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花系列(三):野味和不安分的表哥

【國王之死】

1135年,亨利一世前往諾曼底狩獵。

這時的亨利一世已經68歲了,但依然身強體壯,狩獵對他而言就和遛狗對我們而言一樣輕鬆尋常。

如果你不相信,可以想想他生的22個娃。

國王這次出行有扈從跟隨,而且是在自己家族祖傳的封地利翁拉福雷狩獵,兩百多年來諾曼底公爵常常造訪這座獵苑。

按常理來說,這次狩獵是不會有什麼意外的。

但意外終究發生了。

在亨利一世抵達的當夜,他忽然病倒,並且急劇惡化。

預感到自己時日不多的國王開始懺悔,他用了三天的時間解罪、祈禱、施捨,大主教為他實行了臨終的塗油禮,隨後國王與世長辭。

金雀花系列(三):野味和不安分的表哥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身強體壯,精力充沛的國王為何會突然暴斃。

目前普遍認可的一種觀點是,國王不聽醫囑,食用太多的七鰓鰻。

想必大家對七鰓鰻應該有所耳聞,這小東西長得非常別緻,別緻到我都不想放圖了,它的主要特點就是醜,長得像吃了激素的寄生蟲,如果有朋友實在好奇可以百度一下,但我強烈建議你不要這麼做。

七鰓鰻屬於當時歐洲非常流行的美味,曾經一度差點被歐洲人吃滅絕了。

這個經歷眼熟不眼熟。

金雀花系列(三):野味和不安分的表哥

亨利一世對這玩意尤其喜愛,儘管醫生勸告他,七鰓鰻性寒與他體質相沖,不宜多吃。

但就和所有愛吃垃圾食品被人勸阻的我們一樣,你越不讓我吃,我就偏要吃。

有傳言說國王因此感染傳染病而死,也有傳言說他最後因為腹脹撐死在了馬桶上。

這畫面美得無法想象。

金雀花系列(三):野味和不安分的表哥

亨利一世究竟為何而死現在已經不重要了,但從他的死因中我們可以知道一個道理。

不——要——吃——野——味!

諾曼底是法國的領土,距離英格蘭路途遙遠,還隔著一道海,在將亨利一世的遺體運回英格蘭之前,他被先送到了法國的魯昂,為了保證他的可以在漫長的歸途中儘可能地保存好。在那裡人們將他的身體進行了醃製。

"他的屍體被用刀子切出許多口子,撒上大量的鹽,然後裹在牛皮裡,以遮掩散發的惡臭,已經有兩個看管遺體的人因這惡臭喪命"

我不知道歐洲是誰發明了醃肉,但我知道如果他看到了這一幕,一定會後悔自己的心靈手巧。

亨利一世的遺體造成了一場小規模的生化危機,但與此相比,他的死亡帶來的政治影響則是災難性的。

內亂,開始了。

新的風暴正在向她的女兒襲去。

亨利一世曾經先後三次要求自己的封臣們向瑪蒂爾達效忠,對於亨利一世的諄諄教導,封臣們非常感動。

所以他們很有禮貌地等到亨利一世死透了之後才開始造反。

在這些高貴的貴族們的眼中,

老國王是值得尊敬的,

誓言是神聖的,

小女王是軟弱可欺的,

領地是要自己搶的。

你不去拼,沒有人會讓你,你不去搶,沒有人會給你。

這群人裡搶得最兇的那個叫斯蒂芬。

【布魯瓦的斯蒂芬】

我們來介紹一下斯蒂芬這個人。

斯蒂芬是征服者威廉的外孫,也就是瑪蒂爾達的表哥。

表哥,這聽著就不像好人。

從連城訣的汪嘯風到天龍八部的慕容復,自古以來的表哥都是一種影響社會和諧的存在。

這位斯蒂芬也不例外。

他的父親,法國的布魯瓦伯爵在他年輕的時候去世了,之後他被送到了舅舅亨利一世的宮廷中,亨利一世非常喜愛這個外甥,賞賜給了他許多土地,當年的亨利眼神肯定不好,一直沒看出來這貨是隻白眼狼。

由於國王的寵愛,斯蒂芬的聲望直線上升,總有貴族變著法地巴結他。

朋友們,你們公司的同事裡面有沒有老總的親戚,如果有,那麼我相信你一定特別理解這種情況。

之後斯蒂芬又迎娶了布洛涅的女伯爵瑪蒂爾達一世,女伯爵繼承了肯特和布洛涅的遺產,這塊領地對英格蘭的羊毛貿易影響重大,它的擁有者自然極為富有。

無論在哪個時代,金錢與權力永遠是天作之合。

這段婚姻帶來的巨大的財富和勢力,在之後的王權爭奪中給了斯蒂芬極大地優勢。

亨利一世的死訊傳出後,斯蒂芬用最快的速度渡海前往英格蘭,直奔倫敦。

在那個時代,王權還有著很強的選舉性質,亨利一世當年就是靠著貴族的支持擊敗了自己的哥哥羅貝爾,篡奪了英格蘭和諾曼底的王位,儘管羅貝爾原本更符合正統。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當年幫助亨利一世奪取王位的規則,現在被拿來對付她的女兒了。

斯蒂芬原本沒有對王權沒有任何合理的繼承權,按血緣繼承權來論,他的哥哥還排在他前面。

但是,斯蒂芬是征服者威廉的外孫,是一個可以信服的王位候選人,並且,斯蒂芬自幼在英格蘭宮廷中長大,與其他的英格蘭和諾曼底貴族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在這裡提一個插曲,我們之前說過,亨利一世原本的繼承人威廉王子在一場沉船事故中喪生,在那場乘船事故中,斯蒂芬本來也應該是那艘船的乘客,但在船隻出港前,斯蒂芬藉故離開,逃過了那場事故。

現在看起來,這個故事很是值得玩味。

如果說皇二代瑪蒂爾達是天命之女,那麼這個與死神擦身而過的斯蒂芬是什麼呢?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斯蒂芬現在是王位最有利的競爭者,他剛過四十歲,富裕,強壯,魅力十足。

他的妻子把控著英格蘭的羊毛貿易,富可敵國。

他的兄弟是溫切斯特主教,在英格蘭教會中勢力龐大,毫無疑問教會會站在他這一邊,

再加上多年來的苦心經營,他在貴族中有著極大聲望。

反觀他的主要對手,原來的王位繼承人瑪蒂爾達。

這時候的瑪蒂爾達正懷著孩子,根本無法趕往倫敦爭奪王位,而他的丈夫作為安茹人飽受諾曼底和英格蘭的猜忌。

瑪蒂爾達更是因為傲慢疏遠了幾乎所有人。

這是爭奪王位最好的時機,

表妹,

對不起了。

憑藉著貴族和教會的支持,斯蒂芬在倫敦被擁立為王。

但英格蘭,真的已經是他的囊中之物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