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博 | 最美長城守護人與《長城搶險》的故事

多年來,來自各行各業的長城守護人們守初心、用匠心,他們在各自平凡又偉大的崗位上勤懇耕耘,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利用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


  2020年北京長城文化節期間,北京市文物局聯合《中國文物報》開展2020年“尋找最美長城守護人(北京)”宣傳推介活動,旨在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在全社會形成保護傳承利用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助力推進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近期,北京文博將陸續為您帶來長城守護人們的優秀事蹟,讓我們來看看他們與長城之間都有怎樣的故事吧。


最美長城守護人(北京)入圍人員——李欣


  10月7日,2020年北京長城文化節閉幕式在八達嶺長城隆重舉行。由中國文物報社和北京市文物局聯合開展的2020年“尋找最美長城守護人(北京)”宣傳推介活動最終推介了10名“最美長城守護人(北京)”。北京廣播電視臺《這裡是北京》欄目製片人李欣因成功拍攝紀錄片《長城搶險》光榮上榜。


  他近年來多次跟蹤拍攝長城修繕,2019年攜團隊,全程跟蹤拍攝10座敵臺的長城搶險加固全過程,記錄下長城搶險過程中的理念爭辯,傳統技藝加固和山巔之上的匠人精神。創作的紀錄片《長城搶險》為長城修繕保留了珍貴的資料,所呈現的過程也為全國磚石長城保護提供了參考借鑑。


北京文博 | 最美長城守護人與《長城搶險》的故事


  記者在閉幕式現場與李欣聊起感想,他笑著說,這是集體的獎,是團隊一起記錄了這次長城搶險並製作成節目傳播出去。所以最美的長城守護人應當是一個集體,而他只是其中一個代表。


北京文博 | 最美長城守護人與《長城搶險》的故事


  全長500餘公里的北京長城,宛如一條巨龍,從城市西北部一路蜿蜒,穿過門頭溝區、昌平區、延慶區、懷柔區、密雲區和平谷區,從城市東北拐出境域。為了保護這條巨龍,文物人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隱於深山進行修繕工程。大型紀錄片《長城搶險》首次把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搬到臺前。該片共分六集,分別是《登天之路》《理念之爭》《原貌恢復》《鼎力支撐》《險中求變》《探索之旅》,於10月1日至6日登陸BTV新聞頻道,每天19:00首播、22:40重播。


北京文博 | 最美長城守護人與《長城搶險》的故事


  這部紀錄片的主創團隊是深耕文博界十餘年的《這裡是北京》欄目組,歷時近一年全程跟蹤拍攝延慶區、懷柔區、密雲區10座長城敵臺搶險工程,採訪多位文物保護修繕專家,聚焦北京首次長城搶險這一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模式。


北京文博 | 最美長城守護人與《長城搶險》的故事


  在拍攝過程中,他們揹著沉重的機器和自帶的乾糧,手腳並用,行走於崎嶇的長城路上;他們在僅容一人落腳的窄道架起機器,身後就是懸崖峭壁;他們冒著七級大風與烈日的炙烤,在搶險現場一拍就是一整天……負責跟拍密雲長城搶險的女記者宋敏怡,跟搶險隊申請,一天要把3個敵臺都看遍,就是為了原汁原味地記錄下修繕的每一個細節、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各敵臺修繕的進度。


  凌晨5:00團隊就扛著設備開始爬山,跋涉4個多小時,終於抵達了第一個拍攝地——密雲區255號敵樓。該敵樓素有“仙女樓”美譽,因其宛若空中樓閣而得名。為了爭取拍攝到最佳、最多的素材,拍攝團隊一直扛到太陽落下才“連滾帶爬”地下了山。瘦弱的宋敏怡說:“有好幾段幾乎70度的大陡坡,到現在我都回憶不起來自己是怎麼爬上去又爬下來的。”跟拍懷柔區252號敵臺的導演,碰上了修繕技術爭論最厲害的一座敵臺,幾乎每次拍攝,都能聽到專家、設計師、搶險工程師三方不停地“吵”。


北京文博 | 最美長城守護人與《長城搶險》的故事


  記者陶潔麗解釋說:“這個‘吵’是帶引號的,吵的都是理念,吵出來的都是更好的解決方法。第一次‘吵’,我一句都聽不懂,全是專業術語,或者修繕中常用的俚語,帶著各個地方的口音。但聽得多了,也把自己聽成了‘專家’,不僅能跟上爭論的節奏,還能跟著提點自己的想法。這次拍攝讓我覺得很有收穫。”


  為了修“仙女樓”,工作人員先要找路——一條能夠登山運料的“捷徑”。跟著鏡頭,人們得以從空中看清“仙女樓”的地勢——南北兩邊與懸崖緊貼,刀削斧劈一般,草木都難以生存,通往“仙女樓”的道是僅40釐米寬的單邊牆,牆下即懸崖。


北京文博 | 最美長城守護人與《長城搶險》的故事


  搶險人員先後找了四五條道,都不滿意。因為不僅工人要上去,還要揹著近30斤重的城磚上去。搶險項目負責人說:“物料的運輸,能少走就少走。”


  無論是鏡頭裡的文物工作者,還是鏡頭外的紀錄片團隊,都為了長城搶險傾注著各自的心血。《長城搶險》創作團隊以電視人特有的方式,挖掘長城文化帶的文化內涵,展現世界文化遺產的魅力。


  據李欣講,下一步他們的團隊將該紀錄片製作成國際版本,用外國人能接受的語境重新整合和解構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做好國際傳播。


  這部6集共120分鐘的匠心之作,用質樸的畫面,記錄下探路修路的艱辛、運料考古的執著、面對搶險難題的理念之爭以及修護長城的傳統技藝,展現出山巔之上人與自然的角力和永不言敗的工匠精神,也反映出長城守護人為保護長城做出的不懈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