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圈裡,沒有老鐵

【點加號,關注我,不迷路,每天聊聊關於錢的事兒】

8天長假轉瞬即過,國慶加中秋雙節儼然過出了春節的氛圍。一半人在出行,另一半人在家也沒閒著,儼然過出了另一種生活,刷視頻、看直播,成了鹹魚挺屍標配。

在金融圈裡,沒有老鐵

2020年,直播出了很多新玩兒法,各行各業都想盡辦法想要在這裡面分一杯羹,這裡面,金融界可是真的用盡渾身解數。

財經直播成為風潮,席捲各大金融公司,大家紛紛組建了直播團隊,業內消息稱,有知名保險公司稱“預算500萬,非得砸出一些聲響”。而水花最大的,還是支付寶憑藉精準垂直的用戶群搭建起來的理財直播平臺,當前理財直播的運營主體多為基金公司、保險機構。來自支付寶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2日,博時基金財富號粉絲數達1462萬,天弘基金財富粉絲數為1059萬,南方基金財富號粉絲數為537萬——關注度很為亮眼。

然而,直播真的能顛覆金融圈嗎?

其實,從直接成交看,成績並不如普通的主播亮眼。據業內人士透露,有時候一次直播,1000人觀看,成單率卻是0。如果請到金融圈“網紅”坐鎮直播,效果會好一些,比如平安集團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陸敏參與一場直播,觀看人數110萬,未來三個月轉化保費1.6億的成績。看似還不錯,但是,尚且不說數據真假,即便是真的,未來三個月轉化保費的這個統計口徑也是頗具技巧的,這裡就不多說了。

在金融圈裡,沒有老鐵

為什麼金融類的直播做出業績就這麼難呢?

其實,直播產品需要具有兩大特性,即價格低、決策快,而這與很多金融產品的特性是衝突的。

首先,要想產品賣得好,價格就要足夠低。舉個例子,以李佳琦和薇婭為第一梯隊的超級網紅,帶貨都需要商家保價作為首要條款的,為的就是達到一段時間內價格全網對比足夠低。比如一款面霜,外面可能賣500元,但在他這裡是380元,絕對低價才能讓消費者動心。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用戶不是信任網紅,而信任的是低價。

而金融產品則跟普通產品有本質的區別,這屬於投資,很難跟普通產品一樣進行直接比價。比如保險,從來不是因為它便宜客戶就投保了,而是真正的根據自身需求走。比如基金,根本就沒有一個價格標準可言,如果硬要說價格,那麼只有手續費的高低,而手續費的優惠又產生在認購過程中,並沒有實物底價直擊的刺激感,因此,即便銀行或者其他金融公司想要靠“補貼”打下江山,怕是也沒人接這個招。

在金融圈裡,沒有老鐵

第二,上面我們講到低價激發的刺激感,那麼為的就是激發直播用戶的衝動購買行為。

小編也有看直播的習慣,總結來看,有過多次衝動消費,這樣行為的發生跟主播或商家營造的氛圍有直接關係。

而金融產品的基因,又跟直播的基因不一樣了。買東西可以衝動,而投資,卻絲毫不能衝動。

跟金融息息相關的還有風險,在現實產品銷售過程中,產品合同和風險告知是投資者必須進行的環節。而金融產品的合同又很繁瑣,不說明是違規的,說了又非常枯燥,難道大主播要跟大家唸經一樣讀條款嗎,而在這一點上,某些保險產品又深困其中。

金融產品是虛擬的,它並沒有實物感觀的刺激,最直觀的產品就是收益了,而收益多少,可以列入玄學範疇,過往績效只能參考,就變得更加虛幻了,而承諾收益又是監管所不準,因此,種種束縛就讓大家深覺“不過癮”。

在金融圈裡,沒有老鐵

第三,不誇張,不成交。

主播老鐵千千萬,唯有金融圈不算。每次看帶貨直播,我們都不得不佩服這些主播的表演能力,誇張的表情和行為,高亢到嘶啞的叫賣,叫一聲老鐵,粉絲回應千千萬,而這種“LOW”的行為,卻與金融圈的“高大上”格格不入。

而誇張,卻是主播成交的另一個法寶,其實所有東西都是“凡衣俗物”,只不過是主播獨特的語言給產品鍍上了金身。在做電商直播時,適當的誇張,更容易招徠顧客。誇大重量、成效都是常規操作,甚至還可能黑白顛倒。而金融產品卻又有強烈的不同的。所有金融產品,都處在一個強監管的領域。一舉一動,監管都盯著。因此對於直播的態度是非常謹慎的,承諾收益尚且不被允許,更別提誇張了,在此情況下,直播的“噱頭”少了很多。

在金融圈裡,沒有老鐵

那麼財經直播如此坎坷,它還有明天嗎?

其實,財經類的直播由來已久,金融人也想出圈,也想做出大成績,但是,方向要改變。金融理財類的直播的直接目標不是賣貨,而是建立信任。比如我們明和星已經進行的多次小規模的直播分享,已經要很多人更加了解公司,瞭解產品。而對於用戶來說,還能增加更多的金融知識,識別理財陷阱,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兒。

因此,金融圈沒有老鐵,只有理性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