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金融黃建庭:技術架構打造10秒核心競爭力

2019年,科技公司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在廣度和深度上都邁入了新階段,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力量廣泛共享,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日益拓深行遠。

與此同時,2019年各金融科技企業亦開始積極推動開源生態發展,幫助金融機構及企業降低技術使用門檻與成本,金融科技底層平臺創新發展進入加速期。以技術賦能金融行業,推進金融業務及服務創新,並通過開源技術深度賦能相關從業者已經成為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在此背景下,科技企業該如何更好地實現賦能?360金融技術架構總監黃建庭認為,企業應基於業務價值驅動,構建快速響應的金融級技術架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交付速度。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技術層面的全面開源,實現行業賦能,助力金融行業的發展升級。

——技術架構搭建下的資源時效提升

對於金融科技平臺而言,隨著用戶的快速發展,交付效率、穩定性、用戶體驗等要求給業務帶來了多重壓力。想要支撐指數級增長的用戶,構建相適應且不斷優化升級的技術架構是推動業務發展關鍵。

問:您和您的團隊在360金融負責什麼工作?

黃建庭:我們的團隊主要負責三個方面工作。一是整體技術架構能力建設,如中間件能力,新技術探索等;二是基礎平臺建設,如通知平臺,決策引擎平臺等;三是大風控體系能力建設,如AI風控技術能力。

問:技術架構是如何為360金融賦能的?

黃建庭:技術架構是整個360金融的技術核心,目的就是為了加快交付的速度,讓開發工作不需要再關注非功能性需求,而只需要做跟業務強相關的部分,其他的直接拿過來用就可以。這就大大降低了他們的工作量,提升了交付的速度。同時,我們還通過技術架構的升級來滿足業務增長的需求。

此外,技術架構還可以保證上層系統的透明和下游接口的可用性,從而提升資源利用率。以短信通知服務為例,技術架構連接了很多合作通道,在接到上游業務系統的需求後,架構平臺會根據不同通道的特性採取有針對性的參數和技術自動匹配,實現目標客戶的精準觸達,以此保證系統和上下游的可用性。

問:過去一年,技術方面有哪些革新與創新?

黃建庭:過去的一年裡面,我們的技術架構從2.0升級到了3.0。目前,我們四分之一的系統已經升級到新的架構,且起到了明顯的效果:資源利用率提升了50%,生產運維更加容易,在擴容方面,已經實現了分鐘級別響應。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量,並保證穩定的服務質量。

——構建核心競爭力,實現10秒內快速響應

在金融行業,風控是最大的命門。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於金融服務的體驗也越發重視。因此,在以技術賦能金融行業的過程中,從業者應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同時解決風控與效率的問題,才能構建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問:金融行業對於技術架構有什麼特殊要求?

黃建庭:金融行業對技術架構的首要要求就是安全,從基礎架構、上層的應用功能到數據存儲、敏感信息保護等都要保證安全。我們所作的最核心工作,就是保證所有數據在進入存儲介質時都是加密或者脫敏的,從根本上防止信息洩露問題。

其次,業務的延續性、可用性也尤為重要,即一定要保證客戶服務的穩定可靠。一方面我們通過在後臺鏈接、預留多個參數通道,確保用戶在接受服務時,不會因為介質渠道問題而有不順暢的服務體驗。比如接收短信驗證碼這一個步驟,我們需保證至少三個渠道的開放,避免用戶不會因個別渠道的信號、維護問題而收不到短信。另一方面,在版本迭代中,我們採用優雅停機進行系統的發佈和維護,從技術層面保證了7*24小時的服務可用性。這當中,有很多前沿的嘗試,並且我們也已經申請了許多這個領域的專利。

最後,在性能方面,金融科技讓借貸效率實現了質的飛躍,用戶可在各類金融機構進行線上業務申請,從提交申請到拿到額度,可能僅要幾分鐘的時間,這相比以往線下辦理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現在做得更近一步,在10秒內完成一整套大數據風控評估流程。從用戶提交申請開始,系統進行復雜的大數據AI風控決策,10秒倒計時結束前,就會明確告知用戶個人的授信結果。

問:10秒鐘應用了什麼技術?核心的競爭力是什麼?

黃建庭:10秒鐘的核心競爭力還是風控。其實,用戶在做每一個動作時我們都會進行反欺詐識別,也就是風控前置檢測。比如用戶在輸入手機號、姓名、身份證號碼的同時,同時會進行實時風控檢測,快速識別偽冒欺詐風險。

10秒鐘也分為好幾個步驟。首先是大數據計算,在收到用戶申請後,我們會對用戶關聯的幾十類數據同時進行計算,通過大量的特徵工程創造大量刻畫用戶風險的特徵數據。然後,風控AI引擎從特徵工程平臺獲取特徵數據,經過複雜的AI運算決策,得到最終授信結果。

問:當前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和困難?

