾。

二十、無事竄寮者罰。

二十一、司職不盡職者罰。

二十二、侵損常住及破期告假者罰。

二十三、不體惜常住什物等件者賠。

二十四、犍椎錯亂、梆板參差者巡寮跪香。


巡籤一般由叢林的僧值(又名糾察)師擔任。僧值師拿上籤邊走邊搖,以籤片、籤板相互撞擊發出的聲音警醒僧眾。


每天巡籤三次:第一次是在早晨,當寺院的鼓樓敲第一陣鼓時,僧值師巡視僧眾是否都起床,並作好上殿課誦的準備。第二次是在傍晚,當大殿的鐘敲第三響時,僧值師巡視僧眾是否都已穿袍搭農,陸續去大殿上晚課了。第三次是在晚間,當鐘樓響完“止靜”的鐘聲後,僧值師巡視僧眾是否都進入睡眠了。


在三次巡籤中,若發現有僧人違犯《叢林清規》二十四條處,僧值師首先對其進行規勸,若不聽從,即按“鐵面無私”和“不徇私情”的原則給予處罰。


禪門規矩詳解

禪門規矩詳解

歡迎轉發-普利大眾

功 德 無 量

禪門規矩詳解


禪門規矩詳解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