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蘇寧小店,洞察張近東的智慧零售戰略

爐子上冒著騰騰的熱氣,宋健熟練地翻起剛剛抹勻的煎餅,疊上兩片薄脆,撒上一點香菜,一張清香軟糯的雜糧煎餅就出爐了。


這並非某個露天小攤上的場景,而是發生在北京市平谷區的一家小店中。如今,在北京、南京等地的許多蘇寧小店中,花幾分鐘時間,等一張熱氣騰騰的煎餅,再捎帶一杯現磨的豆漿或咖啡,已成為不少上班族的早餐優選。

宋健告訴記者,因為乾淨衛生、味道好,店裡的雜糧煎餅成了附近小區居民的最愛,平均每天能賣80張上下,光煎餅帶來的日銷就接近800元。

但是,一張普普通通的煎餅,與蘇寧掌門人張近東,與張近東所創領的智慧零售之間,有怎樣的聯繫?

拆解蘇寧小店,洞察張近東的智慧零售戰略

(圖:宋健在做煎餅)

“煎餅策略”

“我經常在微信群裡發幾個紅包,紅包金額一般也不大,但手氣王可以領取一份煎餅,顧客還挺開心的,群裡也活躍,領獎的時候還能提升到店率,增加轉化嘛。”宋健稱,目前他這家蘇寧小店運營了10個群,有超過1000位周邊的社區用戶。

有了線上和線下如此好的渠道和流量,宋健的運營下可以“鑽心”,上可以“騰雲”:線上推廣最多的是生鮮果蔬,這是大家一日三餐的高頻需求,當然,因為有“推客”和“蘇小團”,宋健也推廣母嬰、家電、服務產品,“像最近換季,乾洗就比較受歡迎,美的空調賣得也不錯,還有一款淨水器,3天就賣了9臺。”

在宋健的眼裡,煎餅不光是他每日銷售的美食早餐,也是他拉動小店日銷、顧客到店率和線上轉化的小策略。換句話說,從一張煎餅開始,宋健撬動的不只是這家小店,還有蘇寧易購主站,甚至還有智慧零售產業和合作夥伴的資源。這正是張近東佈局小店的題中之義。

“蘇寧小店不是便利店,而是智慧零售最重要的流量入口。”這是張近東反覆強調的一句話。現如今通過一張煎餅的小案例,也許能更好地理解這位零售大咖的想法:通過蘇寧小店的下沉,把線下到店、上門服務和線上運營作為三手棋招,落子社區生活服務的腹地。

拆解蘇寧小店,洞察張近東的智慧零售戰略

(圖: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

蘇寧小店的流量池

3月18日,全國第5000家蘇寧小店落地成都。根據已公開的數據,目前蘇寧小店已覆蓋全國71座城市、25000個社區和7500萬用戶。

“把小店開到家門口。”這是一年多前張近東在智慧零售大開發發佈會上說的一句話,現在來看仍是擲地有聲,“社區從來都不缺用戶需求,缺的是能滿足用戶需求的平臺。”

在張近東看來,集智慧零售能力於一身的蘇寧小店,最適合做這樣的平臺。首先,它能滿足社區用戶最高頻的生鮮果蔬需求,一家典型的社區型小店,其生鮮類SKU佔比超過50%,再配以最快30分鐘上門的到家服務,蘇寧小店甚至能成為社區的“共享冰箱”,一日三餐予取予求。

其次,作為實體店,蘇寧小店可以提供更多綜合性貼心服務,比如蘇寧幫客,像位於上海楊浦新城的一家蘇寧小店,店長王聰聰僅去年第四季度就完成了38筆手機服務訂單,僅這一小項服務的收益就有4000多元。除此之外,蘇寧的金融、物流、體育等也都有了落地點。數據顯示,2018年蘇寧小店各項服務需求井噴,其中家電售後和家政服務更成為社區爆款。

“蘇寧小店就像高鐵的車頭,一個小場景背後,拖的是蘇寧易購,甚至是整個智慧零售生態圈的列車。”在張近東看來,作為O2O模式下的智慧門店,蘇寧小店要成為社區互聯網基礎設施,以小拖大,以有限拖無限,扛起鏈接用戶需求與服務的大旗。

拆解蘇寧小店,洞察張近東的智慧零售戰略

(圖:蘇寧小店第5000店)

