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品為生14:大宗商品投資者的大豆交易指南

以商品為生14:大宗商品投資者的大豆交易指南

文 | Chuck Kowalski

譯| Jerry Ma


世界各地的大豆作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種植、生長和收穫週期,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全球作物的價格。由於種植面積、天氣和生長條件都可能會導致供給預期發生顯著變化,所以糧食價格在生長季節往往變化最大。作物病害和侵染也可能在每年大豆價格波動中起到重要作用。

下面列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種植和收穫大豆作物的時間窗口。


按國家劃分的世界產量(種植季節/收穫季節)

想一下我們有多少食品是進口的,哪個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可能會讓人感到意外。在做擇時短期交易或長期交易時,下面的生產百分比和週期都非常重要。

  • 38%—美國:4月下旬至6月/9月下旬至11月底
  • 25%—巴西:8月中旬至12月中旬/2月至5月
  • 19%—阿根廷:10月至12月/4月至6月初
  • 7%—中國:4月下旬至6月中旬/9月至10月初

雖然大豆是在世界各地生產的,但大豆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生產國是美國。因此,美國作物是這一重要糧食價格走勢的關鍵決定因素,當然,其他許多因素也都會導致大豆價格上漲。


天氣影響

由於大豆是農產品,因此天氣決定了作物的大小和狀況。大豆可以儲存,但庫存的保質期有限,因為大豆長期儲存會惡化並失去營養價值。

在美國,大多數大豆作物生長在中西部和三角洲地區。通常情況下,最南端的地區首先開始播種,然後隨著雪融化,土壤鬆動,溫度升高,北部地區才開始播種。


需求

原料大豆的壓榨是將商品轉化為豆粕和豆油的過程。豆粕是動物飼料所必需的的,而豆油是許多常見食品中的關鍵成分。

此外,大豆油用於世界各地的烹飪。當對豆油產品的需求增加時,它直接關係到對原料大豆的需求。


美元對大豆的影響

當美元走強時,美國大豆價格比其他國家的大豆貴,這使得美國作物對貨幣走軟的國家競爭力下降。大豆(以及黃金和石油等其他商品)與美元之間存在反向價格關係


大豆的供給端

農民可以選擇每年種植的農作物。通常,美國農民會選擇玉米和大豆。如果相對而言,玉米比大豆更貴,農民往往種植更多的玉米。這通常導致較少的大豆作物,從而導致豆類價格看漲。當豆子更貴時,往往會發生相反的情況。這些週期很難預見,但由於競爭激烈,大豆和玉米都是週期性的。


大豆作為一種商品

當宏觀力量導致農產品價格整體強勁上漲時,這往往會轉化為價格強勢。在熊市期間,通常情況相反。每年大豆的價格方向都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隨著春季播種季節的到來,秋季最終的大豆產量是所有這些因素的總和。

在從每年春季到秋季的幾個月中,大豆的價格可能變得不穩定。作物豐產價格處於熊市,作物欠收引起價格上漲。

當作物的不確定性增加時,大豆價格往往波動最大。2016年,由於亞洲天氣問題造成的棕櫚油短缺以及南美作物產量低於預期導致大豆期貨的價格在美國播種季節從每蒲式耳9美元以下上漲至12美元以上。

豐收將價格降至每蒲式耳10美元以下。2017年4月底,美國許多種植區域發生了一場意外的暴風雪,引發了短暫的反彈。在這些情況和其他情況下,天氣在價格波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大豆方面,季節性變化可能是最具影響力的因素

。在投資這種令人興奮的商品時,按季節性交易而不是按天或按年來交易,通常是一種很好的做法。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交易法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