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雲和月——寫在《共和國地產印跡》正式出版發行之際


八千里路雲和月——寫在《共和國地產印跡》正式出版發行之際

八千里路雲和月——寫在《共和國地產印跡》正式出版發行之際

2012年,慄文忠社長在第四屆中國城市綜合體發展峰會上,代表主辦方致辭。

中國房地產報總審讀 戴士潮 / 文

題記

古人云:“三十而立。”屈指算來,《中國房地產報》從創立內刊到成長為行業權威大報,在2020年將步入第30個年頭。30 年辛勤耕耘,30 年風雨兼程,30 年拼搏進取,30 年推陳出新,30 年心想事成,30 年聲名遠震。報紙創刊至今所經歷的過程,確似那“八千里路雲和月”……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回望來時路,小結過往事;再認識、再提高, 將有利於再出發。

一、回溯歷史:春華秋實 30 載

1988 年 1 月,第一次全國住房制度改革會議召開,標誌著中國住房制度的改革正式走上時代的舞臺。 隨著國家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全國性的房地產開發已經呈現出規模發展之勢。

1990 年 5 月,在有 120 多位全國各地大型骨幹房地產企業總經理及代表參加的中國房協城市開發委員會召開的年會上,經過提議和討論,決定開辦一張行業報, 旨在及時交流開發建設經驗,推動房地產業的發展,同時把房企為國家的城市綜合開發、民生建設所作出的貢獻宣傳出去。在中房淮南公司總經理劉萬忠的大力支持下,創刊牽頭人慄文忠帶領秘書尹家來等人著手籌辦行業內刊《房屋開發報》, 每月 1 期,免費郵寄給全國 200 多家房地產公司。並先後在安徽黃山舉辦了 3 期《房屋開發報》通訊員培訓班,使報紙的信息源更加廣泛,報紙質量有了提高,受到了業內的好評。

八千里路雲和月——寫在《共和國地產印跡》正式出版發行之際

2004年報社第一屆職代會代表合影。

1992 年開春之際,鄧小平南方談話公開發表,中國經濟的發展步入了 “快車道”,全國湧現出一大批房企,房地產行業開始唱響“春天的故事”。

此時此刻,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迫切需要一張“上情下達”“下情上達” 的“國字頭”報紙,為企業發聲、為行業代言、為民生吶喊、為國家相關部委制定行業政策建言獻策,提供第一手資訊。

基於此,中國房地產報的創業者們大膽放棄鐵飯碗,放棄優渥的福利待遇,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創辦《中國房地產報》的事業之中。

1992 年 9 月,在淮南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丁志聰,“新聞三十論” 的作者、高級編輯汪家駟同志,以及孫獻光等領導同志的謀劃、支持下, 沒要國家一分錢投資,自籌資金、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房地產開發報》 正式創刊;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在 1993 年 1 月正式出版,公開發行。

1992 年 10 月,在中房協城市開發委主任王平等同志的支持幫助下,報社第一個記者站——北京記者站宣告成立,時明華同志任站長。同年,北京記者站獲北京市各地駐京記者站“好新聞”二等獎。時明華同志夜以繼日,全身心投入工作,從 1997 年起先後擔任報社副社長、執行總編輯,為報社的基礎發展作出了奉獻。

1993 年 10 月,報社創刊人慄文忠決定自籌資金,以年租金 6.5 萬元的價格租下了北京市崇文門地區 20 號樓一個建築面積 700 平方米的地下室;購買了別人淘汰的舊桌椅;報社的工作人員自己租車裝車搬運,把採編室、 辦公室、通聯部等部門安頓下來。

報紙正式出版以後,為了擴大發行量,報紙創刊人騎著自行車,4 天跑了北京幾十家書店,買來全國各地的郵編工具書和單位名錄;用有償服務的方式,請了 9 個人寫了 10 萬個信封;組成了疊報、裝報、寫地址、糊信封為一條龍的流水線,整整忙活了 8 天時間,才把報紙寄往全國各地省市區縣政府的主管領導、主管部門、房企、圖書館等單位,宣傳報紙,徵訂報紙。

