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中國需要壓低利率——切忌固守正常而作繭自縛

文|鈕文新

儘管中國央行在10月12日已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用以壓制人民幣升值速度和幅度,但此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經歷短暫貶值之後重拾升勢。10月21日(週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高,在岸、離岸雙雙創下兩年多以來的新高。這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6781,升值149點;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日升破6.66關口,日內漲近200點,現浮動於6.66附近;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則漲破6.65關口,現已見到6.6472。

為什麼遠期售匯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下調至0沒能有效阻止人民幣升值趨勢?關鍵是美國執行零利率政策、而歐日等主要貨幣國家更執行負利率政策的同時,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我們的利率顯得太高。

在開放條件下,在貨幣安全程度不相上下的條件下,資金從低利率國家流向高利率國家的趨勢是難以避免的。而這樣的資金跨境流動勢必導致高利率國家貨幣升值,這是難以避免的結果。那中國是否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很像。原因是,最近幾個月中國貿易數據超乎尋常。為什麼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需求皆受疫情嚴厲壓制,而中國第三季度貿易卻同比增長7.5%且出口增長10.2%?這個數據之中是否和10年前一樣藏著“熱錢”?

從市場角度看,中國利率過高導致大量“熱錢”流入,而“熱錢”大量流入又會推高人民幣匯率;幣值不斷上推勢必導致人民幣高估,而高估幣值量變到質變的積累必然帶來日後某時人民幣貶值預期;高估越多、貶值壓力越大,貶值壓力越大越容易導致金融危機。這樣的過程,歷史教訓極其豐富而深刻。

從經濟角度看,利率高壓制經濟內需增長,匯率高壓制經濟外需增長,兩者相加,中國經濟內外兩大循環都不會健康;經濟基本面出問題,必從根本上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這時如果再碰到“熱錢”推貨幣高估,那人民幣貶值是否會失控?是否會加劇經濟惡性循環?顯然,這絕不是我們希望的結果。

我們贊成中國央行“保持正利率”定力,但我們希望貨幣政策不要被所謂“正常化訴求”捆住手腳,更反對“一成不變、機械教條的正常貨幣政策認知”。我們必須意識到,在全球經濟異常、貨幣政策異常的背景下,堅持機械而教條的所謂“正常”,極易導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實際需求之間的“錯配”,一旦出現“錯配”,中國經濟不僅會失速,而且會導致人民幣嚴重高估並引發難以制止的貶值過程。

無論如何,貨幣政策的藝術性體現在“度”的拿捏,更體現在預期管理。要確保中國經濟成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貨幣政策必須帶給經濟主體以良好的前景預期,尤其在國際國內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對預期影響的關鍵作用更加不可或缺,尤其切忌反向用力。實際上,在這方面,發達經濟體已經無所不用其極。

客觀地說,中國需要進一步壓縮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利率差距。從歷史經驗看,當下人民幣和美元之間大致300個基點的落差並不算大,但我們必須看到“新時期的新特點,或者特殊時期的特殊性”。就目前而言,全球“資產荒”是基本特徵,中國經濟好於全球主要經濟體,而相對利率又高,這足以引來大量“熱錢”。所以,中國利率應當降低到“對‘熱錢’失去吸引力”的程度才對。

有人會說,我們就是要吸引國際資本。但對不起,以“套取利差、匯差”為目的的資本是短期資本,屬於劣質資本範疇,而我們中國需要的是產業投資資本、股權投資資本——優質資本,這類優質資本厭惡高利率、貨幣高估的貨幣環境。況且,適度調降利率,我們依然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保持正利率的國家,因此我們有條件讓貨幣政策更加靈活,而非放棄靈活自如的優勢,那樣反而作繭自縛。

(版權屬《中國經濟週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