黃建庭:最大的挑戰是大數據計算。我們的數據量越來越大,對於實時計算的要求就越來越高。比如要在10秒內完成風控計算,並同時保證系統的可用性、穩定性,還要在大量用戶進入時保證用戶體驗,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另外一個就是高併發問題。在只有一個人進入系統的情況下,10秒內完成授信是比較容易的。但因為資源有限,就像路的寬度固定,一輛車很通暢,大批量的車同時進入,可能會堵塞,我們的系統是否依然可以在10秒內完成?如不能,會因為性能下降導致用戶的服務質量受到影響。這也是我們當前雖然已經實現了技術上攻克,但仍要持續進行技術架構迭代升級的最主要原因。

——發力開源,打造數據中臺,以開放生態賦能合作伙伴

科技能夠降低金融機構運營成本,提高金融產品質量和服務效率,推動各類機構聚合發展以及金融服務生態圈的開放。因此,普惠金融生態鏈上的各類機構都著力於金融科技的應用。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金融行業對於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需求更為迫切。因此,通過金融科技的開放推動全行業轉型,已成為炙手可熱的發展新方向。

問:開源的契機是怎樣的?

黃建庭:受益於開源,就應該反哺開源,這是一個技術人都會有的信念。360金融核心系統的構建受益於開源,但從2018年開始,我們在使用過程當中發現一些問題,比如當前的開源項目不完全符合內部的環境或需求,我們就會自己去改;再比如,發現開源項目裡有一些缺陷,我們就會去修復,並回饋到開源項目中。

開源是技術發展的自然選擇,開源的一個特點就是會有相關的很多人自發參與進來,一起去完善這個項目,讓更多的人受益。所以我們決定開放自身的AI風控、大數據決策等技術能力,讓更多從業者真正受益,並在其中完善自身技術,實現共贏。

問:360金融是否準備全面開源?

黃建庭:“普惠、開放”是360金融一直以來的價值標準,基於這一行為準則,我們一直在參與開源、自主開源方面發力。其實早在2017年,就有大量的城商行等金融機構主動向我們諮詢,能否輸出360金融反欺詐能力、獲客能力。2019年,我們加入了Apache OpenMessaging,參與開放消息技術標準推廣和實踐,為包括Apollo、Dubbo、Skywalking、Sentinal、Arthas等頂級開源項目在內的多個項目提出問題、貢獻代碼及解決方案。在自主開源方面,Chronus是我們技術團隊的首個自主項目開源,內部經歷了5個里程碑版本。平臺零開發,可無縫支持Dubbo協議,未來支持Http、SpringCloud。我們希望它能成為微服務生態輕量級分佈式調度平臺。

未來我們考慮全面開源,但不是簡單地把系統放到外面、給到代碼,會充分考慮到開源項目的適用性、通用性等,避免系統的環境依賴、內部依賴,在做好開源準備的前提下,逐步將360金融PAI、決策引擎、鷹眼平臺等優秀平臺項目進行開源,以開放的金融科技創新能力幫助相關公司提升效率、節約資源,同時也不斷完善我們開源的系統,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底層生態的完善。

問:除了開源,2020年您這邊的工作規劃是什麼?

黃建庭:在技術架構方面,我們會繼續推進技術架構升級,全面轉向雲原生架構,讓整體生產運營水平、資源利用率、交付效率、交付質量都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在數據安全方面,我們也會加大力量投入,與360集團安全部門一道,深入研究並應用相關技術,利用集團在安全方面的技術優勢,更好的保護用戶隱私。

為技術人員打造一個更快、更高效的一站式服務雲原生架構技術中臺產品,作為開發、測試、運維等人員自助式工作臺,聚焦工作內容,簡化流程規則,打通工具鏈。集應用託管、研發效能、中間件服務於一體。為全面升級雲原生架構奠定基礎。

黃建庭,360金融架構總監,TGO鯤鵬會會員,10年互聯網消費金融相關經驗。曾任職於中國平安、招聯消費金融等金融公司。2016年4月加入360金融,從0到1建立核心技術架構,AI風控技術能力,擁有技術專利10餘項,主要負責公司應用技術架構管理、技術發展方向、新技術研究落地,基礎平臺能力、中間件能力建設,以及AI風控技術能力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