報紙創刊期間的首批創業人員,拋家舍業、吃百家飯,一專多能地承擔起了各項綜合工作,可謂:走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的聯繫,及時宣傳黨和國家房地產業方針政策及行業管理的先進經驗;組織專題報道宣傳房地產業建設成就;幫助企業做宣傳策劃;樹立行業品牌、企業品牌等,踏踏實實地為企業、為行業提供服務,從而為這張報紙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報社創建 10 週年、25 週年活動的照片上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1994 年之後的10多年間,報社又陸續在上海、天津、遼寧、江蘇、山東、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河南、河北、四川、山西、陝西、 甘肅、吉林、廣西、雲南、海南、重慶、深圳、珠海、大連等省區市分別建立了駐地記者站。尹家來、時昶、陳海嵐、趙斌、戴士潮、金妤、黃璐、戴志忠、沈斌、馬慧芳、孫軍、王一玫、唐軍、倪鳳友、卜凡中、柳樞、張 傑、龔後雨、婁立平、馬曉峰、劉明、張蕾、孟瑤、趙春林、翁醉、陳尚年、閆佔斌、萬小強等同志先後擔任過全國各地記者站站長。

時昶同志辭去省重點中學團委書記的職務,進入報社參與創業工作。 從創建上海記者站開始,1997 年起先後任副總編輯、總編輯,為報社的發展大業付出了青春和年華。

經過多年的奮鬥和努力,《房地產開發報》在全國房地產業產生了廣泛、積極的影響,為推動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了“喉舌”作用。

八千里路雲和月——寫在《共和國地產印跡》正式出版發行之際

2014年報社第三屆職代會代表合影。

1996 年 5 月,在建設部(住建部的前身)的主導、支持下,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房地產開發報》更名為《中國房地產報》,報社整建制遷京,由國家建設部主管、中國房協主辦。建設部副部長葉如棠為《中國房地產報》題寫了報名,報社在國家商標局辦理了商標註冊。《中國房地產報》作為行業唯一的專業大報,開啟了新的歷史征程。

1998 年前後,孫秀琴、侯樂芳、聞洪、王正娥、李文秀、王立軍、何可信、蘇志勇、康為等同志加入了報社二次創業的旅程。

2003 年至 2009 年期間,報社因改革而產生了內部人員的矛盾糾紛, 繼而矛盾公開化、白熱化。上訪、法院起訴、有關部門調查等等,陸續折騰了 6 年之久。在此期間,人世間最寶貴的友情消失在紛爭之中。這期間,創業者們歷經了諸多風風雨雨和嚴峻考驗,有辛酸、有無奈、有鬥爭,也有教訓和收穫。

2005 年,報社開展市場化經營機制試點,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廣告經營。單大偉總經理對此作了大量的探索、創新,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八千里路雲和月——寫在《共和國地產印跡》正式出版發行之際

2003年報社成立10週年慶典合影。

2015 年 6 月,通過全體職工大會表決,報社引入經營合夥人機制,成立了“北京中房同創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報社的廣告經營形成混合所有制發展模式,以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自負盈虧,自主經營,保障融合發展的基本需要,謀求更好的效益和發展。中房同創公司的創辦、發展經歷了一波三折。但是,慄文忠、時昶、時明華、單大偉、肖勇、韓慧文、廖金鳳、滕豔琳等同志,還有全國各地事業部的同仁,正在積極探索經營合夥制公司的運營之道,目前正廣納人才,實施“百城戰略”,探索新的發展之路。

2018 年,肖勇同志加入報社,目前擔任報社副社長、編審委員會常務主任。他帶來新的理念與管理方式,開展了百城發展戰略、大灣區長三角行動計劃等,推動報社朝著全面提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方向邁進。

近年來,報社“兩委會”又充實了孫秀琴、陳海嵐、趙斌、何可信、蘇志勇、王曉偉同志進入領導班子;馬淑豔、李紅梅、樊永鋒同志進入編審委員會,擔當新聞編審重任。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目前,一大批青年、中年骨幹在日常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苗野、許倩、李燕星、賈俊傑、崔軍民、高拯坤、劉洋、王靖華、劉亞、李臻、熊家樂、阮家建、曾冬梅、高中華、陳標誌等同志經過歷練,快速成長,正在成為中堅力量,逐步挑起中國房地產報事業發展的大梁。

《中國房地產報》創刊至今,先後有 400 多人在此工作、學習、奮鬥、成長。

回顧 30 年間的創業、創新、發展史,報紙從試刊、正式出版發行到穩定發展,都得到了各級領導的熱情關懷與大力支持。先後受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費孝通、彭衝、谷牧同志的讚揚;費孝通副委員長給報社題詞:“奮力開拓,大膽探索”;建設部部長侯捷、副部長葉如棠、宋春華、李振東、楊慎、肖桐、周幹峙、劉志峰等領導同志都先後給報紙題字、題詞,多方勉勵。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肖桐、楊慎同志十分重視報紙的發展,多次親自寫稿、改稿,圈點本報文章。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梁衡同志給予了寶貴的指導與重要的支持。

