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奮鬥史

出生

父親是60年代生人,是我的爺爺奶奶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家裡那一輩的長子長孫。後來爺爺奶奶陸續又生了2男3女,因為歷史原因,爺爺成分不好,在那個年代要撫養6個孩子也讓爺爺奶奶付出了所有。

那時家裡窮的連褲子都得誰出門誰輪流穿,父親窮怕了,15歲那年,父親跟著他的小叔踏上了去泉州工廠打工的路。臨走,奶奶一路送了好遠,父親這一走,就是半生。

病重

從我有記憶起,父親在我的印象中就有點陌生,個子高大,臂膀強壯,年輕時父親跟人學過幾手散打,普通人輕易不是對手。

如今,這個強壯的男人已經垂垂老矣,他的生命力被癌細胞一點一點蠶食,我躺在陪床椅上,靜靜聽著他的喘息,記憶中那個高大的男人和病榻上這個病重的男人一點一點重合。

下海經商

思緒已經亂如麻,我回望我和父親這三十多年的父子關係,似乎只有我3-6歲是和他一起度過的。

80年代,父親拿著母親的嫁妝從工廠辭職下海經商做豆腐,頭一年,沒有技術也沒有本錢,父親幾乎很快就虧光了,但是從小就不服輸的他,憑著自己的聰明,天天拎著酒去城裡做豆腐最好的那個同鄉家喝酒。

每次喝酒都不提要配方的事,只是閒話家常,他的同鄉自然知道父親的來意也不說破。持續了兩個多月,同鄉準備回老家了,特意將做豆腐的原料配方抄給了父親。之後父親憑藉著這張配方很快就成為城裡做豆腐最好的,壟斷了市場大部分豆腐攤。

倒賣原料

父親似乎天生就有做生意的頭腦,做豆腐做的生意大了,跟糧站的管理員喝酒時無意間聽說河南的黃豆要比福建便宜得多。

父親回家一合計,自己每天拼死拼活幹十幾個鐘頭也只能掙幾十元(80年代差不多是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了),要想成為萬元戶那要幹到幾時去。不如倒賣黃豆掙差價。

膽大的他和爺爺一商量,就懷揣著幾千元錢上了去鄭州的火車。80年代的治安不好,剛剛到鄭州的父親就被幾個大漢圍住了,要搶他的皮包,明晃晃的刀在父親跟前比劃著讓父親交出錢來。

皮包裡是父親幾年掙下的全部家產,自然不可能輕易就範,僵持半天,父親找了一個空隙逃掉了。害怕錢被偷走,父親特地花高價在當地找了一家國營招待所過夜。

第二天聯繫好鄭州的糧站買完黃豆,直到看見一袋袋黃豆裝上火車皮父親懸著的心才算放下。

開店

經過幾年火車皮倒賣黃豆,父親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已經90年代他看見別人開始開店經商,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只要能搞到貨源就可以數錢了。

憑藉多年倒火車皮的經驗,父親將自己的所有積蓄拿出來,在市中心開了一家糧店,每隔2-3天,就會有一列火車的貨物從外地運來,然後賣出變成一沓一沓厚厚的鈔票。

後來,父親又開了一間毛線店,因為信用好,為人仗義,很快跨界經營的毛線店也生意火爆。父親成為當時市裡第一批在城裡購買商品房的人。這一年父親35歲。

家道中落

做生意沒有永遠的贏家,父親開店買飯之後信心特足,96年聽人說開藥廠可以賺大錢,父親將店裡的流動資金二十幾萬元拿出來,來到上海再次創業。

可惜90年代的大上海已經不再是一個農村小夥子憑藉聰明就能成功的地方了。在上海折騰了半年,每月虧損2-3萬,因為要登報打廣告也是不菲的投資。

家裡的店鋪的流動資金一點一點被寄到上海,卻不再像以前一樣,錢生錢,而是泥牛入海。

慢慢沒有了流動資金,家裡的糧油店和毛線店都盤了出去。要債的人從正月就跑到家裡堵門了,那幾年春節父親沒有回來。

後來聽父親說,當時他欠了90多萬元,已經跟爺爺和叔叔們說好了,如果創業失敗,那麼債務他扛下,爺爺奶奶由叔叔贍養。

東山再起

父親不甘失敗,在同鄉的幫助下,在上海苦苦掙扎,也許是時來運轉,經過1年多的經營,生意漸漸有了起色,從98年開始就慢慢開始掙錢了。

到了2000年終於將所有的欠債都還清了,再後來父親和人合夥開起了公司。

折戟互聯網時代

百度競價開始興起,父親的公司為了拓展業務,也跟人跟風在百度上開始投放廣告,但是隻有小學文化的父親並不知道互聯網的套路,只是知道競價很貴。

起初是一個月1-2萬的投資,生意見好,一旦不投資,生意就不行了。於是公司就加大投資,可惜互聯網時代燒錢不僅僅靠競價排名的,只有小學文化的父親在這個虛擬的互聯網面前第一次發現自己以前成功經驗都沒有了用武之地。

投資了兩年,手裡的錢慢慢變少,公司的運行卻不見起色。最後,父親不得不變賣自己的股份,脫身出來。

結尾

父親生在貧窮的農村,靠著賣力氣肯幹在工廠打工幫助爺爺把下面的弟弟妹妹扶養長大。因為窮怕了,父親一次一次創業,掙下家業最後卻在互聯網浪潮下折戟沉沙。

60年代那些創業者們,或許有不少像我父親這樣的人。

如今,父親落葉歸根,叔叔姑姑們圍在他的身邊,有不少朋友聞訊也趕來看望,父親在商海失敗,卻贏了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