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之王之傳說

作者:莊秋

趙肅侯勵精圖治優點,也有貪圖虛名的失誤,但真正讓趙肅侯頭疼不已的卻是他自己戰略指導思想上的錯誤。

趙肅侯一直希望向中原腹地發展,戰略構想雖好,但實施起來卻很困難。因為,趙國南面是魏國、和部分齊國地區,而這兩個國家實力都不可小覷,那個也都不白給!趙肅侯通過多次征戰,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趙肅侯十五年,他派兵去攻打魏國的黃邑時,經過激戰,趙國損兵折將之後,卻仍舊以失敗而告終。趙肅侯這才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於是他調整了戰略方針,把原來的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開始在趙國南部修建南長城。也就是現在,經考古學家證實了的,由武安經磁縣到肥鄉,沿漳河、滏河岸邊修建的這一段長城,現在還有部分遺址尚存。

趙肅侯晚年,齊國、魏國、秦國,或單一,或聯合,不斷侵略趙國,使得趙國國力遭到持續性破壞。趙肅侯遂在不得意中駕鶴西去。而留給趙武靈王的,就是這麼一個身處‘四戰之地’,處於戰略防禦,積弱的國家。趙國地處列國中央,號稱中央之國,其北面有中山國、燕國和諸胡;南面是魏國、宋國;西面則是秦國和韓國;東面是齊國。誰想攻打趙國都很容易。再加上,戰國時期‘國無定交’,國家之間又極容易翻臉,說打就打,所以,趙國必須四面臨敵,四面作戰。這就是四戰之地的大概意思。而就當時情況來講,趙國在實力上,也僅僅是稍強於韓國,既沒有地理上的優勢,又沒有強大的國力,再加上有中山國橫亙在趙國腹地,對趙國構成極大威脅,北邊又有諸胡的侵擾。可謂是強敵環伺,政治經濟積弱之國。這就是趙武靈王繼位時,趙國的基本國情。而窮則思變,變則通。困窘積弱的國情,也成為趙武靈王,後來實施胡服騎射的最原始的動力。

趙武靈王繼位不久,趙肅侯下葬,齊、楚、燕、秦、魏,五國各派了一萬精兵前來會喪。我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五萬人,不過,這倒也符合趙肅侯貪圖虛名,喜歡奢華的個性。

可是,這些國家又為什麼這樣做呢?每個國家都出一萬人。

五個國家這樣做,可能含有以下三個目的:第一,就是,這些人純粹是來捧場的。來湊熱鬧的。第二個目的,這些人,是來考察趙肅侯壽陵的。趙肅侯修建的壽陵,是以山為陵,也就是在山上鑿一個大洞,作為陵墓。這在當時,絕對是超級水準的,絕無僅有,也是絕對引領時尚潮流的。第三個目的,炫耀武力。這種可能性最大。五國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乘著趙肅侯剛剛去世,趙國新君、趙武靈王年紀尚小的機會,派精銳部隊,來趙國炫耀。

五國會喪一事,就這麼平平穩穩地過去,而趙肅侯以山為陵的這種做法,卻得到歷代帝王的追捧和效仿,開創了中國古代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

趙肅侯時代結束,屬於趙武靈王的一個嶄新時代終於來臨。

趙武靈王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史書中有關於他的確切記載很多。

據《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武靈王的祖先趙襄子,去晉陽備戰知伯時,有很多人跟著他去晉陽避難。人一多,難免就出意外。趙襄子有一個隨從,叫原過,就落到隊伍後面。沒想到,原過走著走著,忽然就看見前面出現了三個奇怪的人。奇怪在哪裡呢?奇怪在雲霧繚繞,而且三個人從腰帶以下,什麼都沒有,是空的,透明的!我估計,當時原過一準是嚇暈掉了,肯定是張口結舌,什麼話也沒說出來!這就是傳說中的神仙呀!關於這三個人,後來有的史學家曾考證過,說,‘三’這個字,大寫的 ‘三’,在甲骨文裡又當‘氣’字講,空氣的‘氣’字。先是三,三橫,然後下面加上勾,最後演變為現在的氣字。氣人,也就是仙人,就是咱們說的神仙!就是三位神仙一起大駕光臨人間了。當時,這仨神仙,對徹底暈掉的原過說,我們是霍泰山神的使者。奉霍泰山神之命,來見趙襄子。同時又交給原過一個竹管,二節,綠油油的。說這是霍泰山神送給趙襄子的。說完,“嗖”一聲,仨神仙,就一塊閃了,不見了!原過嚇的立刻撒腿就跑,很快追上趙襄子,說了事情經過。趙襄子一看那竹筒!?沒有絲毫動過的痕跡,很驚訝,忙齋戒三日,沐浴薰香之後,打開竹筒一看,裡面有卷黃色的絹,上面用硃砂寫著紅字,前面是說要在什麼什麼時候幫助趙襄子打敗知伯,後面則說:“至於後世,乃有伉王,赤黑,龍面兒鳥口蜀(宙音)。鬢麋髭髯,大膺大胸,修下而馮……等等”。什麼意思?就是說霍泰山神要賜給趙襄子一個伉強的後代做大王。這個大王,面色長的紅裡透著黑,黑裡透著光,而且,面貌像龍、嘴像鳥一樣向前突出,滿臉連鬢絡腮鬍子,體魄高大壯碩。將來有很大的作為,等等!這個人是誰呀?就是趙武靈王。