時任中房集團總裁孟曉蘇同志,在報社的發展思路方面提供了高瞻遠矚的指導,在經濟上予以了幫助;中國房協秘書長潘其源同志,中房聯合集團總裁張文清同志多次來報社調研、指導工作;中房協城市開發委主任王平同志、史玉華同志,建設部試點小區辦公室主任奚瑞林同志,上海中星集團王鵬同志,大連房開集團郭濤同志,瀋陽大開發邢同臣、叢連安同志,北京城市開發集團林峰同志、張家成同志、翟金學同志,中房太原公司盧新民等20 多位同志都在報社發展初期給予了重要支持和幫助。

飲水思源,心存感激。感謝那些終生難忘的歷史瞬間,感謝那些十分美好的流金歲月,感謝那些宛如家人的相伴時光,感謝那些曾經陪伴《中國房地產報》走過一程又一程、歷經春夏秋冬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各位朋友……

二、記錄現實:制度創新抓管理

報社成立以後,首先建立了黨組織;2004 年 9 月又通過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社務管理委員會,通過“兩委會”來領導、指導新聞工作。社委會下設編委會和經管會,在社委會授權範圍內,編委會和經管會分別負責採編和經營兩大系統日常事務的決策和管理。

嚴把政治導向,堅持正能量推廣成為始終堅持的辦報理念和方向。恪守“黨管新聞”“政治家辦報”的原則,在出版發行的 30 年間,報紙的新聞政治導向始終沒有發生任何偏離。

報紙堅持原創,以“專業新聞”的職業操守和敬業態度,立足於生產優質、深度、獨家的新聞產品和精品,內容為王,用戶至上,打造中國房地產報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全方位提高報紙質量。

報社聘請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專家、教授擔任本報顧問;由相關行業領導、專家、學者組成了“中房智庫”團隊,促進了報紙質量和專業水準的提高。

在內部管理上,報社從成立之日起,就實行了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人員聘用制、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報社同時與中國房協簽訂了《工作目標協議》,確定了責、權、利關係。

報社先後制定、修改、完善了 10 多萬字的管理條例和規章制度,如《中國房地產報社職工代表大會條例》《中國房地產報社社委會管理條例》 《勞動紀律條例》《職工獎懲條例》《行政管理條例》《廣告管理條例》《人事管理條例》等。修改完善了《員工手冊》《報社管理工作流程》《採編人員定崗與考核辦法》《中國房地產報稿件管理及出版規程》《採編人員考核獎懲實施細則》《採編中心出版流程管理及處罰規定》《關於經營活動管理的若干規定》等。

通過完善規章制度,落實“守土有責”;嚴格規範工作流程,明確“守土負責”;細化考評獎懲,促進“守土盡責”。

通過黨組織領導、民主管理、制度約束、績效考核,有力地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了工作責任心。

30 年來,報社組織開展了“中國房地產成功經營模式推介”“中小戶型評選”“品牌創新大會”等促進行業發展的活動;開闢了數十個專題欄目,如1991年《積極穩妥推進城鎮住房制度改革》;1992 年《房地產熱的思考》;《全國房地產綜合開發成就巡禮系列報道》;1994 年《百家房企簽名支持北京申奧》;1997 年《房地產業成為經濟增長點》;1999 年《消化空置房討論》;2000 年《如何建立二手房市場》;2002 年《規範整頓房地產市場》;2013 年策劃了《工匠精神與商業文明·“3·15”房地產行業質量報道》;《阻擊資本大漂移》《房企半年報系列》《央企混改觀察》;2018 年策劃了《品牌戰略討論》《房地產行業扶貧·最可愛的人》大型報道;2018 年成立了深度新聞部,以每週一篇的頻次,對房地產行業中的熱點話題和存在問題進行深層次的調查剖析;2019 年,《共和國地產印跡》《“壯麗 70 年 奮鬥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中國房地產報特別策劃》等大型系列新聞報道活動。這些新聞報道和活動引起全行業及社會的強烈反響,獲得業內外廣泛好評。

30 年來,《中國房地產報》已經成為有力宣傳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成為當年的建設部、而今的住建部代表國家制定、頒佈房地產業重大政策的傳播者與解讀者;成為全國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引領者和推動者;成為傳達“國情”“民情”的橋樑;深度聚焦民生住房保障、房屋工程質量、“中國好房子”建設、行業發展、房企轉型升級、企業多元化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房企投身扶貧攻堅戰役等關鍵話題,全心全意地發揮著“國家宣傳機器”的作用。