事實上,如果把張近東的“小店戰略”放在整個行業來看,其戰略意圖不言而喻。有報告分析,在社區消費領域,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之後,社區商業所佔消費零售總額的比例可達60%,而目前,國內社區商業僅佔消費零售總額的30%左右。

因此,放在“線上流量見頂、獲客成本巨大”的語境下,蘇寧小店的社區商業價值顯然要蔚為大觀:成千上萬個“宋健”和“蘇寧小店”們,締造的是一個數以億計的巨大流量池。

指法無優劣,功力有高下

“指法無優劣,功力有高下。”在《天龍八部》中,當枯榮大師問一陽指與少林寺三大指法的優劣時,本因大師這樣回答,這句話也讓他自己明白,不求諸外界,精進自身才是王道。武學如此,零售亦然。

張近東熟稔這一哲理:智慧零售戰略當然要鏈接外部資源,但打鐵還需自身硬,首先是要把自己鍛造成一個對外富有誘惑力的平臺,蘇寧小店是平臺,蘇寧易購主站和其他線下業態也是平臺,而它們的融會貫通,就是更大的平臺。

因此,2018年是張近東精進自身,甚至是狂飆突進的一年。這一年蘇寧正式進入“萬店時代”,其中新增店面近8000家,僅蘇寧小店就新增4000家左右,線上蘇寧拼購也異軍突起。2018年,圍繞線上蘇寧易購主站和“兩大兩小多專”,張近東構建了目前國內零售業中最完整的消費生態。

拆解蘇寧小店,洞察張近東的智慧零售戰略

(圖:張近東)

門店無優劣,智慧有高下。張近東的一萬多家店,表面看來與商業街那些大大小小的門店並無二致,但剝開來看,它們早已是線上線下不分家,這其中的零售技術和O2O經營思路,值得考究。

“精細化運營的前端,是給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後端則是門店集約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改造,以及人效、坪效的不斷提升。”蘇寧開發總部相關負責人稱,無論是“金礦”的大數據選址,還是“千店千面”的精準選品,又或是新興的O2O營銷工具,都是精細化運營的典型“抓手”。

就像宋健的“煎餅策略”,其本質就是依託於線下實體門店的O2O智慧運營。今年初,蘇寧小店進一步進軍社區拼購,上線蘇小團。通過CPS模式、60天超長鎖粉等充分讓利團長,張近東調動起了社區KOL的積極性:線上和線下一起推,高頻和低頻一起推,商品和服務一起推。這樣,對用戶而言更方便,對蘇寧而言供應鏈更集約。

又如,依託於蘇寧零售雲店的四六級市場下沉,再結合線上冉冉興起的新星蘇寧拼購,張近東在低線市場營造出另一個流量池。線下門店體驗結合線上社群營銷,把鄉鎮市場的數字化經營與人情生意融為一體,張近東的智慧算盤打得啪啪作響,“實體門店絕不是累贅,而是我們O2O最大的優勢。”

事實證明,如今張近東的“兩大兩小多專”線下業態,成功攪動了一灣巨大的流量池,讓張近東的2018收穫頗豐。蘇寧易購年報顯示,2018年營業收入2449.57億元,同比增長30.35%;商品銷售規模3367.57億元,同比增長38.39%,實現歸母淨利潤133.28億元。還有個數據格外值得重視:2016年蘇寧線上業務佔比42.73%,而2018年這一數字已達到61.87%。在線上流量見頂的今天,能有這一成果實屬不易。也正是因此,2018年在消費市場整體弱復甦的背景之下,蘇寧還能實現逆勢擴張,線上、線下都取得遠超行業的快速增長。

拆解蘇寧小店,洞察張近東的智慧零售戰略

(圖:蘇寧極物店)

可以說,從線上線下融合的角度來看,張近東應該做到了獨步零售的狀態,他的智慧零售策略也更實在、更接地氣。

“最好的競爭對策就是一手打造沒有競爭的狀態。”這是711鈴木敏文的名言。

但在張近東看來,這句話既對也不對,“競爭永遠不會消失,哪怕你做到行業第一。所以說,最好的競爭對策就是讓自己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左右互搏’中也有另一番天地。”

不求諸外界,先精進自身,如今的張近東正在通過這種方式構建他自己的智慧零售帝國:線上SKU豐富線下場景,線下流量反哺線上,線上線下“互搏共生”,一個可再生的生態內循環,也就輪廓可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