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我是北京

2020年1月5日的深夜,周日原本就安静的航天城,在一场大雪之后显得格外寂静,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大楼前,一辆车缓慢行驶着。又是连续两周没回家了,刚刚完成工作的刘建刚今天说什么也要回家看一眼妻子,往常工作到这个时间,他都会在办公室对面熟悉的小仓库里将就一晚,但是今天的大雪触碰到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媳妇很喜欢雪,每次下雪都会开心得像个孩子。而现在她已经挺着8个月的肚子,将为人母。

天问一号,我是北京

图一:刘建刚与妻子

回想妻子怀孕的这段时间,正是火星探测任务准备的攻坚期,作为火星探测任务型号团队的北京总调度,刘建刚还没来得及享受即将为人父的喜悦,就要投入到这个全新的型号任务中去。很多时候组织会议、方案串讲、制定计划,一干就是一整天,等到拿起手机终于可以给妻子打个电话的时候,不是凌晨就是午后,听到电话那头困倦中带着兴奋的声音,他就可以想到她一个人睡眼惺忪的神情,让这个高速运转的“北京”稍稍放慢了节奏。那时他暗暗承诺,等孩子出生了,一定要补偿回来这段缺失的陪伴。

可是孩子还未到来,疫情却来了。为了节省来回路途时间,刘建刚没有选择回家过年,提及此事他反而带着一丝庆幸:“幸亏没回去,不然要被隔离,就参加不了火星联试了。”虽然自己没有因为疫情而无法上岗,但是型号团队里的不少人都受到波及无法复工,而原计划就在2月份的火星任务无线联试仍要如期进行。

天问一号,我是北京

图二:刘建刚工作现场

自己作为调度,必须要统筹团队成员,还要联络内外多个单位,视频会议、电话沟通、传递文件……一天对接的人不计其数。除此之外,还要调动起大家的情绪,一扫疫情带来的阴霾气氛。在这方面,他幽默风趣的性格发挥了极大优势。但到了收集各单位的材料时,他又能拿出调度的气势,绝不拖延。最终在整个飞控火星探测任务型号团队的共同努力之下,按计划完成了预定的内场遥操作联试和无线联试,深空接口联试和测控通信系统联调,还在任务的最后阶段完成了系统间的协同演练,让方案设计得以优化,系统间的配合更加顺畅。

天问一号,我是北京

图三:疫情期间有序组织无线联试

“别看建刚年纪轻轻,平时说话轻松幽默,但办起事来毫不含糊,很是沉稳老练。”型号团队的质量师陈翔如是说。第一次和他接触的人一定会从他身上感受到少年的青春和活力,但他却总说,自己是89年的“老人”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北京中心的调度岗位上,他已经是资深的前辈了,可是在整个火星探测任务中,他还是年轻,作为调度想要调动起整个团队也并不十分轻松。不仅飞控中心的型号团队里有各个岗位的老专家和领导,外系统需要协调对接的人员也不乏业内大牛,自己该以什么态度去面对呢?在接受任务之初他就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对刘建刚来说这却并不让他苦恼,“我们团队的所有人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切为了任务,只要是能够让任务顺利推进,没有谁是不好沟通的。而我要做的就是把任务吃透,把它当成我自己的一部分,充分了解和掌握。”


天问一号,我是北京

图四:刘建刚

为了达到自己定下的这个标准,刘建刚在办公楼里扎了根。要想找到他非常简单,不是在任务大厅,就是在会议室,夜深人静以后,办公室里还会有他处理公文的身影。今年五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执行,刘建刚所在的综合计划科全员出动,他也参与了值班,一边值班一边还要兼顾火星团队的工作,“任务来了就不分你我,全科没有人会推脱和抱怨,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传统和默契。”

天问一号,我是北京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天问一号升空后,接力棒就都交到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手里,漫长的护航旅程中,他们会留下怎样的青春回忆,就看今朝航天飞控人的不懈努力。


来源:我们的太空

作者:宋星光

编辑:麻雨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