中國房地產報社黨組織十分重視企業文化建設,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報社的黨員們南湖邊看紅船、寶塔山下學黨史、井岡山上磨意志、西柏坡旁知征程;在國家博物館觀看“走向新時代”大型展覽;在貴州畢節看望新一代最可愛的扶貧人,恆大精準產業扶貧創造的奇蹟;走進碧桂園看教育扶貧,引領萬千學子走向社會。用具象且生動的事例,激勵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報社的編輯部黨小組曾獲得建設部直屬機關黨委“先進黨小組”榮譽。

八千里路雲和月——寫在《共和國地產印跡》正式出版發行之際

2017年中國房地產界25週年榮譽殿堂功勳人物頒獎典禮。

凝心聚力,實現共享共贏。制定員工激勵機制。對有能力、顧大局、勇擔責的員工,重點培養、提拔到領導崗位;鼓勵創新,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創新工作者予以重獎;健全完善薪酬與績效考核相匹配的績效考核體系,嚴格實施監督和考核及考核兌現,利益分配向一線員工傾斜;鼓勵員工長期在報社工作,職代會通過了在報社工作滿 15 年以上,在報社退休時予以報社工齡退休補貼等有關規定。

每年的團隊建設活動,年會演出活動,連續多年舉辦的乒乓球、足球比賽活動等,都為增強報社凝聚力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房地產報》從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過去,到如今擁有員工將近200人的新聞採編團隊;從一份行業內刊,到成為行業媒體內聲名遠播的知名大報;從偏安一隅的淮南市朝陽路到昂首走上北京長安街;從一介紙媒到報、網、號、新聞客戶端、視頻、抖音齊全的全媒體新聞中心——這就是《中國房地產報》的“前世今生”,這就是《中國房地產報》的發展簡史;這就是《中國房地產報》在30 年間所走過的風雨歷程。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這是對《中國房地產報》誕生、成長、壯大,立足於有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最佳詮釋。

誕生於改革開放大潮中的《中國房地產報》,自始至終與中國房地產業同頻共振,同成長、共進步,攻堅克難,櫛風沐雨。一路披荊斬棘,一路高歌猛進,一步步地走向了“詩和遠方”。因為,改革、開放、創新的強大基因和不畏艱難的意志品格,早已深深植入了創刊領導人的腦海裡,也決定了《中國房地產報》的明天與未來。

三、開拓未來:重整平臺再出發

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創新的理念,是《中國房地產報》得以生存、發展、壯大的原動力與加速器。在報社成立 10 週年之際,獲首都新聞單位 50 強稱號。在報社第三屆職工代表大會上,審議通過了《重塑中國房地產報行業影響力(2014—2023 年行動指南)》,推出了報社 10 年發展規劃和目標。

2017 年,社長、社委會主任慄文忠提出: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新聞工作的要求,報社要“重建平臺,再認識、再提高、再出發”。以轉型促發展,重新塑造新聞產品和服務理念;更加積極嘗試在發展中注入更多開放、分享的元素;更加積極推動平臺開放,關注產業鏈的和諧,以更好地承擔起國家級大報的社會責任。

八千里路雲和月——寫在《共和國地產印跡》正式出版發行之際

慄文忠社長為先進工作者頒獎。

在2018 年第四屆職工代表大會上,審議通過的工作目標是: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一切工作,以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住建部指示為要,著力增強自身發展能力、原創新聞能力、提高新技術應用能力。立足當前、謀劃未來、積極作為、善於行動,一步一個腳印實施“重建平臺,再認識、再提高、再出發”。把公信力、影響力、引導力提高到行業報紙領先水平;樹立中國房地產報權威、大度、謙和的新形象,實現中國房地產報轉型發展的新成就。

在報社轉型發展的新時期,報社主要領導一貫保持憂患意識、創新意識,堅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積極鼓勵記者編輯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以“新聞專業主義”精神,努力生產源於基層、來自現場、帶有“泥土” 氣息、富有生命力、鮮活的優質新聞產品,發自肺腑地、以情動人地認真講述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行業故事”“房企故事”“人物故事”以及“民生故事”。

報社成立了全媒體新聞中心,在組織架構上不斷完善,探索把全媒體作為報社融合發展的核心工程。打破原有采編機構的藩籬,在全社範圍內打通策劃、採訪、編輯、發佈、評審各環節,實現信息資源高度共享,新老媒體融合發展,互相促進,構建傳統報道與新媒體傳播並重的全媒體生產機制。

