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打造特色基層黨建服務品牌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黨委充分發揮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積極探索基層黨建新路徑,秉持“共建共治共享、互聯互動互促”綜合服務理念,創新精細化服務方式,推出“老書記工作室”“博愛超市”“好大姐”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室等一批叫得響、成效實的特色基層黨建服務品牌。各機關單位、企業和社會組織主動認領和參與社會服務的格局正在形成。

突出支點效應 築牢陣地“連心橋”

歡聲笑語中,大爺大媽們正排練文藝節目,工作人員正認真為居民填寫表格,老人們正在享受貼心服務……挨著走過去,每一幀畫面都充滿溫馨。這裡是敖勒召其鎮巴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風格清新、寬敞明亮,“志願服務站”“健康小屋”“紅色觀影廳”等20多個功能區一應俱全。

有陣地保障,黨組織活動才有“支點”。2019年以來,該鎮已完成17個黨群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各中心建立以來,成為向黨員群眾開放的共享空間,有機聯結起各單位、行業和各領域黨組織。通過定期舉辦主題黨日、志願服務、“讀書會”和文藝匯演等活動,各中心形成了一個個特色黨建品牌,成為兼具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的“紅色家園”和“連心橋”。由此,群眾更充分地享受到更普惠和專業的社會服務,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提升。

打造為民服務隊 日常事務“大家管”

“遠親不如近鄰,大家都忍讓一下嘛!”這邊,老書記高光智正苦口婆心地調解鄰里糾紛;那邊“博愛超市”裡,居民王金山沒花一分錢,就拿走了大米白麵——這是在烏蘭社區經常能看到的情景。

烏蘭社區是轉移安置農牧民的城郊結合社區,群眾來源廣、文化差異大、服務管理難。社區黨支部主動作為,建起“博愛超市”和“老書記工作室”,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愛心志願服務和社會綜合治理,逐步實現各類事務由“社區管”向“大家管”轉變。

在“博愛超市”,商品無須花錢購買,而是憑積分兌換。群眾可參與環境整治和移風易俗等公益活動獲得積分,由此將精神文明創建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老書記工作室”則聘請5位嘎查村退休老支部書記“坐鎮”,讓工作室成為改進黨組織作風的“孵化器”、為民排憂解難的“智囊團”和黨建示範引領的“模範崗”。工作室成立以來,累計協助解決各類問題40餘件,群眾對社區服務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在滿都拉社區,也有一支類似的隊伍——“好大姐”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室。調解室成員包括轄區律師、教師、退休幹部、婦女工作者、網格員、心理諮詢師及社會愛心人士等50多人,服務半徑已覆蓋全旗各嘎查村和社區。當前,調解內容由最初的婚姻家庭矛盾和鄰里糾紛,擴展到草牧場糾紛、民事賠償糾紛等多項內容,遇事找“好大姐”,已成為全旗人的共識。

服務“上網” 按下品質“響應鍵”

拿出手機,打開“智慧黨建”APP,拍照點擊……在日常工作中,巴音社區網格員魏世花總是“手機不離手”。從原先的“坐班”值守到如今的“線上”辦公,改變得益於治理手段信息化。

服務沉下去,民意浮上來。服務“上網”有效提高了統籌協調力度,破解了“小馬拉大車”的難題。“之前遇到棘手問題,常常疲於奔走協調,嗓子快啞了,問題也不一定能及時解決。”魏世花說,“現在只要動動手指,通過APP直接上報問題,後臺就會把問題派到相關職能部門,處理後再向網格員反饋,形成點對點快速處置閉環。”

在巴音社區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緊張忙碌,電話不時響起,他們面前是幾塊佔據整面牆壁的屏幕。電話響起時,呼叫方的地理位置隨即在屏幕上顯示。“我們平臺高度智能化,呼叫老人的位置和服務內容都能實時顯示。”項目負責人介紹。

養老服務中心為每位困難老人免費發放具備“一鍵呼叫”功能的智能終端手機,老人只需按下按鈕,服務中心便會將任務單派發到就近照護師手機上,由專業照護師上門提供家政、護理、出行等照護服務。同時,中心為老人提供健康監測服務,通過穿戴智能手環等設備,後臺可及時監測老人身體狀況,如遇突發情況,可“一鍵呼叫”或自動報警。此外,中心還設有康復鍛鍊、保健和理療等服務設施,“線上呼叫派單+線下專業服務”聯動,讓為老服務真正“沒有圍牆”。

一件件實事,給黨建在群眾心中“加分”,折射出敖勒召其鎮打造特色基層黨建品牌,用心用情為民服務的“亮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