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之恋”还是“祸国妖妃”?嫁入帝王家的杨玉环错在哪里?

呜呼,女祸于人者甚矣!唐运既绝而续,唐中宗不免其身,韦氏遂灭族。唐玄宗亲平其乱,而又败以女子。----新唐书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因其容貌倾国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还有着玉环羞花的传说,其姿丰腴,擅长歌舞音律,曾与唐玄宗共作霓裳羽衣曲。

杨玉环本来身为寿王妃,被唐玄宗纳入后宫已经是有违纲常,入宫后杨贵妃更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外戚掌权,一家独大,引起朝中不满,后因"安史之乱"被唐玄宗赐死在马嵬坡。

唐玄宗身为一代帝王亲手开创了开元盛世,在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并且达到了唐朝的顶峰,后世称之为"盛唐"。

唐玄宗的功绩和他的爱情一样著名,帝妃的旷世之恋往往成为人们探讨的话题,唐玄宗对杨玉环极尽宠爱,无论是"妃子笑"还是华清池,在历史上帝妃恩爱非常,玄宗更是对杨贵妃有求必应,让她成为冠绝六宫的贵妃。

“旷世之恋”还是“祸国妖妃”?嫁入帝王家的杨玉环错在哪里?

杨贵妃图片

自古以来帝王家多辛秘之事,不为外人所知晓,这样一来就为皇家旧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后世的文人或者学者以探究帝妃爱情为首要任务。

杨贵妃更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研究对象,由杨贵妃衍生的故事广为流传,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正是以杨贵妃为主要人物,描写帝妃爱情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宋代乐史所著的小说《杨太真外传》,清代洪昇的戏剧《长生殿》。

流传至今的杨贵妃故事数不胜数,包括小说、戏剧、诗作等等,形式各种各样,反映出历代文人对帝妃爱情的思考和感悟。

因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正处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所以后世的文作中帝妃爱情都与政治挂钩,从刚开始的"祸国妖妃"到之后批判唐玄宗的耽于美色,杨贵妃故事经历了许多转折。

“旷世之恋”还是“祸国妖妃”?嫁入帝王家的杨玉环错在哪里?

唐玄宗与杨贵妃图

帝妃的旷世之恋

早期的诗作大多都围绕着帝妃爱情展开叙述,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着重描写唐玄宗失去杨玉环后的悲痛欲绝,在回宫后求仙问药,急切的想要寻找杨玉环的仙迹,与她再续前缘。

诗中感叹唐玄宗与杨贵妃阴阳两隔的结局,通过描写唐玄宗的凄苦悲凉和对杨玉环的思念侧面烘托出帝妃的感情甚笃,恩爱非常。

民间话本中大多对杨玉环、唐玄宗和安禄山的三角关系大肆渲染,或者对梅妃、唐玄宗、杨玉环之间的关系着墨居多。

其实抛开其他闲杂人等,只看李、杨二人相处往事的话,就可以发现即使帝妃的爱情关系并不十分的忠贞不二,但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十分真挚和稳固的,这点从杨贵妃故事中就可以看出。

“旷世之恋”还是“祸国妖妃”?嫁入帝王家的杨玉环错在哪里?

帝妃作曲图

《杨太真外传》曰:"君不君,何以享国?父不父,何以正家?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唐明皇之一误,贻天下之羞。"

唐玄宗与杨玉环的关系多让史馆诟病,文人墨客们多是描写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极尽宠爱,来表示"妖妃误国"的思想,杨玉环虽然是李隆基的儿媳,但是天生丽质让帝王为她倾心不已,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杨玉环封为贵妃。

两人爱好一致,唐玄宗喜欢音律歌舞,杨玉环尤善音律,可以说李、杨二人的"知音式"爱情是杨贵妃故事流传后世的重要原因,杨玉环和李隆基经常共同排练演奏歌曲。

在这时的帝妃更像是一对才子佳人,同时建立在音乐之上的爱情也充满诗意,正是如此,后世的文人墨客们十分青睐杨贵妃故事。

而且因为历史的局限性,李、杨之间充满了不可逆的变数,贵妃自缢马嵬坡的惨烈结局为这段旷世之恋画上了终点,这样的结局让无数人感到唏嘘,在贵妃自缢的基础上衍生出许多流芳百世的作品。

“旷世之恋”还是“祸国妖妃”?嫁入帝王家的杨玉环错在哪里?

帝妃恩爱图

“祸国妖妃”,杨贵妃的政治形象丑化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主导的叛乱,它标志着唐朝从强大鼎盛的盛唐开始下滑,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安禄山作为杨贵妃故事中绕不开的人物,在杨贵妃故事中占有诸多笔墨情节,李隆基宠爱杨玉环人尽皆知,安禄山投其所好认杨玉环为干娘,从此背靠大树好乘凉,在杨玉环的庇护之下作威作福,权势水涨船高,一日日增强。

当时杨国忠担任宰相,本来杨国忠早年落魄无人识,但是他身为杨玉环的族兄,在杨玉环封为贵妃后被李隆基重用,从此飞黄腾达,依靠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恩宠一步登天。

本来杨家因为杨玉环的原因在朝中一家独大,这时安禄山势力突然冲出来与杨国忠分庭抗礼,这叫杨国忠十分担忧,怕如此下去大权旁落,于是与安禄山势同水火。

“旷世之恋”还是“祸国妖妃”?嫁入帝王家的杨玉环错在哪里?

