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鄉愁的老柳樹和犁鏵鍾

老柳樹

在村子東頭有一棵碩大的老柳樹,長得一房多高,粗粗的樹幹一人摟抱不過來。茂密的樹枝長得圓韻韻的,幾個分枝幹競相四處伸延,中間形成鍋底狀,大一點的孩子常常爬上去,騎在樹幹上學廣播喇叭大聲嚷嚷著播送童話。老柳樹有一頭濃密優柔蓬鬆的髮型,比城市裡經過人工修飾的風景樹更嫵媚動人,它的個子比森林裡的柳樹略矮些,體態強健勻稱。根部面不見一個鬚根裸露,地面平坦光滑堅韌,粗糙的樹皮被頑童們爬得鋥亮烏黑。春天來了,老柳樹因為身處溫暖的地帶,總是第一個吐綠放芽,惹得孩子們折下它的柳枝做口哨吹,夏天到了,老柳樹圓圓大大的蔭涼不僅僅是孩子們玩“嘎拉叉”(豬、羊腿部一塊小骨頭)的場地,打彈球(自己用粘土做的,狀如現今的跳棋球),踢毽子、跳格子、捉迷藏的場地,也是村裡人常常聚齊的地方,到生產隊地裡出工幹活先要到大柳樹下聚齊,社員會議要在大柳樹下召開,老人們哄孩子要來大柳樹下玩耍才有樂子。

秋天裡半黃半綠的柳樹葉和枯枝隨風飄落,而大多都是靜悄悄地落在老柳樹自己的腳下,厚厚的、黃綠相間的柳葉或矗立、或仰臥、或起坐,這群灑脫、無畏、自信的葉體將柳樹腳底的大地,繪成了塗滿了底色的畫紙,村童們或坐或躺在柳葉間,渾然天成一幅鄉野圖畫!冬天裡,老柳樹矯健的身軀和濃密的秀髮在北風中越發顯得清高、俊秀!

放學後在老柳樹下玩得昏天黑地的孩童們,小腳奶奶們“回家了,吃飯了”的呼喚聲由遠及近,將戀戀不捨的孩群拽散……,村莊上空喧囂聲嘎然而至。

記載鄉愁的老柳樹和犁鏵鍾

記載鄉愁的老柳樹和犁鏵鍾

鐵犁鏵鍾

村裡的學校從五十年代開始,在老師們的辦公室門前,就有一個用生產隊廢棄鐵犁鏵做的鐘,鐵犁鏵尖朝上,中間有一個圓孔,幾道鋼絲繩穿過圓孔將鐵犁鏵牢牢地倒懸在木樁上,鐘的下面放著一個鐵棒,它是村裡學校的掛鐘。上課的鐘聲響起,是鐺鐺、鐺鐺連敲兩下後間歇,下課的鐘聲是,鐺、鐺、鐺敲一下後間歇,去操場集合的鐘聲是,鐺鐺鐺中間不間歇。記得那時呀,最愛聽到鐺、鐺、鐺的下課鐘聲,撂下課本大聲歡呼雀躍著跑出教室,最流行的遊戲是,“相面猜小偷”,小紙條寫好後揉成團,空中一撒,搶到紙條後由相面猜誰是小偷,然後由衙役打小偷的手……,最不願意聽到的鐘聲是鐺鐺、鐺鐺的上課鐘聲,往往在玩得出神入化時,鐘聲響起,極不情願地拖著腳步慢騰騰地走進教室,為此好多次受到老師警告。鐵犁鏵的鐘聲洪亮而悠長,在村莊上空響了若干年。鐵犁鏵掛鐘的軀殼歷經一代人的滄桑,鏽跡斑斑卻聲音如初,被鐵棍敲打的面部始終潔淨光亮。鐵犁鏵掛鐘一直伴著村裡五零和六零年代出生的人,走完小學和初中的路途。

記載鄉愁的老柳樹和犁鏵鍾

記載鄉愁的老柳樹和犁鏵鍾

鐵犁鏵掛鐘後來被電鈴取代了。完成使命的鐵犁鏵掛鐘被堆放在牆旮旯,塵土覆蓋了它半身軀體,但它仍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那樣,不懈地守護著自己的過往。伴著鐵犁鏵掛鐘聲上學的那代人的後代子孫們,已不識鐵犁鏵為何物了。鐵犁鏵掛鐘啊,你豐滿的音頻裡儲藏著一個村莊的變遷,記載著一個農耕時代!

勿忘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