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南宋名臣赵鼎为何在三亚绝食而逝

前言

问题:赵鼎的行香子中长安指何处?

赵鼎是南宋初期的宰相,后来被贬谪到海南岛。他的《行香子》写于去世前不久。

词中的长安,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都城象征着皇权,也象征着他再也回不去的权利中枢。·其词云: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南宋名臣赵鼎为何在三亚绝食而逝

一、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行香子》上阙最重要的两句是: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在海南岛生活了艰苦的三年。在南宋绍兴年间,赵鼎曾经两度拜相,为南宋的稳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以至于当时的政局被称为“小元祐”。

南宋定都临安,政权也渐渐稳固。但是随着秦桧回来并且一步步高升以后,主战派们渐渐失势。

当时的四大名臣先后被排挤出去,赵鼎为秦桧构陷罢相,然后不断贬谪:泉州、漳州、潮州,最后去了今天的旅游胜地、当年的蛮荒之地:三亚(吉阳军)。

赵鼎在海南岛一共生活了三年,南宋的李纲、赵鼎、李光、胡铨四名大臣都曾经被贬谪到海南岛,只有赵鼎一个人再也没有离开这里。

因为,赵鼎竟然绝食而死。 为什么呢?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南宋名臣赵鼎为何在三亚绝食而逝

二、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是一个很有名的典故,出自《说新语 夙惠第十二》: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说新语 夙惠第十二》

晋明帝一会儿说长安远,一会儿说太阳远。他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是对于一件事情的两种诡辩。

不过,赵鼎词中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没有两种矛盾的说法。只有一个意思,内涵诗人的寄托和隐喻。正如李白诗中所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因为赵鼎没有机会再“见到:长安了。

在主和派代表人物秦桧的操控下,岳飞惨死,赵鼎、胡铨、李光等人被贬谪。经过几年的惨痛经历,远在海南的赵鼎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临安了。

也再没有机会和秦桧斗法,再也没有机会拿回自己的权力一展抱负了。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南宋名臣赵鼎为何在三亚绝食而逝

三、古诗中长安代表都城

长安是汉唐时期的国都都城,古代诗人常用长安来代表自己时代的国都。

例如金国大诗人元好问 《阮郎归 为李长源赋》:

帝城西下望西山,城居岁又残。万家风雪一家寒。青灯语夜阑,人鮓瓮,鬼门关。无穷人往还。求官莫要近【长安】,【长安】行路难。《阮郎归 为李长源赋》

例如辛弃疾《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甲辰岁寿 》: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尘,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甲辰岁寿 》

到了元朝,诗人依然用长安代表国都,例如王冕的《雪后》写道:

今日登高不见山,乾坤混混太清寒。旧时月色无人识,新岁梅花正好看。
多苦将军居塞北,更怜羁客在长安

。老夫欲语不忍语,倚遍危楼十二阑。《雪后》

【长安】父老,,长安行路难羁客在长安,可以看到,宋人、金人、元人的国都虽然都不是长安,但是他们词中的长安都代表自己的都城。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南宋名臣赵鼎为何在三亚绝食而逝

四、谩凝眸、老泪凄然。

因为再也回不到长安,再也无法得不到高宗皇帝的重用,失落的赵鼎忍不住:谩凝眸、老泪凄然。

赵鼎被贬到海南时已经60高龄,在得知自己被贬海南的消息时,赵鼎上谢表说:

“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但是这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表态,却热闹了自己的死对头秦桧,秦桧得知后恨恨地说,这个死老头子还像以前一样倔强呀

此老倔强犹昔。

在三亚的三年中,赵鼎潜居深处,门人故吏都不敢通信联系,镇守广西的张宗元给他送了一些粮食被秦桧得知,告知当地官员每月要向自己汇报赵鼎的是死是活。

赵鼎托人告诉自己的儿子说:

“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

赵鼎知道秦桧要找机会害死自己,为了不必连累家人 ,他在绍兴十七年(1147年) 绝食而死。赵鼎死前自书墓铭说: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南宋名臣赵鼎为何在三亚绝食而逝

结束语

南宋四大名臣赵鼎、胡铨、李光、李纲4人都曾被贬海南,但是只有赵鼎葬身于此处,而且是绝食而死。

秦桧死了以后,李光、胡铨终于被赦免北上(李纲早就北归了)。胡铨离开海南的时候,已经是9年后的1156年,胡铨写了一首《哭赵鼎》纪念这个宁死不屈的老者:

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公独难。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留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

@老街味道

平仄仄平仄仄平,符合格律吗?七言的孤平救拗唐宋人早就指出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