安禄山图

《汉记》:"夏之兴以涂山,亡以妹喜。殷之兴有戎,亡以妲己。周之兴以文母,亡以褒姒。察操行,以计胜色者昌,以色胜计者亡。

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在唐玄宗逃亡之际随行将士以贵妃祸乱朝纲为由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同时处决了杨国忠。

其后的文学作品着重描写杨贵妃与安禄山的苟且之事,引诱唐玄宗沉迷美色不问朝政,围绕杨玉环"天生祸水"的特性展开故事,这样做的目的大多数是为了祸水东引,将"妖妃误国"引入到政治舆论中。

在这种故事的叙述模式中,安禄山发起叛变不是为了夺取大唐江山,而是为了夺取杨玉环,杨国忠之死是因为杨国忠阻碍了安禄山与杨贵妃的书信往来,大唐江山因为妖妃误国而陷入战火,唐玄宗受到妖妃蒙蔽而夜夜笙歌。

杨贵妃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必然是万众一心征讨的对象,在她身上充满了政治的批判。

“旷世之恋”还是“祸国妖妃”?嫁入帝王家的杨玉环错在哪里?

玄宗享乐图

杨贵妃的"死节死国",为爱赴死

在杨贵妃故事的批判文学中杨玉环无疑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女人,是天赐灾星,这样的批判在当时是受到普遍认可的,几乎没有人会将杨贵妃当做政治的牺牲品,为杨贵妃正名。

回到当时唐朝的社会中,唐玄宗亲手创造了开元盛世之后,百姓富足安居乐业,社会一片富庶之气,粮仓中的米粮多到了粮仓装不下的地步,唐玄宗便安心享受大唐的繁荣与盛世。

在晚年尤其昏庸,对于杨玉环的家族十分放纵,赋予大权导致外戚掌握朝中大权,引起朝中不满,因为唐玄宗的纵容,杨家在朝中作威作福,依靠杨贵妃的泼天富贵做尽坏事。

唐玄宗意识到外戚掌权必酿祸端,于是有意的扶持安禄山上位与杨国忠分庭抗礼,给予安禄山许多权势,等到安禄山如日中天时,唐玄宗养虎为患,已经不能控制他了。

“旷世之恋”还是“祸国妖妃”?嫁入帝王家的杨玉环错在哪里?

杨国忠图片

《长生殿》:"陛下虽恩深,但事已至此,已无他路求生,徒增妾罪。望陛下舍妾之身,以保祖宗社稷。"

以《长生殿》为首的文学作品中,不同于之前根深蒂固的政治观念,这些故事中的杨贵妃一改往日负面形象,被塑造成一位"死节死国"的刚烈女性, 而且全篇描写唐玄宗与杨玉环相知相爱,矢志不渝的美好爱情。

杨玉环自缢马嵬坡之后,唐玄宗的痴情与忏悔之情,至于"安史之乱"这一重要的故事情节,则被作者处理成臣子没有忠君爱国的观念,以下犯上最终酿成大祸,对于唐玄宗在政治上的失误避重就轻,在文中一笔带过。

虽然没有完全公正的探讨唐玄宗的功过与得失,但是鉴于此类文学作品多是爱情文学,所以也令人理解。唐玄宗被安禄山等人逼至蜀地,杨贵妃为了稳定军心为了江山社稷毅然请死,为了国家的安危献出自己的生命。

以此作为对照的是唐玄宗的昏庸无能和随从大臣们的束手无策,体现出杨贵妃的勇敢坚毅和爱国思想,这与以往杨贵妃故事中的杨贵妃形象完全不同,让人们可以换一种思维理解杨贵妃。

“旷世之恋”还是“祸国妖妃”?嫁入帝王家的杨玉环错在哪里?

玄宗幸蜀图

结语

杨贵妃故事中的杨贵妃形象,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多以美色误国作为王朝倾覆的原因,夏朝有妹喜,殷朝有妲己,周有褒姒,这些都是"妖妃误国"的典型例子。

中华文化中"女色祸国"的概念很早出现,无论哪个王朝因为什么被颠覆,在历史资料中总能找到相对应的祸国妖妃,这也与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有关。

虽然"女祸"的言论很早之前就已经形成,自古以来也有许多保持中立态度的文人站在客观的角度理性的进行政治批判,杨贵妃并非是大唐盛世倾覆的唯一原因,对于唐玄宗的批判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受千百年来的君主集权制影响,君主的权威是不容侵犯的,在此基础上"女祸"的言论本质上是为君主的失德背锅,所谓的"妖妃"是中央集权制下的牺牲品。

杨贵妃故事随着历史的变迁,衍生出了许许多多对帝妃故事的不同解读,这些解读的文学作品体现出了不同朝代的不同思想,带领了不同朝代的文化思潮。

杨贵妃也从最早的"妖妃"形象转变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这与不同朝代文人墨客们的思想有关,但是在杨贵妃故事中批判唐朝政治伦理的核心是不变的。

总的来说,杨贵妃虽然在历史文化作品中的形象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在人们眼中杨玉环无疑是李隆基为了挽回政治的牺牲品,杨玉环作为四大美人之一,和其余美人在政治上的作用一致,巩固江山稳固政权,无疑都充满了悲剧色彩。

参考文献:《新唐书》、《唐太真外传》、《汉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