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部隊”來了:網絡犯罪魔高一尺,智慧司法道高一丈!

三把“金鑰匙”精準辦理網絡犯罪案

面對日益猖獗、手段不斷翻新的互聯網犯罪,以更高質量的辦案和監督,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是浙江杭州檢察人的共識。

據統計,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杭州市兩級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網絡犯罪案件1408件3367人,提起公訴1592件5309人,其中,2019年起訴人數較2017年增加93.41%,兩年間上升了近一倍。

身處“互聯網之都”,檢察機關如何保障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杭州檢察人通過不斷探索實踐找到了“金鑰匙”。

A“特種部隊”

團隊作戰戰無不勝

今年8月27日,高某、張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被杭州市江乾區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之後,法院開庭並當庭宣判,以幫助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被告人高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1.5萬元,判處被告人張某有期徒刑一年零二個月,並處罰金1萬元。據悉,此案系兩高《關於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出臺後,全國首例為網絡詐騙犯罪提供微信解封案。

“微信解封並不是司法解釋裡明列的行為,該行為能否認定幫助網絡犯罪活動罪?”剛接到這起案件時,有著12年辦案經驗的檢察官潘穎穎也有些迷茫,如何準確適用司法解釋是她面臨的首要問題。在查閱大量資料後,潘穎穎發現並沒有判例可以借鑑。

所幸,杭州市檢察院有一支“特種部隊”——網絡信息犯罪專業辦案團隊。該團隊首批33名成員來自全市兩級檢察院,都是在打擊網絡犯罪上有著豐富經驗的檢察干警,他們平時分散在各自崗位,一旦遇到涉網疑難案件隨時集結,合力攻堅。作為成員之一,潘穎穎想到向“總部”求助。

團隊領銜人、全國檢察業務專家、杭州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桑濤第一時間回應了潘穎穎的疑惑:“這兩年網絡詐騙發展迅猛,也催生出一系列黑灰產業鏈,微信解封就是其中一種。嚴厲打擊該類黑灰產業,對破壞整個犯罪鏈條、從源頭上打擊上下游網絡詐騙犯罪意義重大。”

得到了明確答覆,潘穎穎的工作隨即進入下一環:高某、張某等人的行為是否達到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標準?在案證據顯示,高某專門成立工作室,承接微信解封業務,5個月內為1.2萬餘個微信賬號“保號”和“解封”,對象包括詐騙分子、微商和普通用戶等。微信解封業務通常分多個層級代理,僅從資金流水明細上無法核實其違法所得和支付結算金額。

如何引導偵查機關準確確定涉案金額是潘穎穎面對的又一難題。“特種部隊”成員又積極獻計獻策,他們以專治專,用“刑事檢察+信息技術”作為支撐,完善重大疑難複雜案件客觀性證據。

潘穎穎仔細研究案情後,向偵查機關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補充偵查意見。在檢察機關的引導下,偵查機關通過電子數據勘驗,對手機、電腦等存儲介質上的涉案記錄進行數據恢復和比對,最終查明與高某工作室有關聯的“戰狼”“朝陽”“美好時光”等10餘個微信號均為境外詐騙團伙,查證屬實的詐騙金額達90餘萬元。5個月間,高某、張某的支付寶、微信流水資金有百餘萬元。

“通過偵查實驗,我們還發現在解封微信時系統會有提示,告知用戶賬號被封停的原因。”檢察技術人員提供的這條信息無疑為潘穎穎認定高某、張某主觀明知增加了確信。

聊天記錄、證人證言、被告人供述與辯解……提起公訴的關鍵證據鏈最終形成,全國首例微信解封案被順利公訴並獲判。自2020年3月25日成立以來,杭州網絡信息犯罪專業辦案團隊指導全市檢察機關辦理20餘件涉新型網絡犯罪疑難複雜案件。

B外腦智庫

專治“疑難雜症”

明明“秒點”鼠標,而且網速飛快,卻怎麼也搶不過別人,這樣的場景對網購一族來說應該不會陌生。在感慨別人家網速如此“神奇”的同時,也許你不會想到跟你比賽的,可能是一款作弊軟件。

