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学之三问而知

心理教学之三问而知

近期我没有发表文章,然后也有几个常到我处停留的看客给予了一些意见,听取各方意见后,我也决定今后在心理教学篇章方面不再向之前那样教大家一些言语技巧、思维技巧、观点技巧之类的,毕竟太商业化或者对大伙的帮助真的不大,也不在举例说明。那么应各位粉丝的要求,我以后每次发文都分享一些国内与国外的心理学结合,把这种智慧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其实说起心理学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国外,其实大错特错,真实的心理学起源于中国,而我们古人也拥有很多心理学智慧,只是“心理学”这个学名起源与西方,而在中国古人的智慧中,心理学是常用的地方,但大多都包含在处事、谋略、礼仪、社交、兵法、政治里面。今天我来分享一个中国古人民间常用的心理学“三问而知”,这法基本运用与商业、江湖、衙门,因为这是一个分辨他们是否说谎,是否吹嘘的好办法,简单细致。

心理教学之三问而知

古人民间云:事不过三,言不过四,而问则必三,思则必四。意思是,一件事不要重负三次的去犯错,这样别人会失去耐性,而说话不要同一个话题或者同一句话反复的超过四次,这样也会另他人反感,然后问一个事情一定要达到三次才可确认真实性(切记莫过四哟),思考一个问题一定要有四次(三次思维,四次决定),切都可多,否者自己会被扰乱。

那么今天我们要聊的是问则必三,何为问则必三呢?其实很简单,如果有一个人说的话或者表达的内容你觉得有虚假不可信之,那么又不敢妄定的情况下,便可反复三次的去询问,看看他的每次回答是否一致,在看他们的神情是否一样,在看话语的语速是否一致,下面我一一给大伙详细道来!

心理教学之三问而知

1.反复询问:千万别要一直问,一般一个问题问过一次后,他人必给出答案,然后可以聊聊其他话题,在不经意间再次询问,看他作答是否与之前一致,然后可以等聊完之后要下决定或者要分离时,假意有不明之处或者确定下再次言语确认,具体因事而异,自己权衡话术。比如想问一个人昨天去哪了?第一次可以直接问你昨天去哪里了?第二次可以聊会天,在问你说你昨天时去哪里来着?第三次可以在说你昨天去哪里哪里(故意报错,看他是否更正)的时候那边是否有什么什么情况?(比如下雨,堵车)

2.观其神情:这里要从第一次就开始观察,一般一个人你如果够了解,那么你肯定不需要问三次便可从神情判断是否说谎,假如你要用此方法判断,那么就需要观察,看他每次个说这个答案的时候神情、举止、心态是否自然,是否流畅。(当然个别人由于习惯可能会有出入,所以只做参考)。

3.观察话语:这个就简单了,只需要听,比如他说的是真的,肯定会很快很自然第一时间做出回答,假如你问第二次他的回答出入很大或者犹豫了几秒钟在或者很不自然的想了会,那就值得考虑一二了。但是一般急性子在你问第三次的时候可能会不耐烦,有激动的情绪这也正常,但是过分激动就可以了解下他性格了,另外第三次如果有自己故意说错去试探他的情况,正常情况下第一反应会来不及,所以只要回答错了也没关系,但是要迅速修正过来。比如你问他:你昨天是去哪里哪里········ 他回答:对,哦不对,不是哪里哪里,这样属于正常。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三日内我会再次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