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的日子裡,如何打發枯燥的生活?

魯迅先生曾說:能做事的做事,能發生的發生,有一份熱,就發一份光,不必等會炬火。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我們普通人選擇災在家裡,為社會盡一份微薄之力。

隔離的日子裡,一套睡衣讓我扛過了整個春節。我陪奶奶跳起了不太時髦的廣場舞,爸媽也經常拿出小時候照片調侃,我和爸媽也談起了以前從未談及的話題:我遠嫁你們同意嗎?我不結婚你們同意嗎?我結婚不生孩子你們同意嗎······我和弟弟也能從臥室打到客廳,再從客廳打回臥室。全家足不出戶的日子,的確帶給我們從未有過的溫情。

即使這樣,隔離的日子只過去分之一,我們還需繼續為社會做貢獻。黑白顛倒的夜晚徹夜難眠,我把手機所以下載軟件玩膩也找不到樂趣。我望向那塵埃已久的書籍,那些書真的沉睡好久,好久歲月在書上留下了厚厚一層痕跡。

隔離的日子裡,如何打發枯燥的生活?


我打開《島上書店》開始閱讀,我很喜歡讀書的過程,那裡有一個安靜,獨處的我。讀完已是深夜了。書中也有一個陷於孤獨絕境的自己,想想四年前為了看書我能一整天,一整天待在圖書館,再一次閱讀盡是四年後的現在,回首過去的四年。為了工作撞破頭腦擠進不合適的群體;為了工作也有了諸多被迫社交;為了工作我用盡我最美好的年紀,最乾淨的想法,最徹底的勇氣看透了大家的口蜜腹劍笑裡藏刀。A.J.費克里為了走出困境,他有了愛的能力和被愛的權利,付出的能力和接受的意願。如書所說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我心中的烏雲密佈終會晴空萬里。

我開始在隔離的日子裡讀書,在書中找尋自我,找回四年前的自己。

無意翻到2016年《讀者·校園版》的雜誌,我盡忘了自己在上面,刊登了一篇《年華浩蕩如水》的文章,看著顯目的名字。我決定重新寫作,找回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我開始沒日沒夜研究,怎麼寫作,寫作核心是什麼,如何重新邁出寫作第一步······接下,我註冊了今日頭條,在裡面我開始探索什麼領域適合我,怎麼發表文章,怎麼讓文章更好的獲取大家的認可······

重新閱讀,寫作,讓我在疫情限制了自由中找尋了心靈的自由,正如哲學家盧俊說”自由是戴著枷鎖舞蹈“。這段隔離的我過的非常的充實。

在過兩天我將結束隔離,回到工作崗位中,我將在日後繼續閱讀,寫作,也許我不能在這個領域光彩奪目,但我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閃閃發光。


隔離的日子裡,如何打發枯燥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