“網絡犯罪手段的專業化、智能化無疑給辦案增加了難度。”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檢察官,面對作案手段不斷“推陳出新”的網絡犯罪,杭州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李鵬有時也會感到困惑,“查辦網絡犯罪面臨證據收集固定難、定性處理難、認識統一難等問題,破解網絡犯罪疑難雜症需從技術、理論等層面尋找一劑‘良藥’。”

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是民事欺詐還是詐騙犯罪?是否具有處罰必要性?如果構罪,犯罪數額如何認定……今年7月,因辦理一起利用作弊軟件搶紅包“薅羊毛”的新型網絡犯罪案件遇到一些困惑,杭州市檢察院召集辦案民警、法官、專家學者,結合國內外刑法學理論,就案件的社會危害性、刑法因果關係等問題進行研討。

“推廣虛假流量本身也算是流量,那麼虛假流量算不算是虛構事實”……研討會上,“外腦”智囊團們給檢察官帶來了一場“頭腦風暴”,大家不時碰撞出智慧火花。

近年來,杭州市檢察院不斷加強與高校、互聯網企業等單位的常態聯動,加大網絡犯罪師資庫、案例庫、課程庫等“智庫”建設力度,推動網絡犯罪案件辦理提質增效,充分利用“互聯網”+區位優勢,加強與阿里巴巴、網易等大型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以線上培訓、互派交流等形式,加大“互聯網+法律”跨界人才的培養力度。

在辦理一起涉嫌利用辦理、出售、購買對公賬戶實施網絡詐騙案件時,剛剛參加完檢察機關與阿里巴巴聯合組織的打擊網絡犯罪線上培訓的杭州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辦案人員蘇苗燦享受到了“紅利”:“我們引導偵查機關藉助阿里安全技術方法對目標賬戶進行了鎖定,從而對上中下游產業鏈條進行摸排跟蹤,為後續的精準打擊奠定了基礎。”

C大數據

網絡小白的電子“小紅書”

“Python語言”“VIEID”“雷電模擬器”“做腳”“cookie”……面對形形色色的網絡專用語,檢察官們常稱自己為“小白”。

“正確理解專業語言是辦好案件的基礎。”杭州市檢察院檢察技術處副處長吳荻介紹,在杭州市檢察院網絡犯罪與智能輔助系統裡,一款專門定製的網絡專用語言電子“小紅書”時刻在線,只要輸入關鍵詞,承辦人就能找到較精準的解釋。目前該系統蒐集到的500多個網絡專業術語都是網絡犯罪案件中比較常用的術語,是一線辦案檢察官根據辦案實際,從法律和技術的角度作出的解釋。

以標準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為路徑,探索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核心的信息化手段在司法辦案中的應用,主動融入杭州“移動辦事之城”建設,依託“城市大腦”,讓辦案跟上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的時代潮流,檢察辦案變得越來越聰明。

桑濤表示,相對傳統違法犯罪,用大數據“畫”出的新型網絡犯罪,輪廓更加清晰、特徵更加明顯。杭州市檢察院結合全市網絡信息犯罪案件的辦理情況和網絡犯罪分析系統,梳理杭州網絡信息犯罪總體特點和變化趨勢,發現大數據、小程序、雲支付等新型網絡工具都可能成為網絡犯罪“幫兇”。

據瞭解,下一步,杭州市檢察院將會同網信、法院、公安、司法、金融辦、數據資源局、銀行等多個部門,共同研究建立互聯網犯罪預防和打擊長效機制,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手段,加強數據彙集、統籌分析、預警預報,為預防和打擊網絡犯罪提供數據支撐。

“大數據關聯”確定

特大跨境網絡詐騙案涉案金額

餘杭:積極引導偵查

查證總涉案流水2000餘萬

“沒有請求國際司法協助,就成功打掉了這個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多虧了檢察院提前介入引導偵查。”9月9日,隨著該起案件中的馮某、王某、徐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被杭州市餘杭區檢察院批准逮捕,杭州市公安局餘杭分局電子商務犯罪偵查中隊指導員張佳文不禁感慨。據悉,截至目前,這起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共有19人被批准逮捕,其中11人已被移送審查起訴。

