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教你學會觀察

名家說


最巍峨的大廈需要最深最牢的地基。

——喬治・桑(法國女作家)


陳老師教你學會觀察

學會觀察

對於初學寫作的小朋友而言,學會觀察實在是太重要了。可是,有些小朋友會感嘆:我也想觀察啊,我也在觀察啊,可我就是看不出什麼名堂來呀!

還真是有點委屈哦!

沒事兒,今天,陳老師來教你如何觀察。


運用多種感官來觀察

同學們,你們想一想,什麼叫觀察呢?有的同學對我說,觀察就是用眼睛看。

好,你只說對了一部分,還不夠全面,為什麼呢?因為每一個事物都有與眾不同之處,這就是事物的特徵。有些特徵往往是細微的,隱藏著的,因此需要我們用眼看、用耳聽、用鼻聞、用口嘗、用手摸等多種感官聯合活動。也就是說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共同去感知,再加上用頭腦去辨別、分析、記錄,這樣,才能得以正確的結論。這就是運用多種感官來觀察事物,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觀察。

請大家看下面一小段。

今天,媽媽下班回來買了幾個獼猴桃。

我拿過來一看,哎呀,形狀是橢圓的,土黃色的皮,沒有光澤,摸著還有些粗糙,不像蘋果那樣光滑明亮,簡直像個小土豆。媽媽告訴我,別看它外表不太好看,果肉卻非常好吃,而且還很有營養,是水果中的維生素C之王。我輕輕地把它的皮剝開,啊,翠綠色的果肉露出來了,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我咬了一口,軟軟的,嘴裡立刻果汁四溢,差點從嘴角流了出來。果肉中間還有黑芝麻似的小籽,獼猴桃的味道甜甜的,略帶點兒酸,好吃極了,我越吃越愛吃,吃完一個,又吃了一個。

同學們,讀完這一小段,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你們說一說,小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呢?

小作者用眼睛看了獼猴桃的外形和顏色像個土豆,用手摸它的皮很糙,用鼻子聞到了它的清香,用嘴嚐到了它那甜中帶酸的好味道。

小作者運用了多種感官從不同的方面觀察事物,這樣觀察既全面細緻,寫出來又具體形象,很吸引人。

那麼,怎樣運用多種感官進行協同觀察呢?

(一)用眼睛看。

不管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都要用眼睛看,這是最經常的觀察活動。

我們用眼睛可以觀察到什麼呢?

在寫人時,可以看到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寫景寫物時,可以看見它的形狀、顏色。寫事物時,看到了事物的發展變化。

的確是這樣,一雙敏銳的眼睛會捕捉到大千世界的許多東西。

(二) 用耳聽

在用眼看的同時,耳朵還要參加觀察,因為各種各樣的聲音,用眼睛是看不出來的。我們用耳朵聽什麼呢?

要用耳朵傾聽各種聲音,聽人們說話音量的大小,音調的高低,還要聽人們在做動作,做事情時發出的聲音,這是觀察人物必不可少的內容。在看到大自然景物的同時,還要聽大自然的聲音,風聲、雨聲、雷聲、流水聲等等。

(三)用鼻聞

我們的鼻子可以聞到氣味,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觀察器官。比如:我們可以聞到飯菜的噴香、花草的清香、泥土的芳香,還可以聞到空氣的清新與混濁,聞到刺鼻的怪味等,這對我們觀察事物、瞭解事物、認識事物也是很有幫助的。

(四) 用口嘗

在用眼、鼻、耳觀察事物的同時,還要把“口”這個器官也運用起來,因為,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須親口嘗一嘗。這也是觀察的一部分。是甜是苦,是酸是辣,是麻是澀,各種水果,各種蔬菜,各種飯菜,各種飲料都不一樣。只有用口嘗一嘗才能知道是什麼滋味。

(五) 用身體感覺

用手和身體的皮膚去觸摸,去感覺,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觀察器官。你在日常生活中,能感覺到什麼嗎?

我可以感覺到天是冷是熱,東西是軟是硬,水是涼是燙,風是大是小等等。

同學們,從以上的學習中我們可以看出,觀察一個事物光靠眼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綜合運用多種感官,從不同的方面去觀察。再加上大腦的分析、判斷,這樣,才能做到觀察全面、細緻、比較有深度。

你能不能調動你的多種感官來協同觀察一個事物呢?讓我們小試牛刀吧!

觀察一種蔬菜或水果、食品,觀察一個景或物,觀察一個自然現象,觀察家長做飯等等。運用你的多種感官,把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嚐到的、觸摸到的以及真實的感受寫出來。語句要通順明白。

同學們寫好後,給家長念一遍,請家長幫助修改。有興趣投稿的同學還可以發電子稿給陳老師哦,請記住陳老師的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陳老師教你學會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