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靡花事了——千古詞帝李煜的絕唱


荼靡花事了——千古詞帝李煜的絕唱


人間四月芳菲盡,荼靡花事了。不知不覺間,已到了仲春時節。花期短暫的各色名貴樹種,譬如玉蘭、海棠花兒、櫻花、桃花等漸入頹勢,紛紛離枝萎謝,繼而凋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昔日的桃花塢,落英繽紛,真個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令人不忍卒睹,感傷之情油然而生。

荼靡花事了——千古詞帝李煜的絕唱


01曲終人亡,悲情的結局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像是他提前為自己譜寫的輓歌,唱盡了一命終了萬事休的悽婉和悲涼。

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家自行命歌姬作樂,唱其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戶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對比,表現了一個王國之君的無盡惆悵和哀怨。

李煜是藝術造詣極高的天才詩人,空有滿腹才華,無治國之能,不幸淪為宋太宗的階下囚。他不堪帝王之才,也不懂政治險惡,處境維艱,卻依然不改性情中人的多愁善感和文人肆意宣洩的習氣,乃至丟掉了性命。

從另一種意義上來看,這種戛然而止的局面,興許對詞人而言,是最好的解脫和歸宿。撇開李煜帝王的身份,他一定是善良多情的,多思多慮的,他的天賦才情,不是尋常人可以企及的,縱觀古往今來,天才們的靈魂深處,一定是孤獨寂寞的。在曾經的繁華故國和錦衣玉食的溫柔鄉里,沉溺在歌舞昇平中的南唐後主,未必就是一個荒唐透頂的君王,他只是錯投了帝王之家,沒有政治才能和興國抱負罷了。尤其,他更不可以像普通人那樣任性的活著,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荼靡花事了——千古詞帝李煜的絕唱

02“血淚之歌,一字一珠”的絕命詞

李煜這首詞,全詞虛設問答,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流淌,最後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詩人寫作這首詞時候心境的絕望和悲哀,蘊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洩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他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迭。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麼時候才能完結呢?命運的玄機誰也參不透,這絕命前的悲情和傷懷,也許是敏感的詞人對命運走向有了強烈的預感,一語成讖發出了終結者的詰問。答案很快就來了,當國君時縱情聲色不理朝政,降宋之後淪為宋太宗的階下囚。李煜勉強又苟活了一年,在月圓之夜死於異國他鄉。

荼靡花事了——千古詞帝李煜的絕唱

歷史的塵埃,瀰漫了古老的大地。多少千古風流人物,英名蓋世的帝王將相,都似過眼煙雲,散佚在浩渺的史冊裡。

就像這春天裡炫目的花兒,來得燦爛,走得倉惶而淒涼。落英覆蓋之下,埋葬了一個又一個奇異的靈魂。

唯願來世,只找合適的人,只做對的事情。莫把光陰錯過,莫把才情錯付。一代詞帝李煜,莫要再去朝堂做皇帝!

荼靡花事了——千古詞帝李煜的絕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