身處阿里巴巴等互聯網龍頭企業集聚的特殊區域,餘杭區檢察院成為審查逮捕、起訴新型網絡犯罪案件的最前沿。在近兩年的辦案實踐中,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逐步呈現由境內向境外轉移的明顯趨勢,且與以往的普通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相比,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產業化趨勢明顯。

今年年初,餘杭區檢察院受理了一起典型的跨境網絡詐騙犯罪案件,這是一起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涉案几名犯罪嫌疑人控制數十個賬戶幫助他人洗錢,餘杭區被害人李女士被某“殺豬盤”平臺詐騙的6萬元就轉到了該團伙控制的一個微信賬戶。

在辦案過程中,承辦檢察官發現該洗錢團伙為多個“殺豬盤”犯罪團伙提供資金支付結算服務,而這些詐騙團伙的涉案人員都在國外,偵查取證難以開展。“網絡犯罪嫌疑人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技術水平,越來越擅長利用網絡所帶來的匿名環境實施犯罪,而且境外詐騙團伙普遍採用封閉式管理,並通過專業‘水房’‘跑分平臺’洗錢,反偵查能力很強。”辦案民警黃輝說。

“針對這類案件偵查難、取證難、證明難等問題,我們一直堅持網絡犯罪案件專業化辦理,破解辦案難題。”該院副檢察長陳利明說。在對該洗錢團伙成員批捕的同時,承辦檢察官第一時間提出了數十條繼續偵查取證意見,建議公安機關對洗錢團伙背後的詐騙集團繼續偵查,有力打擊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但獲取境外電子數據的問題如何解決?

承辦檢察官又及時提出了證明犯罪事實的證據要求,引導公安機關按照特定的數據緯度進行大數據碰撞,逐步關聯到了分佈在全國各個省份的數十名被害人,並制定了以出入境記錄和言辭證據為依託、參與期間的集團詐騙金額為支撐的犯罪數額證明標準。通過幾個月的取證工作,查證的總涉案流水已達2000餘萬元。

瞭解到疫情期間,該詐騙集團部分成員先後回國,公安機趁機開展境內抓捕行動,共計抓獲33名犯罪嫌疑人。目前該案已進入審查起訴階段。

有人惡意攻擊公司官網

索要比特幣

濱江:從嚴從快辦案

打造“高新”檢察品牌

杭州市高新區(濱江)位於錢塘江南岸,從地域面積上看只是一個“小塊頭”,但經濟規模總量卻位居浙江省縣域經濟前十。這裡的數字經濟也同樣有著亮眼的“成績單”,濱江區累計上市企業52家,總數列浙江省各區縣首位,其中科創板上市公司達5家,佔該省總數45%。

高新企業的集聚、信息科技的運用,與之相伴相生的是不容忽視的網絡犯罪,且呈逐年上升趨勢。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濱江區檢察院共起訴涉互聯網犯罪150餘人,較上年增長26%。

“濱江的網絡犯罪案件難度尤其大,很多都是2.0升級版。不少被害單位都是區裡的高新企業,案件需要從嚴從快辦理,給檢察機關帶來新的挑戰。”濱江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吳國剛感受到了壓力。

“有人惡意攻擊我們公司官網,導致我們公司網站癱瘓,嚴重影響我們的正常業務,還向我們勒索1個比特幣(約人民幣5萬元)。”不久前,濱江區一家知名民營企業向公安機關報案。

接到報案後,偵查機關很快鎖定了犯罪嫌疑人鍾某。鍾某自學過計算機,因為欠了很多外債,打起了通過DDOS手段攻擊上述企業網站進而敲詐勒索的歪腦筋。他利用境外“肉雞”服務器上的攻擊軟件攻擊該企業網站,造成網站癱瘓,嚴重影響公司正常業務。攻擊完成後,鍾某還用多個國外號碼聯繫企業員工,向公司敲詐1個比特幣。

