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孟武:《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

書目

《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

作者

薩孟武(1897—1984),福建福州人,政治學家。

推薦

知識固然重要,但睿智更有價值。


薩孟武:《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

摘記

在古典小說中,作者認為寫得最好的共有三部:《紅樓夢》第一,《西遊記》第二,《水滸傳》第三。

人類優遊終日,無事可做,往往感覺煩惱。即人類心理不甘寂寞,是要求勞苦的,要求刺激的,要求爭鬥的。沒有勞苦,沒有刺激,沒有爭鬥,心理上常覺空虛。所以人類雖怕風波之來臨,而又不甘於風平浪靜的旅行。

貧富不同,貧者妒富,富者欺貧,勢所難免。

凡事由大家共管的,大家往往不管,財產為大家共有的,大家往往不知愛惜。此乃事所必至,理有固然。

理財之道最重要的是儘量減少人事費。

諺雲“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確非虛語。

薩孟武:《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

師道尊嚴已經掃地,所謂尊師重道更不必談了。

寧榮二府傳到文旁輩,尤其玉旁輩,已經忘記祖宗九死一生,創業之艱難。他們自幼生長於富貴之家,不知守成亦非易。

畸戀多發生於兩性關係不大正常的家庭之中。

文章不在於窮理,而思想則受朱熹註釋的拘束,所以士人必須記誦章句,而後方能下筆成文。

吾研究中國歷史,凡婦女掌握大權的,往往發生問題。然則婦女握權,何以發生禍亂?婦女縱曾讀書,也是一知半解,不識大體。且深居閨房之內,不知外間情形,一旦有權在手,便為所欲為,重者禍國,輕者害家,鳳姐就是一個例子。

鳳姐固有才幹,但她能夠發揮才幹,須有兩個條件,一是用她的人能夠予以信任,二是用她的人許其自由用錢,二者缺一,鳳姐只是庸懦之人。

薩孟武:《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

吾國古代常以“富貴”兩字並舉,其實富的未必就貴,而貴的往往必富。蓋貴的可利用政治力以求富;富的唯於政治腐化之時才能用捐納之法以取貴。但是富家子弟之受教育,原則上常比貧人容易,在科舉時代,他們中第自比貧人為多。只唯落敗的仕宦之家才不注意子弟教育,賈府就是其例。

凡是膏腴世家大率反對三姑六婆。

吾國古代社會並不平等,對外戰爭常常有兩種目的,一是掠奪土地,二是捕獲生口以為奴。

古來人臣不妒才者為數不多。

人士所希望與政府者,乃是宦途公開,任誰都可依自己的才幹,以取得才幹相等的職位。

凡有意改革之人,在改革以前,或先施惠以結人心,或先用刑,使人警惕。施惠須從疏而賤者始,用刑須從親而貴者始。若問惠與刑孰先,我欲依法家之說,刑先。

薩孟武:《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

政治上最會引起人們注意及反感的,莫如秉權的人之徇私。凡人與我親密的,特別優待,與我疏遠的,等閒視之,此皆可以引起旁觀者不平之心。

大處能夠解決,小處自可迎刃而解。在一個國家或在一個家庭,必有一個核心問題,凡事不由核心問題著手,只知東做做一點,西做做一點,今天出了一個新花樣,明天再出個新花樣,不但勞而無功,而且注意力必至分散。

吃飯穿衣不能解決,歲暖而妻呼寒,年豐而兒啼飢,則忿怒之氣將勃發而為叛變。

奇怪得很,吾國小說關於官場現象,均不寫光明方面,而只寫黑暗方面。小說乃社會意識的表現,社會意識對於官僚若有好的印象,絕不會單寫黑暗方面;單寫黑暗方面,可見古代官場的骯髒。

色是淫奢生活,空是清淨生活,兩種不同的生活,同時合於一身。這表示什麼呢?表示士人的精神已經分裂,精神分裂之極,影響到人格方面,而令人格變為雙重人格。所謂雙重人格是患者的人格分裂為兩個,各自控制其行為,在俄頃之間,各個分立的人格交替出現,使其人前一刻的行為與後一刻的行為互相矛盾,一人判若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