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什麼會失敗?

q670q47u235n1


非常樂意回答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在看中國歷史紀念表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朝代的世系表是這樣的,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其中有4年沒有任何稱呼,也就是說歷史出現了一個沒有詳細記錄的斷點時期。我們都知道秦朝於公元前207年滅亡,漢朝於公元前202年建立,這4年在歷史上沒有什麼詳細的記載,或者是說語焉不詳,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學習歷史一般都是以史書來作為依據的,也就是二十四史,那麼我們在研究中國歷史的時候,可以看這些歷史書,史書分為通史和斷代史這麼兩類,在這些書籍中並沒有詳細的描寫是怎麼一回事?實際上呢,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陳勝吳廣發揚了革命首創精神的農民戰爭之後的一段時間。我們都知道秦朝的暴政導致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而秦末農民起義又分為兩個階段,第1個階段以陳勝吳廣為主,第2階段以項羽劉邦為主,那麼秦朝滅亡以後,項羽和劉邦所領導的起義軍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已經不再是農民起義的性質。而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為了爭奪皇帝位置進行了戰爭,我們可以說叫做楚漢之爭,那麼這4年是怎麼來繼續的呢?從政權的延續來看,實際上這4年中還有一個政權存在,就是西楚。楚漢之爭的結果是劉邦戰勝了項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漢朝,歷史上稱為西漢。這一段時間我們所能看到的歷史書主要就是《史記》。《史記》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他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寫起,一直寫著漢朝漢武帝年間。這位當代人寫當代歷史,他勢必要有所避諱,因此在他的敘述中就把公元前206年到觀前202年這段的歷史一帶而過。這一段歷史是因為劉邦戰勝了項羽,假設說項羽戰勝了劉邦,那歷史就會重新改寫。

在這裡我們要研究的就是項羽為什麼會失敗?實際上項羽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客觀上來講。第一裂土分封是項羽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楚漢戰爭中,項羽最後失敗是由於他反對統一,極力搞分裂割據,違背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和人民的願望。當時從生產力的發展而論統一是大的趨勢,是歷史發展的方向。而項羽在滅掉秦軍主力以後,他卻代表了某些舊貴族和割據勢力的利益,竭力恢復封邦建國稱割據的局面,這樣就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方向和人民的願望與要求,因而註定了他的失敗命運。所以說他在同劉邦的戰爭中,一開始就註定了他失敗的命運,因為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稱雄割據,並不謀求全國的統一,這是與歷史發展的大趨勢背道而馳的,因而在戰略上是消極保守的,往往失去有利的戰機,在政治上不注意爭取民心,不僅引起人民的反抗,也使那些要求穩定社會秩序的地主階級感到失望。第二個原因,由於項羽的殘暴,殺人過多。軍行所至,放縱部下燒殺劫掠,不僅引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就連當時的地主階級也對他感到失望。他的軍隊走到哪裡就強掠到哪裡,如火燒咸陽燒殺齊國都城,結果大失人心,他好殺成性。反秦鬥爭尚未結束,就在新安坑秦降卒20萬之眾也是大失人心之舉。第三 、項羽在秦朝滅亡以後沒有給人民帶來任何利益,沒有給人民以生存和生產的條件。反觀劉邦,進咸陽以後約法三章,穩定了社會秩序,穩定了人心。第四、項羽港幣自用優柔寡斷,這兩者看起來似乎是矛盾的,但恰恰是他思想中互相聯繫的兩個側面,是他的一個性格特徵,也就是人性的弱點。他不會用人,不能容忍,嫉賢妒能,有功者害之,賢者棄之,他的部下和大將都叛離他而投奔劉邦,最後跟從他逃亡的只剩下28個騎兵,很能說明他不得人心,終於失敗的下場,也就是說他在內部關係上不能用人容人,不能夠聽取部下的意見,團結各方的力量,最後弄得眾叛親離而失敗。第五,由於內部奸細項伯的破壞。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也是隱藏在楚軍內部的一個不折不扣的奸細,對於項伯的那些內奸的勾當項羽是知道的,但是項羽的婦人之仁矇住了他的眼睛,一直到死,他都沒有察覺出項伯對他事業的嚴重危害性,反觀劉邦則善於用人能夠拉攏民心,能夠堅持統一提出了與歷史發展方向和人民願望,要求相一致的目標。所以說最後奪取了政權。





歷史小菜菜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公元前232——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後,是中國古代幾千年歷史上最強悍的武將。《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南宋大才女李清照也寫詩讚曰“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之美譽。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斬木為兵,揭竿而起。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刺殺太守殷通舉兵響應。23歲的項羽,就這樣帶領江東八千子弟兵投入了轟轟烈烈的反秦鬥爭,登上了歷史舞臺。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破釜沉舟,在鉅鹿之戰中一鼓作氣打敗悍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




由於其卓越的戰功、無雙的勇力,成為事實上的反秦群雄的領袖,在推翻暴秦統治的鬥爭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但是,項羽在和劉邦的軍事鬥爭中,無疑是一個失敗者。但是他並非單純是軍事意義上的失敗者。他的失敗,更多的是政治謀略上的失敗。相比較而言 ,力量弱小的劉邦之所以取勝,力量相對強大的項羽之所以失敗,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劉邦正確地運用戰略策略,與項羽鬥智不鬥力,用計分化收買項羽的部下,抄項羽的後路,派遊兵切斷項羽的糧道。