濱江區檢察院第一時間提前介入該案,發現由於該案可能同時涉及敲詐勒索、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等多個罪名,而不同罪名在偵查取證方向有很大差異。對此,濱江區檢察院會同公安機關共同分析研判,建議從DDOS攻擊來源、攻擊時長、企業升級保護措施的損失等多個維度進行全面取證,從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的角度偵查取證,以更有力地打擊侵犯企業的網絡犯罪案件。經查,鍾某有多次前科劣跡,到案後拒不供認犯罪事實,其行為造成該企業800餘萬元訂單損失,造成360餘份交貨單無法發貨,9.7萬臺機器未能發貨,少接收了130餘個訂單。最終,該院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對鍾某提起公訴,鍾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五年零六個月。

“我院積極適應高新區區位特色,打造‘高新’檢察品牌,重視案件精細化辦理,更加註重實務研究,讓檢察辦案跟上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的新時代潮流。”該院檢察長夏濤表示。

聊天記錄中的“BC”究竟是什麼意思

西湖:察微析疑,改變罪名

提高16億涉案金額,追訴1人

追回贓款6000餘萬

“通過嚴審細查、數據恢復,不僅改變了罪名,使涉案金額提高了16億元,並追訴1人,追回贓款6000餘萬元。雖然被告人不認罪,但並不影響他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日前,得知為網絡賭博非法提供資金結算業務的林某案獲判,杭州市西湖區檢察院檢察官裘少波深感自豪。

2018年12月,該案移送西湖區檢察院審查起訴時,偵查機關調查發現,林某所控制的公司涉嫌為賭博網站非法提供資金結算業務,涉案資金達30億元。但檢察官審查時,林某辯稱主觀上並不知道資金來源於賭博網站,他不認罪。

為了查清林某等人是否主觀明知並釐清資金走向,辦案檢察官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恢復被林某等人刪除的數據;另一方面,從林某等人的海量聊天記錄中尋找線索。

在篩查聊天記錄時,檢察官發現了“BC”等字眼。林某等人口中的“BC”就是“博彩”,他們規避了敏感字,並試圖通過境外的聊天工具逃避監管。有了聊天記錄,加上林某員工的口供,足以證實林某等人主觀上是清楚資金性質的。

此外,在林某等人聊天記錄中,辦案檢察官發現,他們都提到了一個叫“老李”的人。根據相關證據,檢察官判斷“老李”應該為林某的下游,但偵查機關因無法確定“老李”的真實身份,未能將其抓獲。

檢察官繼續深查細究,終於在一個只有3個人的小群中發現了“老李”的蹤跡。原來,“老李”為收賭博贏得的錢,把自己的名字和銀行卡發到了群裡。根據這個信息,偵查機關將李某抓獲歸案。據李某供認,他作為林某的下游,為賭博網站提供資金結算業務,涉案金額巨大。

檢察官審查時還發現了17個相關賬戶可能涉案,經過數據恢復,證據對比分析,確認這些賬戶的涉案資金約16億元。鑑於這17個賬戶中也有大額資金留存,該院及時建議偵查機關進行查封,凍結了6000餘萬元。

林某、李某等人既構成開設賭場罪,也構成非法經營罪,應擇一重罪判處,故該院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起訴。今年6月,林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零六個月,並處沒收個人財產5000萬元;李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400萬元。至此,一個為網絡賭博非法提供資金結算業務高達46億元的犯罪團伙被徹底摧毀。

受僱攻擊遊戲網站

還偷偷收取“保護費”

蕭山:斬斷“黑客”魔爪

肅清網絡空間

近日,由杭州市蕭山區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的勞某、方某開設賭場、敲詐勒索一案,法院一審公開宣判,以開設賭場罪判處被告人勞某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15萬元;以開設賭場罪、敲詐勒索罪判處被告人方某有期徒刑三年零九個月,並處罰金1萬元。聽到這個判決,90後黑客方某低下了頭。

2018年4月,某棋牌類遊戲公司老闆勞某在網上結識了方某,幾番交談過後,方某告訴勞某自己是一名黑客,勞某遂提出讓方某利用黑客技術對其指定的棋牌類遊戲網站進行攻擊。方某同意後在專業黑客的幫助下,利用DDOS流量攻擊技術,先後對6家遊戲公司網站實施了攻擊,均導致玩家無法正常登錄。

