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社區大件垃圾重在制度創新-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北京青年報特約評論員

  為推進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落實,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日前開展首次現場督導檢查。督導檢查發現,部分小區存在桶站設置不規範、垃圾桶不潔、標識更新不到位,廚餘垃圾分類質量差,垃圾投放現場缺乏指導,大件傢俱暫存和回收點位未到位等多方面問題,其中大件垃圾管理存在的問題值得高度重視。

  《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術要求》國家標準規定,大件垃圾是指重量超過5公斤,或體積大於0.2立方米,或長度超過1米,整體性強、需要拆解後再利用或處理的廢棄物,包括廢家用電器和傢俱等。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督導檢查發現,在個別小區,兒童自行車、泡沫、手拉車等大件垃圾“藏”在小區宣傳板後側,有的小區垃圾桶旁堆放大件垃圾等。管理大件垃圾已成為一道現實考題,尤其是在開展垃圾分類的大背景下,答好這道考題頗為迫切。

  對於大件垃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帶隊督查的北京市副市長張家明提出,小區要建立大件垃圾暫存處,使大件垃圾有處存放。北京在正式推行垃圾分類之初,就著手解決大件垃圾暫存、清運等問題,足見這是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一環,需要認真研究並作出科學的制度安排。

  居民小區建立大件垃圾暫存處後,需要解決一些居民“隨時扔”的問題,避免由此產生的社區大件垃圾清運難、成本高等矛盾。相對廚餘等生活垃圾而言,居民投放大件垃圾既不急迫,也不頻繁。上海市去年發佈《關於規範本市大件垃圾管理的若干意見》提出,各區綠化市容管理部門或者鄉鎮、街道可選擇在衛生月、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適宜時間,探索開展大件垃圾集中投放活動,集中投放日當天對大件垃圾實行集中、免費清運。該《意見》實施以來,這方面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管好大件垃圾重在制度創新。北京市不妨借鑑上海的做法,研究制定大件垃圾管理辦法,規定設立大件垃圾拋棄集中投放日,要求居民嚴格按時投放大件垃圾;引進再生資源企業,有償上門收集大件垃圾等。

  舊傢俱、舊家電不等於廢傢俱、廢家電,不少大件垃圾其實是因居民“更新換代”而被淘汰,他人“拿來”可直接使用,有的稍經清洗維修後就能重新煥發生機。從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的角度來看,有必要建立實施社區大件垃圾再利用機制,為有利用價值的大件垃圾找到新主人,對於那些能夠繼續使用的大件垃圾,主人送入“暫存點”時可一併附上說明書。又如,大件垃圾集中清運前,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組織社區公益組織、社區志願者到大件垃圾暫存點,對大件垃圾進行甄別判斷,找出其中仍有使用價值的大件物品。對有瑕疵的舊傢俱、舊家電等大件物品進行維修後,贈送給貧困人士或者處理給其他有需要的居民。

  為提高居民分類積極性,從源頭上減少大件垃圾量,各社區還可利用節假日時間,舉辦社區跳蚤市場,組織開展“大件物品處理日”活動,發動廣大居民將擬拋棄但有利用價值的舊傢俱、舊家電等物品轉讓給有需要的人。日常管理中,社區還可利用公告欄、業主微信群等載體發佈轉讓信息,便於有需要的人“聞訊而至”,實現大件物品再利用。

  做好社區大件垃圾管理工作,可為垃圾分類工作賦能增色,又能促進節能環保,形成守望相助的鄰里關係,倡導勤儉節約的良好社會風氣。為此需要加強制度創新,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構建獎懲並舉機制,引導廣大居民嚴格按照規定要求,規範投放大件垃圾,助力垃圾分類工作順利推行,共建和諧美麗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