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重點工程“世界第一跨”明珠灣大橋邊跨合龍

廣東省重點工程“世界第一跨”明珠灣大橋邊跨合龍


中宏網廣州5月7日電(記者 黃磊剛 白周濤 通訊員 林丹賢)“明珠灣大橋啟動邊跨合龍!”5月6日上午9點許,隨著第一聲鐵錘撞擊衝釘聲音響起,廣東省重點工程廣州明珠灣大橋迎來主橋鋼桁樑架設邊跨合攏這一重要節點,為下一步主跨懸臂拼裝與安全抗臺打下了堅實基礎。據介紹,明珠灣大橋始於萬頃沙鎮萬環西路,止於南沙街虎門聯絡道,全長9.1公里,主橋長2.64千米,採用三主桁中承式六跨連續鋼桁拱,其主跨436米將創“三主桁鋼桁拱雙層橋樑”最大跨度世界紀錄。根據計劃,明珠灣大橋將於今年年底實現主跨合攏,2021年7月1日前拉通主線。

廣東省重點工程“世界第一跨”明珠灣大橋邊跨合龍

邊跨合龍是明珠灣大橋自鋼圍堰浮運到位以來又一重要節點,記者現場瞭解到,明珠灣大橋採取先邊跨合龍後中跨合龍的順序進行施工,邊跨能否順利合龍對大橋主跨合龍起著決定性作用。

邊跨合龍的順利推進,離不開核心元素——溫度的把控。明珠灣大橋項目常務副經理李金華告訴記者,為確保此次邊跨順利合龍,南沙區建設中心、明珠灣大橋建設指揮部等相關部門及施工單位對各項數據展開監測分析,計算出29攝氏度這一最適宜合龍的溫度,“鋼樑對溫度的要求特別高,溫度太高或太低,都會使得鋼樑原本的形態發生改變,影響合龍的精確度,所以我們通過溫度計和感應器等設備實時監控鋼樑溫度和環境溫度,挑選一天當中最適宜的時間段進行合龍。”李金華介紹道。

記者在現場看到,溫度穩定後,上百個衝釘被現場施工人員用鐵錘分毫不差打入孔內,李金華介紹指出,衝釘作為臨時固結結構,將穩定邊跨合龍段的姿態,再用高強螺栓進行替換,完成合龍。據悉,6日上午已完成下桁梁3個杆件的合龍,其他杆件的合龍將分段開展,邊跨合龍計劃在兩天內全部完成。

明珠灣大橋位於南沙明珠灣綜合服務區“五水”交匯的核心地區,西起於珠江街萬環西路,向東跨越龍穴南水道後,東接虎門聯絡道,全線大致呈西南-東北走向,全長約9.1公里,主橋長2.64公里。

廣東省重點工程“世界第一跨”明珠灣大橋邊跨合龍

記者瞭解到,明珠灣大橋總投資47.15億元,設計為雙層結構,上層為雙向八車道公路,下層兩側預留雙車道,主跨達436米,橋面總寬43.2米,採用三主桁中承式六跨連續鋼桁拱,該結構的橋樑鋼樑架設施工工藝複雜,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結構抗颱風安全風險高。鋼樑架設過程中經歷多次體系轉換,設計計算難度大,合龍口杆件數量多、調整自由度多,合龍施工難度大。明珠灣大橋項目經理侯蘭新表示,大跨度、三主桁、鋼桁拱、雙層橋這幾個元素相疊加,使明珠灣大橋成為同類型橋樑世界之最。

南沙區建設中心有關負責人朱強表示,明珠灣大橋是南沙區的重要跨江通道,道路沿線與萬環西路、規劃靈新大道、鳳凰大道-萬新大道、環市大道四條城市主幹路相交,建成後將形成一個內環,加強明珠灣起步區、南沙樞紐、粵港深度合作區、南沙灣區塊之間的交通聯繫,同時增加各區塊與莞佛高速之間的連接通道,緩解現狀道路的交通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