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億年輕人不買賬“後浪”,B站給了中年人靈魂一擊

1.3億年輕人不買賬“後浪”,B站給了中年人靈魂一擊


​經過一天的發酵,B站大漲了6%,可能要歸功於刷屏的“後浪”,關於後浪的觀點碰撞也形成了一種褒貶不一的討論 。


有人說對於“後浪”的誇讚是向年輕人獻媚,並不符合B站文化,也有人認為這是市場、品牌狗們面向年輕人的一場成功營銷。


然而從整體輿論反饋來說,對於這支《bilibili獻給新一代的演講》視頻,B站1.3億原住民並不買賬。


很多B站的年輕用戶們,甚至並不清楚知道何冰是誰,也捕捉不到與自己的關聯是什麼,更不需要誰來代表他們發聲。


何冰是誰?


作為一名演員,何冰是從龍套開始,有過多年的蟄伏期,是憑著真本事摸爬滾打才有今天的地位,在70、80後的認知裡,他是國家一級演員,典型的實力派,參演的《甲方乙方》、《大宋提刑官》更是獨有的青春記憶。


在視頻裡,何冰提到的每段話,都很符合中年人的心境:


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滿懷敬意,滿懷感激,那些抱怨著’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們,應該看看你們。


(現在的熊孩子,天下可是老子們給你打下來的,你卻絲毫不知道感恩)


很多人,從小你們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很多人,在童年就進入了不惑之年,不惑於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老子那個時候壓根沒有選擇和探索興趣的路徑,一輩子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看看你們……)


和B站年輕人一起,表達自我,擁抱世界。


(我去,老子原來還年輕,也曾是那個迎風奔跑的少女和少年啊)


尤其是趕在五四青年節的節點,這群人看到自己的同齡人何冰在振奮的發言,一瞬間積蓄已久的壓力蠢蠢欲動,渴望快速的釋放,心裡有火,眼裡有光……甚至讓他們產生了一種房貸不用還,稅不用交,還曾經是那個少年的幻覺。


1.3億年輕人不買賬“後浪”,B站給了中年人靈魂一擊


所以小朋友,當你看到自己的叔叔阿姨各種誇讚《後浪》時,不需要有多少問號,這只是他們意識到在本已畫上句號的生活,原來還可以修改為逗號。


這支前浪們獻給新一代年輕後浪們的視頻,字眼裡無時無刻不透露出被生活所迫現代中年人的吶喊,被磨平稜角自我壓抑的釋放,是對自由的嚮往,是對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不屈服。


1.3億年輕人不買賬“後浪”,B站給了中年人靈魂一擊


但為什麼要感動中年人?


這就和B站的小心思密切相關了。


2018年B站美股上市,至今恰好兩年時光。在此之前,B站的用戶有80%以上都是生於90和00後的Z時代,高達1.3億。


如今,B站依舊籠絡了這樣一批年輕人,這是中國互聯網公司所羨慕的,是B站敢於快速衝擊IPO的籌碼,也是資本市場願意買單的好故事。然而從數據上看,B站的發展陷入了一個怪圈,依賴年輕人,也困於年輕人。


根據B站公佈的2019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收為67.78億元,而淨虧損為13.04億元。


B站的財報發現,B站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於遊戲。在2017年到2019年,B站通過移動端遊戲獲得的營收佔比分別為83.4%、71.1%和53.1%。


2019年,移動端遊戲貢獻了35.98億元的營收,緊隨其後的業務分別是直播和增值服務(16.41億元,24.2%)、廣告(8.17億元,12.1%)、電子商務以及其他(7.22億元,10.6%)。


據不完全統計,B站近年來累計虧損的金額已經高達30億元。


關鍵點來了,B站拿下了年輕人,然而這群年輕人並沒有給B站這樣一家上市公司帶來十分可觀的營收,至今B站也尚未盈利。


加上B站的90後、00後用戶增長也已經十分緩慢,急需輸入新的血液,於是30歲左右的用戶成為籠絡的用戶群體。這段時間我們也明顯看到,B站在金融科普視頻領域已孵化出了許多關注破百萬的IP,法律界頂流UP主羅翔的加盟,更是體現了B站近期在知識類短視頻領域的進步,這些內容可都是中年人的心頭好。


很明顯,今年B站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用戶增長,擴展多年齡段的用戶也一定程度可以幫助B站擴展更多的盈利模式。


這次《後浪》的出圈,讓B站成功覆蓋到中年群體,但是這也給B站敲醒了警鐘,它所面臨的將是一場前浪和後浪、年輕人和中年人的一場思想衝擊。


設想一下,當00後們製作一個視頻內容出來,中年叔叔阿姨們紛紛發來彈幕:孩子,你不能這樣,你應該怎樣怎樣……這種感覺是不是很酸爽?


年輕人們並不想被代表,天生的特立獨行需要一個空間來表達和釋放,然而中年人進場,95後00後原住民們必然會產生逆反心理,因為他們不希望跟叔叔阿姨們一起玩,更不想被指導和教育。


相信我,中年人的教導,年輕人通常都不會聽,然而B站這次把自己推向了兩者矛盾衝突的中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