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清德高惠萬物

山水崇拜是中國幾千年農耕文明的精神產物。古代四瀆,濟水最小,但由於它是平地開源,無災無患,獨運長波,澤被萬物,因此被賦予很多人格化的讚譽。

品清德高惠萬物

如今的濟渡廟會依然是濟水河畔人們對濟水遙遠的懷念

淮南子云,濟水"通和宜脈"。東漢劉向以"德"譽四瀆,盛讚濟水更有利於人的健康,認為濟水之"德"最值得稱道。

唐太宗曾和朝臣許敬宗討論濟水位列四瀆的因由。太宗問:天下有這麼多洪流巨谷,並沒有載入祀典,濟水細微而列四瀆,原因何在?許敬宗答:四瀆皆獨流入海,濟水雖然細微,有些地段還潛伏地下,但是最終還是流入了大海,因而濟水之德就顯得更為尊貴。清乾隆在《祭告濟瀆文》中讚譽濟水"伏以流謙,淆之不濁",濟水被賦予了謙謙君子不為世風所染的美德。

品清德高惠萬物

天壇太乙池,王屋不老泉,皆是濟水源

古人讚譽濟水"表裡皆淨",表面看來似乎不深,待到行舟其上,"方知無底",這才是真正的度量!濟水東流,遇到黃河阻隔,就截河而南,不以險阻懼其勢,不以河濁亂其清流,終能以柔克剛,揚波東行,滔滔入海,這也是具有君子之德才能做到的!

濟水文化品格的另一特點是"清"。從唐代朝廷加封四瀆,濟水被封"清源公"開始,以"清濟""清源"讚譽濟水的皇家文告和文人辭章比比皆是。濟瀆廟山門曰"清源洞府們",白居易《題濟水》:“自今稱一字,高潔與誰求?惟獨是清濟,萬古同悠悠。"蘇東坡《黃河》詩云:"濁流若解汙清濟,驚浪應須動太行。"

品清德高惠萬物

冰清玉潔,清德濟水

綜上所述,濟水雖因時代更迭、黃河改道、源頭不足等多重因素淡出歷史舞臺,但其平地開源、遇濁自清、度量寬廣、不懼強權的謙謙君子之風已經鐫刻在歷史碑廊之中。縱使滄海桑田、白雲蒼狗,我們都不能忘記這條同樣孕育了中華燦爛文明的君子之河---濟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