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首月吸金10億,《原神》能否讓米哈遊逃離“崩壞”?

1

“抄襲”“逼氪”的爭議聲中,《原神》正在席捲全球遊戲市場。

這款今年9月28日上線的國產二次元遊戲,在不到一個月內,展現了驚人的吸金能力。

市場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的最新數據顯示,僅在移動端,《原神》就為開發商米哈遊帶來了1.4億美元(約合9.3億元人民幣)的收入。來自PC和PS4主機端的收入尚未被計算在內。

上線首月吸金10億,《原神》能否讓米哈遊逃離“崩壞”?

上線不足一個月即吸金近10個億,貢獻最多的是中國玩家。

作為本土原生IP,中國是《原神》的最大市場,米哈遊在過去二十多天裡進行了規模龐大的廣告推廣和軟文投放,佔領了幾乎所有應用商店和遊戲資訊APP的開屏、焦點圖等重點廣告位。

不惜血本的市場營銷取得顯著效果。《原神》一度壓倒《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老牌遊戲,登上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免費榜首;而在知名安卓遊戲商店TapTap中,《原神》同樣長時間佔據新品榜前列。

上線首月吸金10億,《原神》能否讓米哈遊逃離“崩壞”?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神》上線前夜,國內主要手機廠商華為、OPPO、vivo和小米相繼聲明,這款遊戲不會在其應用商店上架,坊間猜測原因是收入分成比例未能談攏。這也意味著,在分發渠道明顯受限的局面下,《原神》僅靠忠實擁躉的力挺,便儼然躋身2020年遊戲圈的現象級產品。

2

二次元文化極為發達的日本排在中國之後,成為《原神》的第二大市場。不過,日本玩家對這款遊戲的追捧多少令人意外。

《原神》在亮相之初,因為神似任天堂遊戲大作《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的場景關卡設計和人物動作等,很快陷入“抄襲”、“山寨”的爭議漩渦,在國內玩家中引發軒然大波,“黑粉”與“米衛兵”的網絡嘴仗至今仍然炮火連天。

上線首月吸金10億,《原神》能否讓米哈遊逃離“崩壞”?

原神的許多元素被認為涉嫌抄襲塞爾達

然而,在塞爾達公主的故鄉日本,玩家熱情並沒有因這場爭論有所冷卻;而擁有“最強法務部”的任天堂也並沒有制裁米哈遊的意向,甚至還為《原神》登陸自家Switch主機開了綠燈。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原神》同樣吸引了不少玩家的青睞,移動端銷售額超過2000萬美元,令人側目。

從內容上看,美國玩家喜歡移動版《堡壘之夜》《絕地求生》之類的競技手遊,青睞寫實風格。相比之下,《原神》畫風卡通、偏向東方審美,玩法以探索解謎、劇情任務為主,多數任務和戰鬥並不硬核,在美國移動遊戲市場中堪稱另類。

此外,《原神》的收費方式同樣不討喜。在主機遊戲積澱深厚的北美,絕大多數玩家喜歡一次付款、終身遊玩的買斷制,對“遊戲內微交易”亦即“氪金”深惡痛絕,而後者幾乎是玩家在《原神》中增強角色屬性、持續獲得良好體驗的唯一方式。

上線首月吸金10億,《原神》能否讓米哈遊逃離“崩壞”?

原神的“氪金”系統

儘管“氪金”系統讓《原神》從全球玩家手裡賺到了真金白銀,但圍繞它的爭議從未停歇。遊戲中最頂級的五星角色不足1%的卡池掉落率,迫使許多玩家投入數百乃至上萬元抽卡,花銷已遠超3A遊戲;但即便如此,輕氪玩家與重氪大佬玩的仍然是兩個遊戲。

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步入遊戲進程中後期,副本和BOSS難度大增,“逼氪”壓力日益凸顯,米哈遊也因此承受著越來越多玩家的非議。

但對於並非財大氣粗的米哈遊而言,賺錢永遠比好口碑更重要。尤其是在《崩壞》系列手遊漸露疲態的情況下,重金打造的《原神》承載著再次點燃增長引擎的重任,即使吃相難看也在所不惜。

3

自2012年創立以來,這家位於上海的小公司圍繞“崩壞”原創IP,開發了《崩壞學園》《崩壞學園2》《崩壞3》等多款手遊,以及漫畫、動畫、輕小說等衍生產品。隨著二次元文化在95後、00後群體中的日益流行,“崩壞”系列逐漸培育了一批忠誠粉絲。

上線首月吸金10億,《原神》能否讓米哈遊逃離“崩壞”?

