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1.8萬名貧困生圓大學夢丨哪怕化緣,也要籌錢讓他們走出大山

我曾經有很多的機會去從政,或者是到其他發達的地方去。但我更喜愛瑤山的教育事業,我更喜歡做“孩子王”。

正是這一份喜愛與堅守,他以畢生心血,用愛與責任鑄就了一座瑤山豐碑。

30多年裡,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近300名貧困生進入大學。他先後籌集3000多萬元善款,幫助1.8萬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

為1.8萬名貧困生圓大學夢丨哪怕化緣,也要籌錢讓他們走出大山

他叫莫振高,一個“化緣校長”,學生們親切地叫他“校長爸爸”、“老莫”。


“優秀共產黨員”、“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感動廣西十大新聞人物”、“十佳校長”......

在莫振高身上,集聚著諸多榮譽。然而,他更喜歡被稱為“老師”。

我喜歡我的學生叫我老師,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老師,我是從一個老師走出來的。

為1.8萬名貧困生圓大學夢丨哪怕化緣,也要籌錢讓他們走出大山

都安瑤族自治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這裡是“九分石頭一分地”的“石山王國”,貧窮且落後。

1957年,莫振高出生於都安,自小父母雙亡。歷經諸多艱辛,這讓莫振高深刻體會到教育的重要性。

想要改變這大瑤山裡貧窮落後的面貌,振興瑤山的教育事業才是出路。

1975年,莫振高進入廣西民族學院(現廣西民族大學)中文系學習,而後選擇回到都安高中做了一名老師。

1996年,在老校長羅教辭世之後,莫振高接過了都安高中校長的重擔,決心將都安高中建設成全國一流的學校,讓瑤山的學子們走出大山,造福瑤鄉。

為1.8萬名貧困生圓大學夢丨哪怕化緣,也要籌錢讓他們走出大山

每年招收的新生裡,就有接近四成是貧困生。每到開學的時候,莫振高就會將“校長辦公室”搬到校門口,親自為貧困生辦理優先入學手續,並將每個貧困生的信息詳細記錄在冊。

要處理校長事務,又要同時擔任著語文教學工作,還要親自走訪貧困生家庭。踏著崎嶇的山路,莫振高的足跡遍佈瑤山。


僅靠著自己微薄的收入,根本難以解決眾多貧困生們的就學難題。為了讓這些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為了讓這些孩子走出大山,莫振高走上了“化緣”的道路。

只要考上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要想方設法送他去讀大學!找政府,找企業,找單位,找個人,爭取社會的輔助!

為了學生,“面子”兩個字何足道哉?

莫振高想盡了一切方法,跑單位,跑企業,只為給孩子們籌集助學善款。

為1.8萬名貧困生圓大學夢丨哪怕化緣,也要籌錢讓他們走出大山

吃閉門羹,被拒絕,被笑話,為了成功“化緣”,他拋掉了所謂的“校長尊嚴”,他在不停地奔波、宣傳,只為讓更多人瞭解到貧困生的困境,能夠拉他們一把。

都安高中的學生陸曉蘭曾經說過:“在最困難的時候,是莫校長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這番話,說出了廣大貧困生們的共同心聲。對於孩子們來說,莫振高是他們的校長,也是他們的“校長爸爸”。

在莫振高的帶領下,都安高中的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成為了廣西第一批示範性高中。又先後獲得“八桂名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現代技術教育示範學校等榮譽。

這也意味著,他的“化緣之路”將會越走越遠。更多的孩子考出好成績,他就需要找到更多的善款幫助孩子們走進大學。

為1.8萬名貧困生圓大學夢丨哪怕化緣,也要籌錢讓他們走出大山

莫振高的“化緣”,先後給學校和孩子們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資助1.8萬餘貧困生圓了大學夢。

他用微薄的工資資助著孩子們,可自己腳上的一雙破舊運動鞋,一穿就是好幾年。


貧窮不見得就是一件壞事,它可以鍛造一個人的毅力。貧窮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對自己成才、對自己品德的修養都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

對於莫振高來說,他不僅要給孩子們解決生活上的難題,也要給孩子們在品德修養上給予正確引導、塑造。

為1.8萬名貧困生圓大學夢丨哪怕化緣,也要籌錢讓他們走出大山

他對學生們的關愛,勝過於自己的孩子。

只要不是出差,他早上六點鐘、晚上十一點至十二點之間,都會出現在學生宿舍樓。(這一點,本人深有體會。作為曾經的都高學子,早上賴床曾被老莫拍醒過。)

他喜歡與學生們相處,敦敦教誨,循循善誘,真正從心靈上去引導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在校運會的時候,他會一身運動裝跟著學生們跑步;在新生軍訓的時候,他會一身迷彩裝跟著學生們拉練。

