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小積分凝聚鄉村振興大能量

崇信:小積分凝聚鄉村振興大能量

平涼日報記者 梁蕊

“這個超市真得好,不用花錢,通過勞動賺取積分,就可以兌換相應的生活用品。我第一次積了6分,兌換了一袋洗衣粉,第二次是10分,兌換了1瓶洗潔精和兩包衛生紙,這次有20分,村委會副主任趙楠說,能兌換一個精品床單呢。”崇信縣木林鄉崖窯村民吳存花興高采烈地說道。

吳存花說的超市,就是木林鄉的文明誠信積分超市。和人們平時所見超市最大的不同就是,買物品不用付錢,而是用積分兌換。自去年10月份活動啟動以來,鄉上通過積分獎勵的方式,鼓勵引導群眾積極主動參與“掃黑除惡、主題黨日、義務勞動、村務議事、疫情防控、環境整治”等活動,培養樹立良好家風、文明村風、淳樸民風。經過半年的時間運行,慢慢形成了“你追我趕兌積分,爭先恐後摘窮帽”的文明新風尚,小積分凝聚起了鄉村振興正能量。

大莊村村民李俊花靠撿拾村裡垃圾、參加會議等累計積攢了50分,村文書馬瑤登記造冊後,她就在貨架上取走了對應分值的洗臉盆、垃圾桶、拖鞋、水壺、毛巾等生活用品。李俊花感慨地說:“以前,像最近這樣的大風一刮,垃圾滿天飛,風停了以後,田間地頭、樹枝上、房前屋後隨處可見塑料袋、廢地膜、農藥瓶、包裝袋,亂七八糟,既汙染土壤環境又影響村容村貌。現在雖然有所緩解,但零星還有垃圾,我已經習慣每天把自家安頓好之後,提著編織袋,和鄰居們一起到村周圍四處轉轉,撿拾垃圾,賺點積分,兌換禮品。”

一個村莊要真正擺脫貧困,除了物質富足之外,還得有文明鄉風,不僅看“顏值”還得看“氣質”。脫貧攻堅不僅體現在村容村貌等外在改變上,更體現在村民思想意識、行為習慣的轉變上。鄉上將“最美家庭”“美麗庭院”“孝老愛親”“愛崗敬業”“助人為樂”等評選也納入積分兌換範圍,以戶為單元,分4種評分項目:基礎分、評比得分、臨時獎勵得分和一次性獎勵。相應的,積分獲得方式也有現場評比、綜合評定、臨時獎勵和半年考核4種,並建立了積分兌換臺賬,目的就是要從思想上拔掉“窮根”,摒棄“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從“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更多地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和自主創造力。

木林鄉在脫貧道路上,始終秉持扶貧與扶志,“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的方式。鄉黨委副書記劉瑞鋒說:“去年鄉上選取2個村(大莊村、崖窯村)示範推廣積分超市,投入使用後,明顯感覺群眾參與村上各項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我們給群眾做工作也容易多了。今年年初,其他7個村也相繼建立了文明誠信積分超市,目前,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下一步,鄉上打算充分發揮好積分超市“積分制”的獨特作用,完善積分兌換獎勵機制,進一步調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轄區內經濟社會發展,全力以赴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堅定不移推進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