二、劉邦善於用人,能把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聯合起來,做到守有賢相,謀有良臣,戰有猛將,力量由弱逐漸變強,終於戰勝了項羽。而項羽自以為“力拔山兮氣蓋世”,迷信武力,缺乏遠見,剛愎自用,不肯聽從部下意見,嫉賢妒能,以致許多有才能的人如陳平、韓信、英布等都離楚歸漢,賢士不附,將帥離心,甚至連他唯一的謀臣范增也被逼走。



三、項羽目光短淺,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重建大一統封建秩序,而是逆歷史潮流而動,效仿西周大搞分封制,只滿足做一個諸侯霸王,完全背離了天下百姓渴望安定統一的願望。項羽充其量只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一介武夫,他的失敗註定是必然的。同時,項羽的分封也引起了一些握有重兵的將領的不滿,那些被貶的或未封王的,更是懷恨在心。其中尤以劉邦、田榮、彭越、陳餘四人最為突出。當初楚懷王與諸王有約,先入關者王之,劉邦先入關,但項羽憑藉自己勢大,把劉邦趕到巴蜀漢中去當漢王。劉邦對此心懷不平。分封不久,握有重兵而未封王的田榮,首先在齊地起兵反抗項羽,接著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進兵關中。從此,劉邦與項羽展開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四、劉邦注意收買人心。劉邦率軍進入咸陽後,宣佈廢除秦的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讓秦的一些地方官留任原職,以維持社會秩序。尤其是劉邦的“約法三章”,一方面是重建封建法制的開始,是保護地主階級生命財產不受侵犯的政治宣言,另一方面,它具有穩定社會秩序的積極作用,因此得到了關中各階層人民的支持。“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慰勞劉邦的軍隊,“唯恐沛公不為秦王”。因此,在戰爭過程中,劉邦有比較穩定的關中做後方,糧餉兵源比較充裕,可以專心東進而無後顧之憂。而項羽的後方,地盤雖大,但有十餘個割據王國充塞其間,矛盾重重,貌合神離,明爭暗鬥,愈演愈烈。這就是項羽違背歷史發展潮流、大搞分封制的必然結果。項羽孤軍遠征,軍需供應不濟,軍力消耗無法補充,因此他東征西戰,顧此失彼,窮於應付。這就給劉邦利用矛盾、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創造了條件。




此外,項羽生性殘暴好殺。由於坑殺20萬秦軍降卒,進咸陽後燒殺搶掠,近失民心,致使眾叛親離,日益孤立,最後落了個四面楚歌,霸王別姬,自刎烏江的可悲下場。


山高水遠初心不改


謝悟空!項羽之所以最後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是敗在了分封上。

第一,分封逆歷史潮流。中國社會自秦朝開始進入封建社會,秦朝用封建社會制度代替以前的奴隸制社會制度,無疑是社會的一大進步。但項羽滅亡秦朝後,摒棄秦朝封建社會制度,用以前的分封制代替郡縣制,大封各路諸侯,讓當時中國社會倒退到周朝以前的社會形態,不但嚴重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還把中國社會直接置於諸侯割據和混戰狀態。郡縣制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生產力發展,項羽用分封制代替郡縣制,開歷史倒車,必然被中國歷史逃汰和滅亡。



第二,分封引起劉邦不滿。按照楚王當初的協定,先入咸陽者王之,劉邦率部首先攻入了咸陽,但項羽不顧當初之協定,不但沒有把關中封給劉邦,還處於對劉邦不滿和報復,故意把劉邦分封到偏僻荒野之地漢中,體現了項羽背信棄義,心胸狹窄,為了防止劉邦進入關中,項羽把秦國一分為三,分別由三名秦國降將章邯、董翳和司馬欣分別把守,讓項羽從政治上失去了天下的信任。



第三,分封導致田榮造反。項羽因為田榮當初沒有出兵救項梁,不但沒有給田封王,還把齊地也一分為三,分別封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改封田時為膠東王,引起田榮齊滿和反抗,他把項羽分封的三王趕的趕,殺的殺,爾後自立齊王,和項羽唱起對臺戲來,項羽出兵剿殺了田榮,並坑殺其部下,引起了齊地軍民強烈不滿,田榮之弟田橫擁立田榮之子田廣起來造反,得到齊地廣大老百姓堅決支持和擁護,之後,項羽深陷齊地幾年而不能自拔,讓劉邦有機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奪取關中,並一路直取彭城,雖然項羽以少勝多把劉邦打走,但漢軍在滎陽一線與項羽楚軍形成了軍事對峙,使項羽最後處於腹背受敵、兩線作戰的境地,最終嘗下了失敗的苦果。



二是敗在了殘暴上。項羽殘暴主要表現在在新安坑殺秦軍二十萬,在齊地坑殺投降的田榮部下,在咸陽進行慘無人道的屠城,屠殺了接受投降的秦王子嬰及其秦朝官員,並放火燒了秦咸陽宮(非阿房宮),大火三個月不滅,引起了秦人強烈不滿,雖然從軍事上打下了咸陽,但卻從政治上輸掉了天下。

三是敗在了剛愎自用上。有用無謀,可以借用別人的智謀,但項羽棄亞父范增之謀、手下韓信之諫於不顧,一味相信武力和屠殺,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終被劉邦用眾人的力量把他打敗。



四是敗在了愛民不夠上。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劉邦很注意這個方面,而項羽就缺乏這個方面的意識,楚軍所到之處,一路燒殺搶掠,坑害百姓,秦地、齊地無不痛恨項羽,說項羽是軍事家,純粹是抬高了項羽,充其量項羽最多算個武夫,項羽的失敗與項羽縱兵擾民不無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