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見日,不見長安,南宋名臣趙鼎為何在三亞絕食而逝

前言

問題:趙鼎的行香子中長安指何處?

趙鼎是南宋初期的宰相,後來被貶謫到海南島。他的《行香子》寫於去世前不久。

詞中的長安,是指南宋的都城臨安,都城象徵著皇權,也象徵著他再也回不去的權利中樞。·其詞雲:

草色芊綿。雨點闌斑。糝飛花、還是春殘。天涯萬里,海上三年。試倚危樓,將遠恨,捲簾看。

舉頭見日,不見長安。謾凝眸、老淚悽然。山禽飛去,榕葉生寒。到黃昏也,獨自個,尚憑闌。

舉頭見日,不見長安,南宋名臣趙鼎為何在三亞絕食而逝

一、天涯萬里,海上三年

《行香子》上闕最重要的兩句是:天涯萬里,海上三年。

因為這個時候,他已經在海南島生活了艱苦的三年。在南宋紹興年間,趙鼎曾經兩度拜相,為南宋的穩定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以至於當時的政局被稱為“小元祐”。

南宋定都臨安,政權也漸漸穩固。但是隨著秦檜回來並且一步步高昇以後,主戰派們漸漸失勢。

當時的四大名臣先後被排擠出去,趙鼎為秦檜構陷罷相,然後不斷貶謫:泉州、漳州、潮州,最後去了今天的旅遊勝地、當年的蠻荒之地:三亞(吉陽軍)。

趙鼎在海南島一共生活了三年,南宋的李綱、趙鼎、李光、胡銓四名大臣都曾經被貶謫到海南島,只有趙鼎一個人再也沒有離開這裡。

因為,趙鼎竟然絕食而死。 為什麼呢?

舉頭見日,不見長安,南宋名臣趙鼎為何在三亞絕食而逝

二、舉頭見日,不見長安。

舉頭見日,不見長安。是一個很有名的典故,出自《說新語 夙惠第十二》: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 。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 。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

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便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說新語 夙惠第十二》

晉明帝一會兒說長安遠,一會兒說太陽遠。他的"舉目見日,不見長安。"是對於一件事情的兩種詭辯。

不過,趙鼎詞中的"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沒有兩種矛盾的說法。只有一個意思,內涵詩人的寄託和隱喻。正如李白詩中所云: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因為趙鼎沒有機會再“見到:長安了。

在主和派代表人物秦檜的操控下,岳飛慘死,趙鼎、胡銓、李光等人被貶謫。經過幾年的慘痛經歷,遠在海南的趙鼎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臨安了。

也再沒有機會和秦檜鬥法,再也沒有機會拿回自己的權力一展抱負了。

舉頭見日,不見長安,南宋名臣趙鼎為何在三亞絕食而逝

三、古詩中長安代表都城

長安是漢唐時期的國都都城,古代詩人常用長安來代表自己時代的國都。

例如金國大詩人元好問 《阮郎歸 為李長源賦》:

帝城西下望西山,城居歲又殘。萬家風雪一家寒。青燈語夜闌,人鮓甕,鬼門關。無窮人往還。求官莫要近【長安】,【長安】行路難。《阮郎歸 為李長源賦》

例如辛棄疾《水龍吟·為韓南澗尚書甲辰歲壽 》: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雲奔走。綠野風塵,平泉草木,東山歌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水龍吟·為韓南澗尚書甲辰歲壽 》

到了元朝,詩人依然用長安代表國都,例如王冕的《雪後》寫道:

今日登高不見山,乾坤混混太清寒。舊時月色無人識,新歲梅花正好看。
多苦將軍居塞北,更憐羈客在長安

。老夫欲語不忍語,倚遍危樓十二闌。《雪後》

【長安】父老,,長安行路難羈客在長安,可以看到,宋人、金人、元人的國都雖然都不是長安,但是他們詞中的長安都代表自己的都城。

舉頭見日,不見長安,南宋名臣趙鼎為何在三亞絕食而逝

四、謾凝眸、老淚悽然。

因為再也回不到長安,再也無法得不到高宗皇帝的重用,失落的趙鼎忍不住:謾凝眸、老淚悽然。

趙鼎被貶到海南時已經60高齡,在得知自己被貶海南的消息時,趙鼎上謝表說:

“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但是這種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的表態,卻熱鬧了自己的死對頭秦檜,秦檜得知後恨恨地說,這個死老頭子還像以前一樣倔強呀

此老倔強猶昔。

在三亞的三年中,趙鼎潛居深處,門人故吏都不敢通信聯繫,鎮守廣西的張宗元給他送了一些糧食被秦檜得知,告知當地官員每月要向自己彙報趙鼎的是死是活。

趙鼎託人告訴自己的兒子說:

“檜必欲殺我。我死,汝曹無患;不爾,禍及一家矣。”

趙鼎知道秦檜要找機會害死自己,為了不必連累家人 ,他在紹興十七年(1147年) 絕食而死。趙鼎死前自書墓銘說:

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

舉頭見日,不見長安,南宋名臣趙鼎為何在三亞絕食而逝

結束語

南宋四大名臣趙鼎、胡銓、李光、李綱4人都曾被貶海南,但是隻有趙鼎葬身於此處,而且是絕食而死。

秦檜死了以後,李光、胡銓終於被赦免北上(李綱早就北歸了)。胡銓離開海南的時候,已經是9年後的1156年,胡銓寫了一首《哭趙鼎》紀念這個寧死不屈的老者:

以身去國故求死,抗議犯顏公獨難。閣下大書三姓在,海南惟見兩翁還。一丘孤冢留窮島,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慳一老,中原何日復三關!

@老街味道

平仄仄平仄仄平,符合格律嗎?七言的孤平救拗唐宋人早就指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