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我是北京

2020年1月5日的深夜,週日原本就安靜的航天城,在一場大雪之後顯得格外寂靜,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大樓前,一輛車緩慢行駛著。又是連續兩週沒回家了,剛剛完成工作的劉建剛今天說什麼也要回家看一眼妻子,往常工作到這個時間,他都會在辦公室對面熟悉的小倉庫裡將就一晚,但是今天的大雪觸碰到了他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媳婦很喜歡雪,每次下雪都會開心得像個孩子。而現在她已經挺著8個月的肚子,將為人母。

天問一號,我是北京

圖一:劉建剛與妻子

回想妻子懷孕的這段時間,正是火星探測任務準備的攻堅期,作為火星探測任務型號團隊的北京總調度,劉建剛還沒來得及享受即將為人父的喜悅,就要投入到這個全新的型號任務中去。很多時候組織會議、方案串講、制定計劃,一干就是一整天,等到拿起手機終於可以給妻子打個電話的時候,不是凌晨就是午後,聽到電話那頭睏倦中帶著興奮的聲音,他就可以想到她一個人睡眼惺忪的神情,讓這個高速運轉的“北京”稍稍放慢了節奏。那時他暗暗承諾,等孩子出生了,一定要補償回來這段缺失的陪伴。

可是孩子還未到來,疫情卻來了。為了節省來回路途時間,劉建剛沒有選擇回家過年,提及此事他反而帶著一絲慶幸:“幸虧沒回去,不然要被隔離,就參加不了火星聯試了。”雖然自己沒有因為疫情而無法上崗,但是型號團隊裡的不少人都受到波及無法復工,而原計劃就在2月份的火星任務無線聯試仍要如期進行。

天問一號,我是北京

圖二:劉建剛工作現場

自己作為調度,必須要統籌團隊成員,還要聯絡內外多個單位,視頻會議、電話溝通、傳遞文件……一天對接的人不計其數。除此之外,還要調動起大家的情緒,一掃疫情帶來的陰霾氣氛。在這方面,他幽默風趣的性格發揮了極大優勢。但到了收集各單位的材料時,他又能拿出調度的氣勢,絕不拖延。最終在整個飛控火星探測任務型號團隊的共同努力之下,按計劃完成了預定的內場遙操作聯試和無線聯試,深空接口聯試和測控通信系統聯調,還在任務的最後階段完成了系統間的協同演練,讓方案設計得以優化,系統間的配合更加順暢。

天問一號,我是北京

圖三:疫情期間有序組織無線聯試

“別看建剛年紀輕輕,平時說話輕鬆幽默,但辦起事來毫不含糊,很是沉穩老練。”型號團隊的質量師陳翔如是說。第一次和他接觸的人一定會從他身上感受到少年的青春和活力,但他卻總說,自己是89年的“老人”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北京中心的調度崗位上,他已經是資深的前輩了,可是在整個火星探測任務中,他還是年輕,作為調度想要調動起整個團隊也並不十分輕鬆。不僅飛控中心的型號團隊裡有各個崗位的老專家和領導,外系統需要協調對接的人員也不乏業內大牛,自己該以什麼態度去面對呢?在接受任務之初他就有想過這個問題,但對劉建剛來說這卻並不讓他苦惱,“我們團隊的所有人都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切為了任務,只要是能夠讓任務順利推進,沒有誰是不好溝通的。而我要做的就是把任務吃透,把它當成我自己的一部分,充分了解和掌握。”


天問一號,我是北京

圖四:劉建剛

為了達到自己定下的這個標準,劉建剛在辦公樓裡紮了根。要想找到他非常簡單,不是在任務大廳,就是在會議室,夜深人靜以後,辦公室裡還會有他處理公文的身影。今年五月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執行,劉建剛所在的綜合計劃科全員出動,他也參與了值班,一邊值班一邊還要兼顧火星團隊的工作,“任務來了就不分你我,全科沒有人會推脫和抱怨,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傳統和默契。”

天問一號,我是北京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天問一號升空後,接力棒就都交到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手裡,漫長的護航旅程中,他們會留下怎樣的青春回憶,就看今朝航天飛控人的不懈努力。


來源:我們的太空

作者:宋星光

編輯:麻雨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