此外,過去幾年間,騰訊、網易等國內遊戲大廠的競爭焦點是《王者榮耀》這樣的MOBA遊戲,以及《和平精英》《荒野行動》之類的吃雞手遊,其餘產品多為傳統端遊的移植版本。這就為米哈遊等中小廠商的崛起提供了機遇。

2017年3月,米哈遊向證監會遞交招股書,計劃登陸A股。招股書顯示,2014~2016年間,公司年收入從1.03億元增長至4.24億元,增幅超過4倍;2017年上半年達5.88億元,已超過2016年全年。

上線首月吸金10億,《原神》能否讓米哈遊逃離“崩壞”?

其中,《崩壞學園2》和《崩壞3》先後成為米哈遊的營收支柱。

2017年上半年,《崩壞3》帶來了4.96億元的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84.4%;進入生命週期末期的《崩壞學園2》收入9044萬元,佔比降至15.3%。

作為一家遊戲公司,米哈遊的經營成本主要包括員工薪酬和服務器費用等,因而擁有很高的經營利潤率。2014、2015、2016年和2017上半年,米哈遊的經營利潤分別為6565萬元、1.15億元、2.86億元和4.57億元,經營利潤率分別達到63.7%、65.7%、67.5%和77.7%,逐漸提升。

不過,在啟動上市三年後,米哈遊卻在今年9月撤回上市申請,IPO暫告折戟。

究其原因,《崩壞》系列熱度下滑、《原神》羽翼未豐或許是米哈遊放棄上市的關鍵。

任何一款遊戲都有生命週期,即便是《魔獸世界》這樣的頂級IP,在走過十六年的風風雨雨之後亦已疲態盡顯。而米哈遊的《崩壞》系列早在2017年就顯得有些後繼乏力。

根據招股書,2014年初發布的《崩壞學園2》在上線2個月後,月新增付費賬戶數一度高達10萬,但很快開始波動下滑。到了2017年5月,這一數字已經不足2萬,且仍處於下滑曲線上。

上線首月吸金10億,《原神》能否讓米哈遊逃離“崩壞”?

2016年9月上線的《崩壞3》,月新增付費賬戶數一度高達60萬以上,但很快下滑至20萬左右,並長期在這一水平徘徊。如今四年過去了,日漸老邁的《崩壞3》付費狀況並不樂觀。

上線首月吸金10億,《原神》能否讓米哈遊逃離“崩壞”?

此外,《崩壞》系列至今已有9年曆史,雖然在二次元圈子內吸引了不少粉絲,但並未真正“破圈”,也就無法像《星球大戰》《指環王》等頂級IP那樣,作為互聯網文化的一部分沉澱下來。

對於米哈遊而言,這意味著《崩壞》系列很難實現玩家和收入量級的突破,無法給公司帶來質變。這便有了千金一擲的《原神》。

根據官方的說法,

《原神》開發成本高達1億美元,約等於米哈遊2017年的全年收入。可以說,米哈遊已經為之賭上了所有的命運。

從首月收入來看,《原神》可謂大獲全勝。但這款被給予厚望的遊戲能否把米哈遊從“崩壞”中拯救出來,關鍵要看在未來一年甚至幾年中,它能否持續帶來穩定、不斷增長的收入。

畢竟,雖然米哈遊的老玩家們對於“逼氪”已經習以為常,數量龐大的圈外玩家才是《原神》和米哈遊的更大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