新媒體欄目和新聞產品不斷創新。微信公眾號從單一的圖文形式已經發展為圖文、動畫、漫畫、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開闢了視頻產品《房視頻》,推出了《地產新聞聯播》《大咖說》《短視頻》《視頻直播》《地產奇葩說》等多檔視頻欄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推出了《快新聞》《短新聞》等速成“快餐”欄目,即時發佈國家層面、省市層面以及行業層面的最新新聞資訊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第二屆中國產經媒體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在全國產經媒體2017年官方微博賬號的傳播力、影響力的綜合評比中,中國房地產報經評選進入中國產經媒體“新媒體運營”TOP 前10。

2018年,在第三屆中國產經媒體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房地產報以兩微一 端、頭條號以及官網表現最為優異,閱讀量達報網融合前3名。同時榮獲中國產經媒體“微信原創傳播力指數TOP10”第2名,入圍中國產經媒體“新媒體影響力指數 TOP10”。

2019年12月7日,在中國行業報協會主辦、主題為“5G時代 傳播未來”的第四屆中國產經媒體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房地產報以362萬原創閱讀數、1.03萬原創在看數榮獲中國產經媒體“微信原創傳播力指數”全國第4名。

與此同時,在全國產經媒體微信影響力數據TOP50榜單中,中國房地產報以519萬總閱讀數和1.3萬總在看數排名第15位;在全國產經媒體微信內容轉載榜單中,中國房地產報以9103次轉發量位列TOP50名單。中國房地產報新媒體連續3年收穫頗豐,得到4枚新媒體大獎,實在是可喜可賀。

多年來,中國房地產報堅定不移地走“守正創新”之路。“正”是指“內容為王,用戶至上”,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守住主陣地,敲響“定音鼓”,發出主流媒體之聲音;“新”是指在新老媒體融合發展的道路上,努力創新理念、內容、方式、手段、渠道、體制、機制等。

八千里路雲和月——寫在《共和國地產印跡》正式出版發行之際

2017年報社成立25週年慶典合影。

截至目前,中國房地產報已經成為擁有“一報一網”“一端兩微”以及28個微信子賬號的全媒體新聞集群,基本形成了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多渠道散發的信息策採編發全媒體傳播體系。

從“紙”到“融”,從“媒”到“智”,中國房地產報將在媒體轉型、融合報道、專業堅守等方面,一路探索,持續前行,努力實現文字、視頻、圖片、直播、新媒體矩陣的全覆蓋。在行業媒體革命性的轉型道路上,力爭做到符合時代性趨勢、社會性表達、融合性發展。

報社建立了中國房地產業一體化平臺,立足於延展產業鏈,服務上下游。努力完善服務方法,提高服務水平,探索一條更有價值的、更富有個性化服務的、專業化的、為產業服務的新路。

連續兩年,報社主要領導帶領新聞採訪小分隊走進多個市縣、十幾家大型房地產企業深入調研,奔波實踐在一體化轉型試點的路上。

改革未有窮期,創新還在路上,發展迫在眉睫。

自創刊以來,《中國房地產報》見證了房地產行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感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在居住領域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見證了房地產業界同仁奮鬥與成長夢的踐行。在一個“能做夢”的新時代,有一個“愛做夢”的“酷行業”,以無比寬廣的胸懷和巨大熱情,生長和包容著一個“敢做夢”並且 “夢想成真”的新聞媒體。這,對於《中國房地產報》及全體員工來說,可謂“三生有幸”,幸莫大焉。

《中國房地產報》新聞人真誠地感恩親愛的祖國、感恩偉大的時代、感恩中國的房地產行業!

向30年來與《中國房地產報》志同道合、不離不棄、風雨同舟、一路同行的同事們、夥伴們、朋友們致敬!

——“把《中國房地產報》打造成中國行業財經媒體中最具影響力、傳播力和公信力的首席新聞紙。”這是我們與“中國夢”相向同行的“中房夢”。我們都是“追夢人”,我們更是“實踐者”!為達成目標,我們將一如既往地保持著“最美奮鬥者”的青春姿態!

南宋詩人岳飛在《滿江紅》詞中寫到:“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的歷史征程, 《中國房地產報》及中房同創公司全體員工定會抖擻精神,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 毫不懈怠,砥礪奮進,意氣風發,馳騁遠方。

致敬來時路,感恩再出發!《中國房地產報》又一次新的長征業已揚帆啟航,《中國房地產報》的未來發展願景清晰可期。戰旗獵獵,戰鼓聲聲,給人力量,催人奮進……

(本文系《共和國地產印跡》一書壓軸之作,此次刊發內容有增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