他鏗鏘有力的聲音,時常會在早晨的時候從校園高音喇叭裡傳出。提醒學生們注意添衣保暖,或是通知學生們今日天氣不錯可以曬被子。

為1.8萬名貧困生圓大學夢丨哪怕化緣,也要籌錢讓他們走出大山

在他的安排下,學校食堂時常會在下雨天的時候準備薑糖水,以便淋了雨的學生們喝了禦寒。會在元宵等節日的時候,給學生們免費加菜。會在即將中考、高考的時候,給畢業班的學生們額外準備營養餐。

一杯豆漿,一個雞蛋,又或是多舀的一勺肉菜,都飽含著莫振高對學生們的殷殷期望與深厚情誼。

畢業於156班的秦飛峰說:“每當回憶起中學校園生活,總是想起一條不標準的煤渣跑道,一個平房食堂,停電的教室亮起的煤油燈,漏雨漏風的宿舍。從這個時代走出來的學子,都能真正體會到一個好學校對於人生的意義。都安高中是我們的孵化器,是我們走向外面世界的起點。”


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全力以赴,做好貧困生的扶助工作。讓他們進得來、留得住。讓他們坐得穩、學得好。

為了學校的教育建設,為了學生們的健康成長,莫振高付出了太多。

為1.8萬名貧困生圓大學夢丨哪怕化緣,也要籌錢讓他們走出大山

在他愛人黃西彥老師的回憶裡,點點滴滴之中,都是莫振高對於學生們厚重的愛。

他的起床鬧鈴,一直定在凌晨的5點20分。黃西彥老師曾偷偷給調慢了10多分鐘,莫振高發現後生氣不已。

黃西彥老師曾勸他:“你何必如此?”

莫振高回道:“我不去叫他們起床,他們賴床要耽誤學習的。我一個老人都起了,他們還不起嗎?”

每天早出晚歸,莫振高時常累得吃不下飯菜,很多時候都是喝稀粥了事。

為1.8萬名貧困生圓大學夢丨哪怕化緣,也要籌錢讓他們走出大山

長期的勞累,讓莫振高的身體不堪重荷。

早先,他患了尿道結石,起初還瞞著黃西彥老師,直到夜裡疼得睡不著。

尿血、尿頻、尿失禁的症狀隨之而來,莫振高就拿紗布墊著,後來又得用上了尿不溼。

然而,他始終堅持著工作。在畢業班的“百日誓師大會”上,他腰桿挺拔、聲音洪亮,然而一回到家就累癱了,尿不溼都已經溼透。

2015年2月26日,莫振高在佈置完學校工作之後,才決定就醫。

2015年3月2日,手術之後的莫振高吃力地給學校後勤打電話,要求食堂給學生們準備元宵湯圓和雞蛋。

2015年3月7日,莫振高一手提著尿袋,一手提著公文包,由黃西彥老師扶著,想去招聘會現場給都安高中招聘一些優秀教師,三次昏倒後,出租車司機又將他們送回醫院。

2015年3月9日,58歲的莫振高與世長辭。


莫振高的辭世,瞬間在整個都安縣城引起巨大震動。

為1.8萬名貧困生圓大學夢丨哪怕化緣,也要籌錢讓他們走出大山

許多身在外地的都高校友,聞訊之後紛紛趕回都安,他們要為自己敬愛的“校長爸爸”弔唁、守靈、送行。都安以及隔壁縣城的花圈,一日之內賣光。

當晚,都安高中近5000名學生集體熄燈,整個校園陷入了深深的靜默。黑暗之中,校園內的一草一木,都在為這個好校長而默哀。

2015年3月15日上午的都安街頭,數千人加入到為莫振高送行的長龍之中,隊伍延綿近千米。

為1.8萬名貧困生圓大學夢丨哪怕化緣,也要籌錢讓他們走出大山

為了這個瑤鄉,為了這個瑤鄉里的學生們,莫振高付出了太多。他的善良,也在所有瑤鄉人心中深深紮根。他是一個辛勤園丁,他所播撒的希望種子,也已在瑤山裡遍地開花。

2016年2月14日晚,莫振高當選為《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

給予莫振高的頒獎詞,這麼寫著:

化作光明燭:千萬裡,他們從天南地北迴來為你送行。你走了,你沒有離開。教書、家訪、化緣,埋頭苦幹,拼命硬幹。你是不滅的蠟燭,是不倒的脊樑。那一夜,孩子們熄滅了校園所有的燈,而你在天上熠熠閃亮。


作為一名曾經的都高學子,我仍記得那個鏗鏘有力的聲音。

為1.8萬名貧困生圓大學夢丨哪怕化緣,也要籌錢讓他們走出大山

在數千人的全校師生大會上,老莫甚至不需要話筒,聲音依舊雄渾有力、清晰可聞。

老莫的演講不需要拿手稿,老莫尤其喜歡排比句,老莫會揹著雙手慢慢踱步,老莫也會甩開雙手大步流星。

地羅嶺今依舊在,只是不見莫振高。

多年以後的今天,我依舊還能想起來。在校長辦公室前邊的榕樹下,老莫穿著藍色的牛仔褲,左手叉著腰,右手指著我喊道:“那個同學,上課鈴響了,你給我跑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