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基建狂魔,美國帝國大廈381米高,開工到竣工,僅用1年


老是喊美帝美帝,“美帝”有什麼象徵建築?說起美國帝國大廈,全世界沒有去過的人肯定不少,但不知道它的人卻不多。

它是美國紐約最知名的地標建築物之一,地處曼哈頓第五大道350號、西33街與西34街之間。

之所以說不知道它的人不多,是因為它是創造和保持世界最高建築紀錄最久(41年)的摩天大樓。

百年前的基建狂魔,美國帝國大廈381米高,開工到竣工,僅用1年

帝國大廈樓高381米、總103層,1951年增添了高62米的天線後,總高度為443.7米,總建築面積為204385平方米。

帝國大廈還有獲得兩項桂冠,那就是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授予的,現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和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這座美國曆史上最輝煌的建築始建於1931年,距今接近百年,那時中國的北伐剛結束四年,人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時中國的情況,可以用四個字形容"貧窮落後",廣大農村人民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按照課本上來說,是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

百年前的基建狂魔,美國帝國大廈381米高,開工到竣工,僅用1年

當時的美國是個什麼樣子呢?耕地不要牛,點燈不用油,不是樓上就是樓下,除了電燈還有電話,機器轟轟響,汽車滿地跑。

記得七十年代去鄭州的時候,都要去中原第一高的建築二七紀念塔去看看,它全高63米,有14層。我們上語文用"高聳入雲"、"雄偉壯觀"造句的時候,都喜歡這樣造句:二七紀念塔高聳入雲雄偉壯觀。

百年前的基建狂魔,美國帝國大廈381米高,開工到竣工,僅用1年

在汽車站附近、高達10層的交通飯店,是七十年代合肥最高的建築。一般縣城最高的大樓都是縣裡的百貨大樓,有三到四層,在當時看來就非常了不起了,一直是當地人的自豪,是縣城城市建設的巔峰成就。

而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人均年薪已經達到1420美元,美國已經有了私家車,各大城市的大街上到處都是汽車長龍,儘管美國在那時候遭遇了經濟危機,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困難重重,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美國依舊建造了當時世界上第一高樓——美國帝國大廈。

百年前的基建狂魔,美國帝國大廈381米高,開工到竣工,僅用1年

大廈在1930年開始動工建設,這麼宏大的工程,前後只用了410天,平均四天一層,可謂是火箭速度。

按照我們的語境一般來說,火箭速度幾乎是豆腐渣工程的代名詞,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縱觀歷史,那些獻禮工程往往都是短命鬼,速度跟質量絕對是成正比的。造得快的工程,肯定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往往是當時很風光,日後很無光,有交集的人死光光,不是牆倒就是屋子塌。

同時在搞人定勝天宏大工程的時候,時間短了,速度提上了,安全係數降低了,工傷事故會出奇地高,大工程都是累累白骨堆砌起來的。統治者從來都是速度第一,效率第一,人命堪比螻蟻。

可是美國帝國大廈非常另類,不僅工程質量好;建造的時候安全事故也非常少,死亡率也非常低。

百年前的基建狂魔,美國帝國大廈381米高,開工到竣工,僅用1年

我們先看工程質量。

美國的帝國大廈,一直運行了90年,既沒有半途出事,也沒有中間維護,直到現在,裡面數千家公司在那裡辦公,數萬人在這裡工作,大廈依舊青春煥發,生機勃勃,沒有絲毫倦怠的跡象。

更叫人驚訝的是,而今在大廈裡運轉的電力系統,依舊是當初設計的,一點也沒有改動。

百年前的基建狂魔,美國帝國大廈381米高,開工到竣工,僅用1年

然後再看工程的安全情況。

紐約帝國大廈工期只有一年多,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建起那麼高的大廈,每週平均要建起4層半,前後投入將近4000名工人,安全事故出奇的少,死亡率真心不高,前後只有5名工人在事故中喪生。要知道在當時沒有高空防護網一說,安全設施不能保證的情況下,能保持這樣低的死亡率,確實也是人間奇蹟了。

百年前的基建狂魔,美國帝國大廈381米高,開工到竣工,僅用1年

按說美國的帝國大廈也是一個獻禮工程和麵子工程,因為我們說過,帝國大廈建造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經濟遭受重創,而美國華爾街的大鱷們為了重振美國經濟,樹立起美國人民的信心,就打算建造一座宏偉、壯觀的大廈。

百年前的基建狂魔,美國帝國大廈381米高,開工到竣工,僅用1年

可以說設計者的初衷,就是要把美國帝國大廈設計得非常超前,要讓它成為和自由女神像同樣地位的美國地標,事實上工程比自由女神像要宏大得多,工程技術要求也嚴格得多,難度也更高。

在當時那樣落後的條件下,美國的工程師和建築工人,硬是靠著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以及冒險精神,讓當時世界第一的這座大廈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拔地而起,而且經得起了時間的考驗和風雨的侵蝕。

百年前的基建狂魔,美國帝國大廈381米高,開工到竣工,僅用1年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美國帝國大廈面前,那些朝建暮倒的豆腐渣堤壩,那些見水就塌的公路,那些一輛卡車就能壓垮的大橋,統統無地自容,成為笑柄。

說起“基建狂魔”這個概念,我們必須承認,用在一百年前的美國人身上,毫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