“我們攻擊的都是賭博網站。”方某稱,受攻擊的棋牌類遊戲網站都設置了計分、結算功能,玩家在結束遊戲後,會按照計分情況在線轉賬支付賭資,網站經營者多數對該情況也知情,所以受到攻擊後也不敢聲張。證據顯示,方某等人在實施攻擊時會備註“正義者聯盟”,並且稱自己的行為是在“肅清網絡空間”。

“既然是為了‘肅清網絡空間’,為什麼還向他們定期收取‘保護費’……”訊問過程中,蕭山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高新宇直指關鍵所在,揭開了方某等人的“真面目”。

原來,方某之所以深諳該類棋牌類網站的“套路”,是因為僱用他實施攻擊的老闆勞某,正是該區域內最大棋牌類遊戲網站的經營者,同時也是利用該類遊戲網站開設賭場的最大獲利者,而他之所以組織方某和其他多名黑客對棋牌類網站進行攻擊,就是為了達到壟斷市場的目的。方某不僅對這一切心知肚明,還在勞某不知情的情況下,向多家遊戲公司網站的經營者收取保護費,並承諾只要按期支付保護費就能免於攻擊。經查,案發前,方某已通過該方法非法獲利總計7萬餘元。

“受利益驅使,部分掌握先進技術的黑客將魔爪伸向了網絡空間。”高新宇說,“不僅如此,網絡的便捷一定程度上也為類似犯罪朝著產業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打破了空間壁壘。”該案中,從流量、腳本的提供,到實施過程中的技術支持,幾乎每個環節都有黑客從事相關操作,而被告人僅需在網絡上搜索關鍵字,就可以找到能力匹配的人員。”

“黑客參與網絡犯罪,往往是遠程、異地操作,證據容易被銷燬、人員不易被找到,提高了案件偵破的難度,也將對網絡空間帶來極大威脅。”高新宇表示,黑客犯罪正在朝著年輕化、低齡化的趨勢發展,亟須對重點人群加強網絡安全教育,提升依法管網的能力。

房產中介成了侵犯公民

個人信息重災區

富陽:多措並舉

為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築起保護屏障

剛辦完銀行業務,就接到貸款騷擾電話;剛生了孩子,就接到育兒機構的推銷短信……互聯網時代,廣告短信源源不斷、騷擾電話接二連三、垃圾郵件鋪天蓋地,公民個人信息像是長了“翅膀”,一不留神,就變成“透明人”。

“我們做銷售的,都是共享各自的客戶信息,用來推銷房子,公司也沒有要求我們保密,有人買我就賣了……”今年以來,杭州市富陽區檢察院已陸續對47件56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提起公訴。這些案件中被告人均系房地產行業相關從業人員,他們或利用職務便利,或出於業務需要,洩露、出賣、交換大量住宅小區的業主個人信息,嚴重侵害業主權益。

調查發現,這些非法獲取的個人信息,都是通過員工微信、QQ等私人通訊工具傳遞,涉案的中介、房產、裝修、物業等公司都沒有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也沒有采取有效技術措施或其他措施防止信息洩露,甚至還鼓勵這種行為,如杭州某房地產代理有限公司規定業務員獲取一個小區的房源信息,可得500元至1000元獎勵,並在內部安裝“巧房”客戶系統,共享全部房源信息。該公司4家分公司的員工通過向多家房產公司、物業公司員工購買或與裝修公司信息互換等方式,非法獲取包含業主姓名、房號、聯繫電話在內的消費者個人信息5萬餘條。

“針對此類案件的特點,檢察機關作為社會公益的代表,要為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築起保護屏障。”案件辦理完畢後,富陽區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負責人何豔波表示。

隨後,富陽區檢察院及時履行公益訴訟立案審查工作,於4月18日向區市場監管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該局依法履行職責。

區市場監管局收到檢察建議後,高度重視,根據檢察建議書的內容,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檢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查處了14家涉案公司。其中,對上述房地產代理有限公司的4家分公司採取頂格處罰,吊銷其營業執照,其餘房產、裝修、物業等10家公司各被處以罰款2萬元,還與物業、房產、裝修協會進行了對接,並專題組織相關法律知識集中培訓,要求各企業加強信息管控,落實保密制度,同時提醒行業協會強化行業管理。(檢察日報 方芳 趙雲 關巧巧 潘菲 張永睿 陳佩佩 白思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