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三杰的韩信遭到诛杀,张良主动归隐,为何只有萧何得以保全?

本文系作者小张的情感知识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在汉初开国的“西汉三杰”中,功高震主的韩信遭到诛杀,运筹帷幄的张良在建国后主动归隐,唯一一位始终沉浮宦海却得以保全的就是萧何。其实与刘邦交情非同一般的萧何,一直以来也未让刘邦放下防备。早在楚汉战争的时候,每次萧何派人往前线运送粮食,刘邦问的第一句话准是“萧何在汉中都干什么呢”。而在西汉建国后,勤勤恳恳的萧何越发遭到刘邦的猜忌。萧何一开始廉洁奉公,但不久之后,萧何的一位门客就警告他说:“您很快就要被满门抄斩了!

西汉三杰的韩信遭到诛杀,张良主动归隐,为何只有萧何得以保全?

萧何剧照

萧何吃了一惊,连忙询问原因,门客回答说:“您长期以来认真做事,但如此下去,您的威望就要压过皇上了,皇上还能让你活吗?”萧何醒悟过来为了保护自己,假意做了一些侵占民财、贪污腐败的事情,结果不出所料,刘邦表面生气,把萧何叫去批评了一顿,其实却对萧何放心了。谁料危机没过多久,萧何向刘邦奏请,请求将上林苑的土地分配给百姓耕种,再次令刘邦怀疑萧何收买人心,一怒将他下狱。这时候,韩信已经被杀,张良早就跑路,几乎满朝文武都认定,这次轮到萧何倒霉了。

西汉三杰的韩信遭到诛杀,张良主动归隐,为何只有萧何得以保全?

韩信剧照

谁都不敢出面劝,唯独一位叫王卫尉的硬汉仗义执言,他对刘邦说:“萧何这么做,不是为自己买人心,而是为你收买人心。因为百姓看到有这样好的丞相,必然相信重用这样丞相的君主,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一番话再次打消了刘邦的猜疑,吃了几个月牢狱之苦的萧何,也得以无罪释放。萧何从牢房里出来的时候,是非常惨的。当时他的手脚因为长期戴镣铐,都已经麻木了,而且整个人蓬头垢面连澡都没来得及洗,就被带到刘邦面前。如此惨状,刘邦也生出了几分心酸,见面就自责说:“你看我真是个桀纣一样的君主啊,怎么能把你害成这样呢?

西汉三杰的韩信遭到诛杀,张良主动归隐,为何只有萧何得以保全?

刘邦剧照

经过这番折腾,萧何更加小心谨慎,只知道低头活,遇到敏感问题,再也不敢随便说话。萧何之所以能够在刘邦的猜忌下平安过关,也因为他善于揣摩帝王的心事。他在西汉建国后的另一个工作,就是营造西汉皇宫。那时候天下初定,国家经济贫困,刘邦一再指示萧何,造皇宫的时候绝对不许奢华。前199年,西汉皇宫正式竣工,刘邦到了一看,只见满眼的金碧辉煌,豪华无比。结果刘邦当场就怒了,斥责萧何说:“我不是说过了吗?不许造得这么奢华!你怎么不听啊!

西汉三杰的韩信遭到诛杀,张良主动归隐,为何只有萧何得以保全?

西汉皇宫剧照

萧何不慌不忙回答说:“臣之所以造成这样,主要是为了宫殿修好后,后代就没有必要再增添建筑了,这样反而节俭。如果开始修得太简陋,后世帝王一代代扩建,那不是更浪费吗?”就这一句话,让刘邦当场高兴了,连夸萧何干得好。趁着刘邦高兴,萧何请刘邦为新都城起个名字,刘邦乐呵呵地说:“那就叫长安吧。”从此,长安成为了西汉帝国的首都。的“汉初三杰”中,最能打仗的是韩信,最能执行的是萧何,最能谋划的就是张良。张良是韩国贵族出身,早年只是一个专事恐怖活动的“愤青”,人生的理想就是复兴韩国。还曾组织策划过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事件。

西汉三杰的韩信遭到诛杀,张良主动归隐,为何只有萧何得以保全?

张良剧照

按照《史记》等资料记录,刺秦失败的张良,在人生最迷茫的时刻,遇到了一位老者,并以诚恳的态度打动老者,得到了老者传授的一本奇书,从此学会了一身治国平天下的能耐。但这位老者到底是谁,他送给张良的究竟是什么书,在汉朝之后的许多年里,各类史家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认为,那个老人是姜子牙的后代,送给他的是姜子牙的名作《太公兵书》,直到宋朝年间,张良墓遭盗墓贼光顾,那本随张良一起下葬的奇书,也得以重见天日那本书就是秦末汉初中国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素书》,而赠与张良此书的老人,就是秦末五大隐之一的黄石公。

西汉三杰的韩信遭到诛杀,张良主动归隐,为何只有萧何得以保全?

黄石公剧照

在这本黄石公亲自编的书中,主要讲述了五大问题:一是思想体系问题,即作者的个人思想理念,道、德、仁、义、礼五大思想要素。二是用人选择问题,即判断人能力的眼光。三是治国的经验方法问题。四是加强个人修养的方式问题。五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全书完全用语录体写成,收录的是黄石公的个人语录,可谓包罗万象,深入浅出。正是对这本书的研读,决定了张良一生的命运。最直接的影响是,依照书中关于用人原则的阐述,他不再把虚无缥缈的兴复韩国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是按照书中的教诲,一心一意选择真正的明主。

参考资料:

·《太公兵书》

·《素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