我說到這兒,你或許又該說了,這個故事,倒是很神奇,但它畢竟只是個神話傳說,能有多大可信度?我們作為現代人,又應該怎樣去理解和分析古代神話故事呢?

這個故事,確實有著濃重的神話色彩!

兩千多年前的事兒,很多現象,是當時人們根本就沒有辦法解釋的。所以,古人這才以神話,或迷信來說事兒。這在古代很正常,我們也應該用揚棄的眼光去看,去偽存真,發現其所含帶的歷史真實信息。

那麼,這個神話故事,帶有怎樣的歷史真實信息呢?

有三點:

第一,體現了趙氏先民的高山崇拜和鳥圖騰崇拜。

先說高山崇拜。

原過,在途中碰見了三個神仙的故事。而那三個神仙,不是自稱是霍泰山神的使者嗎?這個霍泰山,就是趙國先民,對高山崇拜的具體實物。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霍泰山是趙氏的發祥地。原先,趙氏有一個叫飛廉的遠祖,就是那個跑得特別快的飛廉,他去世後,就葬在霍泰山。另外,在趙姓誕生一段,我還說過一個人,叫造父,善於駕馭馬車的造父,他不是被封在趙城了嗎?趙城就在霍泰山腳下。霍泰山也就是現在山西霍山。因此,趙國曆來把霍泰山作為神山來祭祀。

至於圖騰,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古老的崇拜方式,帶有濃重的氏族特點。趙國人是以玄鳥為圖騰的。玄鳥是鳳鳥的一種,鳳鳥也就是傳說中的鳳凰。而鳳凰本身,就是多種鳥的組合體。趙氏遠祖女修,吞食鳥卵的故事。這個故事就直接反映了趙人對於鳥圖騰的崇拜。而趙武靈王‘龍面鳥口蜀’一說,則也是這種圖騰崇拜的間接反映。其實相關證據還有很多,像《史記·趙世家》裡說,趙武靈王在築雲中城時,看見鵠鳥在天空盤旋不下,鵠鳥就是天鵝,於是趙武靈王就在那裡建造了雲中城。包括咱們現在發掘的插簡嶺遺址,也是一隻頭部朝東的鳥形圖案。還有陸續出土的鳥樽、鳥柱盤等等,都能反映出趙國先民對鳳鳥圖騰的崇拜之情。

第二,這個故事,還反映出,古趙國和有周邊少數民族融合的特徵。為什麼這麼說呢?對趙武靈王的描述‘龍面兒鳥口蜀,鬢麋髭髯。’就是趙武靈王的面部,具有稜角分明的特徵,而且體毛鬍鬚都很濃重。這顯然是具有外國人、也就是胡人的長相特徵。其實早在趙武靈王之前,趙國就曾經有過很多次胡漢通婚、融合的記載。像趙國先祖趙衰,咱們曾說過他,他跟著晉文公重耳在“狄”這個地方避難時,不是就曾娶了少數民族姑娘當媳婦嗎?而趙氏另一祖先趙襄子,他也曾經娶過空同氏為妻。空同氏,是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之一。再有,趙襄子的姐姐也嫁給了代地之王,而代王,就屬於赤狄血統。也就是說,趙國人早就有和異族通婚的歷史。而上行下效,自古使然。所以,在趙國人的血管裡,同樣流淌有胡人的血脈。而有了這種文化背景的影響,我們就不難理解,趙武靈王為什麼敢於實施胡服騎射改革了。

第三點,還反映出,趙武靈王將有著迥異於同一時代,其他的帝王的文治武功。


趙武靈王之王之傳說

···持續未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轉載自:趙武靈王酒公眾號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