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發錢發券應對疫情的內在動力,你真的知道?

今天跟大家講講,為應對疫情,各國的發錢發券。

根據媒體統計,目前有17個國家和地區向公眾直接派發現金,或者針對貧困人口和失業人口發放救濟金。

比如美國針對年收入在7.5萬美元以下的納稅人直接發放,每人最多1200美元,一個家庭最多能領到3400元。

英國,補貼無法工作的每人每個月2500英鎊。

德國補助個體經營者,每人15000歐元。

韓國給中低收入的家庭,每戶30到50萬的韓幣。

日本補貼每人每天最高是8330日元。

我們中國這邊,香港特區每人發放1萬港元,澳門每人一萬元的紅包和3000元的購物券。

內地這邊截止到五月初,28個省市170多個地市累計發放消費券190多億元。

國內外發錢發券應對疫情的內在動力,你真的知道?

有人問了,為什麼中國不發錢而發消費券兒呢?

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我們中國人的儲蓄率高,目前大概是45%,遠超世界水平的21.5%,美國是7.6%,如果直接發錢,部分錢可能就會被存起來,起不到拉動消費的作用。

第二個是消費券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大,根據五一期間的數據統計,消費券的拉動力是現今的七倍以上。

有人說國外那麼多國家都發錢了,而且數額還很大,我們國家如果每人發一萬元的現金,會不會對經濟的拉動更大呢?

其實各國發錢的目的最主要是保障民生,連帶著拉動一下消費。

國內外發錢發券應對疫情的內在動力,你真的知道?

要注意發錢、發券都是有副作用的,第一個如果發的錢是增發的貨幣,是可能帶來通貨膨脹的,就是引發物價上漲,稀釋購買力,這個要看增發貨幣的量級。

第二個發錢會帶來社會財富縮水的稀釋債權,縮小貧富差距,對靠勞動和智慧獲得財富的富人,是不公平的。

第三個可能會助長不勞而獲,所以發錢也好,發券也好,只是一種救濟的臨時方案,不能從根本上讓經濟進入良性發展。

國內外發錢發券應對疫情的內在動力,你真的知道?

最後我們做個統計吧,已經領到消費券的,麻煩大家在評論區分享一下你是怎麼領到的,領到了多少錢的券兒?因為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從哪裡領取,謝謝。

擴內需——後疫情時代的核心投資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