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为何不趁机废除藩王以绝后患?

随着吴王刘濞的儿子被当时还是太子爷的刘启用棋盘砸死,虽然汉文帝派出使者安慰了无比愤怒的刘濞。但是这位汉王朝的近亲这个时候也是十分悲凉和无奈,一方面自己的亲生儿子被当朝太子砸死,虽然皇帝装模作样的安慰了自己。另外一方面自己又不能借此发难发泄自己的不满,于是这笔账就这么结下梁子了。等到汉文帝去世之后,自己的仇人终于上台,还想削藩,于是七国之乱爆发。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为何不趁机废除藩王以绝后患?

但是吴王刘濞最终还是败给了周亚夫,那么在西汉中央政府胜利的情况下,汉景帝为什么不能进一步的彻底拔除藩王呢?首先从历史来看,秦朝统一之后推行郡县制,但是在西汉建立之后,因为大赏功臣,于是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并存的。在刘邦消灭了汉初的那些异姓名、诸侯王之后,刘姓自家人纷纷上台。在刘邦看来,自己做的是相当的完美,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并存确保了皇帝有着相当大的自主权和中央政府足够的实力,消灭掉异姓诸侯王,将自己人搞上台,可以靠着刘姓的血脉和亲戚关系确保子孙皇位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为何不趁机废除藩王以绝后患?

从西汉刚刚建立的情况来说,刘家的诸侯王保证可以打压其他的异姓王,在吕太后去世的时候,因为吕产等人的作乱,靠着朱虚侯刘章等人的帮忙才将皇位拿了回来。于是汉景帝也认识到了哪怕七国之乱产生之后,刘家人对于国家安全的可靠性还是存在的。但是这个问题在于,诸侯王有着自己的自主军事权和财政权,一旦有想法就很容易爆发动乱,西周开始的分封制就有一个很好的现实性的教育和说明,到了东周时期皇室的权威压根就做不得数,诸侯们在周王的眼皮之下互相的兼并和征伐,丝毫没有将周王放在眼里。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为何不趁机废除藩王以绝后患?

而西汉的刘姓诸侯王,分封的基础就是血缘的远近和亲疏上面,除了皇位是太子不动摇之外,其他的皇子都有自己的封地,在西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就连刘邦的兄弟也是有封地的,还有一个特殊的例子就是刘邦的亲家和原本就是亲戚的张敖也是有着赵王的王爵。然而,随着时间段的流逝,一些诸侯王和皇帝间的血缘关系会越来越疏离。血缘关系统一的忠心是存在质疑的。这也间接造成了七国的叛变。但是,如果让汉景帝单独面临这些任性的王后,他恐怕也会感到头痛。同父同母的弟弟梁王刘武就协助他缓解了冲击。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为何不趁机废除藩王以绝后患?

从这个视角看,汉景帝不允许把诸王们都砍掉。另外,汉景帝自己也有儿子,也要封诸侯王,他要为自己的后着想。因此,封国不应全然暂停。削藩的使命不太可能完完全全实现。然而,汉景帝也明白,今天封国的诸王,将来也许沦为后人为帝的障碍者。然而,割除藩属国是一个迭代的步骤。因此,虽然汉景帝没有暂停封国,但从汉景帝起,诸王就没有诸公国的管辖权,进一步压制了藩王的立法权。这也为汉武帝一步一步颁布感恩令奠定了大方向。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为何不趁机废除藩王以绝后患?

我们可把这看做是政治体制的革新。革新的巨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工的。这是一个迭代的步骤。对于君主来说,切断藩属冲击到诸王的权益。如果他们不谨慎,他们会危害到自己的管治。所以,我们可以减慢步伐,不能着急。就像汉武帝行的推恩令一样,它是从汉景帝时代的逐渐逐渐收缩的,经过三代才完工,当作君主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和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